李白關於思鄉的詩,聽著曲子,結尾平鋪直述,道出內心,驚艷千古

每天讀宋詞 發佈 2020-01-04T04:51:00+00:00

新的一年也快到了,再過些許日子,又迎來了團圓的春節,在外拼搏的遊子們對於家的思念也變得日益濃郁,此時身處異鄉的你是否已經買好了回家的車票?現如今只要一提起過年,人們想到的就是回家,家在這時成了大家心中最為溫暖的哪個港灣,能輕易觸動所有人的思念,哪怕山高水遠,回家的路程也無所畏懼。

新的一年也快到了,再過些許日子,又迎來了團圓的春節,在外拼搏的遊子們對於家的思念也變得日益濃郁,此時身處異鄉的你是否已經買好了回家的車票?現如今只要一提起過年,人們想到的就是回家,家在這時成了大家心中最為溫暖的哪個港灣,能輕易觸動所有人的思念,哪怕山高水遠,回家的路程也無所畏懼。

當然了,我們對於家的思念也絕對不僅僅只是局限於過年,實際上,無論何時何地,在某個瞬間,我們就會突然被觸動某根敏感的神經,開始思念自己遠方的親人,想念自己的故鄉。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有很多都是在描寫這種家的思念,每當這時,我們讀起古詩,似乎詩文能夠穿越時空連接過去與未來,對於家的思念,無論是哪個朝代的人都是一樣。就比如李白這首詩文雖然只有短短4句,可是卻寫盡思念,驚艷千古!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大家對李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我們知道終其一生他不斷的在外漂泊、在遊歷,祖國的大江南北都有他的足跡,而他每到一處地方也會無為此地留下名篇佳作。李白在我們的印象中是豪爽的,是狂放的,是浪漫而又瀟洒不羈的,只不過就算是這樣的,他也難以逃脫思鄉這二字的折磨。

李白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公元735年,這年他在洛陽,此時的他雖然年紀不輕了,可是仕途卻依舊無望。仕途上的失意讓他心情落寞,他獨自一人在客棧居住,夜裡遠遠傳來的笛聲觸發了他對於家鄉的思念,於是他揮筆便寫下了這首詩。詩文很經典,可我們在讀這首詩時,更多的還是要將李白視為一個普通的思鄉遊子,這樣才能最完美的感受到那種他對於家鄉深切的思念。

在這首詩的開篇之中,李白就用一陣笛聲將我們帶入到了那種靜謐的氛圍之中。在夜晚吹笛之人肆無忌憚的演奏著,但是他卻並不知道這笛聲引起多少人的思緒,而詩人的思鄉之情也隨著這笛聲慢慢的從心底滋生。

最妙的就是這首詩的第2句,笛聲在夜晚裡肆無忌憚,它隨著春風慢慢飄散,飄揚到洛陽城的各個角落,而詩人的思緒也仿佛隨著這笛聲伴隨著春風,飄揚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簡單的一個"散"字,卻將沒有具體形狀的笛聲與思念一下便化為了有形的物體,李白的想像力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而在後兩句中,詩人則繼續揮發自己的思緒。這笛聲為什麼讓人情緒難以平靜,原來這笛聲所演奏的是《折楊柳》,這是一首表達離別之意的佳作,所以此時此刻身處異鄉的李白,聽到這樣的曲子,自然是滿滿的思念。在最後,李白忍不住發出了由衷的感嘆,在這樣的時候聽著這樣的曲子,又有誰會不思念自己的家鄉呢?

不得不說李白這首詩寫的當真經典,全詩僅僅圍繞著一個"聞"字,其實哪有什麼景物?一切的一切皆是源自於他的耳朵,他任憑自己的想像肆意飛揚,寫下這樣一首千古佳作,令無數在外的遊子感同身受,倍加的思念家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