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的"多重人格",造就了傳奇人生

走遍大江大河 發佈 2020-01-04T05:12:10+00:00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許多謀士,魯肅依然憑藉自身的才智與深遠的戰略眼光在三國中占有重要地位。後人對魯肅的印象多是雖有遠見與才智,卻非大才,尤其是在諸葛亮與周瑜的對比之下更顯得木訥,認為他性格老實懦弱,是一個無用的濫好人。但仔細看來,魯肅的形象更符合一個深受傳統禮教影響的古代文士。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許多謀士,魯肅依然憑藉自身的才智與深遠的戰略眼光在三國中占有重要地位。

後人對魯肅的印象多是雖有遠見與才智,卻非大才,尤其是在諸葛亮與周瑜的對比之下更顯得木訥,認為他性格老實懦弱,是一個無用的濫好人。

但仔細看來,魯肅的形象更符合一個深受傳統禮教影響的古代文士。他在大局上與諸葛亮持相同意見,始終堅持聯劉抗曹。

當周瑜數次想要殺諸葛亮時,他看似左右不討好,是一個迂腐的濫好人,實則多次護下諸葛亮,使得劉吳兩家能夠繼續聯盟,為三足鼎立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書中多次描寫他的忠厚老實,被諸葛亮的計謀戲耍數次,但以他的聰明才智是當真不知道還是假裝不知道,也無人可知。

魯肅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戰略家。他第一次出場是在孫策死後,周瑜將魯肅推薦給孫權。先是借周瑜之口說:"此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接著便是著名的"江東對"了,"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天下大勢皆瞭然於胸,為孫權指了一條明路,魯肅的見識謀略可見一斑。

後來,曹操率兵南下,張昭等人都勸孫權投降,魯肅卻堅決反對,支持孫權反抗曹操。這裡也可以看出魯肅並非懦弱之輩,他的忠誠果敢在赤壁之戰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後來曹操兵敗,周瑜只是看到了諸葛亮的威脅卻忘記了虎視眈眈的曹操,一味地想要殺掉諸葛亮,奪回荊州。

而魯肅卻知道,此時曹操依然強大不可忽視,劉吳聯盟必須穩固,也正是在魯肅的渦旋下,三足鼎立的局勢才逐漸形成。赤壁之戰後,魯肅仍然堅持聯劉抗曹的策略,此舉引來了孫權的埋怨和眾人的不解,但魯肅不為所動,這是因為他看清了現實處境,也明白若蜀吳聯盟破裂的後果。

呂蒙和陸遜奪荊州,殺關羽,看似勇猛,實則破壞了聯盟,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形勢。魯肅若真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他也不會冒著被孫權懷疑不喜的風險堅持自己的看法,他若無大智也不會得到周瑜的讚賞。

魯肅亦是一位伯樂,為東吳舉薦了數位智囊良將,提升了東吳的實力。魯肅剛入孫權麾下便向孫權舉薦了諸葛瑾,諸葛瑾是諸葛亮的長兄,為人溫和誠信,很受孫權信賴。

東吳重將呂蒙也曾受魯肅推薦,呂蒙發奮讀書之後經魯肅推薦被孫權重用,後來魯肅死前向孫權上表,將都督之位交於呂蒙。呂蒙也不負所望,繼任都督後擊敗關羽,奪取荊州。魯肅也向孫權舉薦過龐統,但孫權因龐統醜陋,不用龐統。

魯肅還是個樂善好施、心胸極其廣闊又謙虛低調的人。剛開始周瑜便說魯肅:"其家極富,嘗散財以濟貧乏。",他與魯肅結識也是因為魯肅借了糧給他。魯肅在引諸葛亮去見孫權時,曾三次告訴諸葛亮不要告訴孫權曹操的具體兵數,諸葛亮刻意誇大曹軍實力,但魯肅也並未惱,後來仍幫助諸葛亮逃離周瑜的陷阱。

周瑜屢次設陷阱給諸葛亮,一方面用周瑜與諸葛亮的計謀襯托魯肅的老實,另一方面也用周瑜的氣量狹小襯託了魯肅的心胸寬廣。明明有濟世之才卻並不剛愎自用,待人謙和有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