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在日本:東福寺每年都在紀念這個宋朝人,已有700多年

蘇丹卿 發佈 2020-01-04T05:24:36+00:00

日本之旅,強推京都,其理由是有盛唐之韻;京都之旅,強推東福寺,其理由是有宋之禪風。東福寺,是京都規模最大的禪寺,始建於公元1239年,迄今780餘年,為京都五大寺院之一。寺內的通天橋是觀賞紅葉的景區,每逢深秋這裡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

日本之旅,強推京都,其理由是有盛唐之韻;京都之旅,強推東福寺,其理由是有宋之禪風。

東福寺,是京都規模最大的禪寺,始建於公元1239年,迄今780餘年,為京都五大寺院之一。寺內的通天橋是觀賞紅葉的景區,每逢深秋這裡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只可惜,我來得不是時候,雖為秋天,但通天橋內仍是一派盛夏青綠的景象,卻是意外顯露出宋之禪風的韻味。

對於今天日本傳統文化,我們大多熟知源自隋唐時期,但到了宋代,日本對中國文化仍是崇拜,禪宗的影響力極為深遠。

禪宗傳入日本後,日本高僧庵榮西可以說是日本禪宗的創始人,受中國禪宗影響。宋末元初時,大量中國僧徒為躲避戰亂來到扶桑(今日本),這使得日本禪宗得到更快、更多發展。臨濟宗是日本禪宗中最早誕生的宗派, 東福寺則是臨濟宗派的總院。

禪宗於日本的影響,不僅只是禪學方面,它更是滲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有武士道、茶道、花道、劍道、園林、繪畫等等。

日本著名漢學家內藤湖南曾首次提出:「唐代是中世的結束,而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宮崎市定將宋代比作是「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

由此可見,除了隋唐,宋朝對其也是響深遠,且成為當時日本人崇拜、嚮往的時代。但於唐代不同的是,北宋與日本之間的往來多是民間交流,且多是商貿。

當時日僧入宋參拜巡禮成了商貿以外的唯一交流。但到了南宋,中日雙方的佛教交流開始走向興盛,出現了堪與唐代媲美的盛況。

今日之日本,禪就是它的靈魂,這在京都東福寺可見一斑。東福寺開山祖師圓爾辯圓(1202–1280)於嘉禎元年(1235)入宋求法,拜無准禪師為師,在中國留學6年。

學成歸國時,帶走了宋書千卷,其中相當部分保存至今。只是我這一普通遊客,難以於東福寺內見到這些珍貴書籍。

圓爾辯圓回到日本後,成為日本佛教史上第一位「國師」,日本禪宗的政治地位正是在他的時代確立起來的。他仿照當時中國寺院(無准寺廟),興建東福寺,設七堂伽。因而,看今日東福寺,猶如是參觀一千年前的南宋寺廟。

據說,為了感恩並紀念這位中國禪師,東福寺紀念無准師已經七百年了,無一年間斷。這位從未去過日本的中國人,卻深受日本人的敬拜,可見其對日本禪宗的影響力有多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找這位日本高僧與無准禪師之間的相關資料,這也是對中日禪宗文化交流的一次深入了解。

因而,今日東福寺的建築風格完全是以禪宗建築風格就一點也不奇怪,不論是去洗玉澗、通天橋,還是去北庭,那簡樸的審美,強調極強的自制力令人驚嘆。我們如今常掛在嘴邊的「斷舍離「,就是從日本傳來的,包括近些年的」佛系「也是如此。

最讓我驚艷的就是通天橋,這是京都最佳賞秋葉的景點之一,雖要單獨收費,儘管我沒碰上深秋,但11月上旬(2019年的日本之旅)的東福寺之秋,令我倍感到幽靜,偶有幾棵楓樹已燦爛。

幾條溪流匯合成鴨川,河水潺潺,清澈透底,青綠的楓葉之下,我仿佛是看見了780年前的宋朝之美。

相傳,當年圓爾辯圓從中國回日本時,還帶回了葉子像鴨璞似的紅楓。每年逢紅楓高峰期時,大量遊客蜂擁而至。所以,各位如果秋天來京都,不可不到東福寺看一看中國紅葉。七百年後,仍然紅艷似火。

寺內還擁有日本最古老的山門(國寶),剛好碰上日本重大節慶,此門對外開放,遊客可登山門遠望,也是單獨收費。位於山門東側的東司是日本唯一定為重要文化財產。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東司並不是寺內重要殿堂樓閣,而是廁所。

查了資料才知道,早在唐代就有將廁所稱為東司的,到了宋朝,廁所稱東司變得甚為流行。但在宋朝,廁所還有另一雅名:雪隱,禪林廁所之通稱,有說法是出自宋代一則典故。「雪隱」一詞至今在日本沿用,但我這個中國人卻如此沒見識。

不得不嘆,禪宗傳入日本後,日本人是將其精髓學透,且運用極其雅致。如今京都(包括整個日本)有諸多私家園林、佛寺園林,家居風格受禪宗影響,而「不潔之處」的廁所也如此詩情畫意。以後,我若去洗手間,不妨與人說:「去一趟雪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