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五銖與大泉五百有何異同?貨幣政策決定三國未來?曹丕有見識

江湖小曉生 發佈 2020-01-04T05:31:04+00:00

前言:古代鑄錢永遠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因為錢幣的分量必須要拿捏好,成色也顯得很重要。漢武帝之前的錢幣,幾乎是一團糟狀態。尤其是吳王劉濞掌握了鑄錢的技巧以後,開始大量鑄造劣質錢幣,在市場流通以後,將良好的錢幣轉回到自己手裡,再用好錢幣鑄造更多的劣質錢幣。

前言:

古代鑄錢永遠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因為錢幣的分量必須要拿捏好,成色也顯得很重要。漢武帝之前的錢幣,幾乎是一團糟狀態。

尤其是吳王劉濞掌握了鑄錢的技巧以後,開始大量鑄造劣質錢幣,在市場流通以後,將良好的錢幣轉回到自己手裡,再用好錢幣鑄造更多的劣質錢幣。

比如說我們一個劣質的錢幣,只需要4錢銅,而一個良好的錢幣需要8錢銅。用劣幣充斥市場以後,劉濞就可以回收良幣,用一個良幣的成本,就能鑄造出兩個劣幣。往復循環下去,老百姓的口袋裡,看似錢沒有少,可吳王劉濞卻成了大贏家,口袋裡塞滿了錢。

而此刻這些錢的購買力,其實已經下降了一半。不是財富減少了,而是財富流失到了劉濞的口袋裡。

漢武帝立志改良貨幣,所以他發明了著名的五銖錢。這種錢就是五銖重量,絕對沒有半點摻假的情況。良好地改善了貨幣環境,五銖錢也一直沿用到了東漢末年。


01東漢末年,五銖錢貶值嚴重,百姓們買東西很不方便。

到了東漢末年,百姓們手裡的錢幣,已經嚴重不值錢。尤其是在黃巾起義以後,戰亂紛飛,在田裡勞作的人少了,災年也出現了,糧食嚴重減產。

而東漢是一個農業大國,耕種的糧食嚴重減產,就會造成很多人吃不上飯。吃不上飯就會去當兵,當兵的多了種地的就少了。第二年就會有更多人吃不上飯而去當兵。

如此往復循環以後,壓根就沒剩下多少人在家老老實實地種田。所以東漢末年什麼最貴?糧食才是最貴的東西。

  1. 五銖錢雖然非常好用,可是這有頂不住糧食嚴重減產的狀況出現吧?所以錢幣的價格在不知不覺中,就相應貶值了。因為其他東西都好說,華麗的衣服太貴,我們可以穿普通一點。市區的房子太貴,我們可以買郊區的。可糧食這東西是剛需,每天每個人都要吃飯。
  2. 糧食如果嚴重短缺的話,勢必會造成一個巨大的上漲勢頭。這麼一來,那些不種地的人,想要購買糧食,就必須常常背著一麻袋的錢去買糧食。
  3. 就算是下個館子,那也要在脖子上掛個幾吊錢才行。所以這給老百姓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不是貨幣本身的品質下降了,五銖錢還是重達五銖,材質還是過去那個材質。但是這個時候的五銖錢,就是買不了過去那麼多東西了。

悉椎破銅人鍾虡,及壞五外線,更鑄為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廓,不磨鑢,於是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十萬,自是後錢貨不行。---《三國志,董卓傳》

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商品短缺,所以相對來說貴了。後來市面上這些錢基本都不怎麼流通了,因為太麻煩,所以直接可以以物換物,大家再次回到了原始社會。


02劉備的犍為五銖,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成了剝削的工具。

這個時候,我們比較仁義的君主劉備就出場了。他出場的方式比較特別,一出場就給老百姓們帶來了一種新的錢幣,叫做犍為五銖。

什麼是犍為五銖呢?這是比較有意思的,因為這種錢幣是在一個叫犍為的地方鑄造的,所以稱之為犍為五銖。

  1. 不過這種貨幣的面值相當大,一個犍為五銖相當於一百個五銖錢。劉備集團宣稱,以後大家又可以用錢來做交易了,因為貨幣的面值增大了。
  2. 這看似是一種便民的方式,實則比較坑。以前抗一麻袋的錢去下館子,可是現在兜里揣幾個錢就可以了。但是犍為五銖的出現,也造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市面上的五銖錢越來越少。
  3. 為什麼會這樣呢?社會總資產量並沒有減少,那麼少的那部分跑哪兒去了呢?原來全都跑到了劉備的口袋裡。劉備發明的這種犍為五銖,雖然面值高達一百個五銖錢,但是重量卻依舊還是過去五銖錢的重量,他只是在上面刻上了面值罷了。

這簡直就有些太瘋狂了,因為劉備掌握了鑄錢技術以後,他可以將無數五銖錢收回來重新打造成面值一百的犍為五銖,再投放到市場上。

而一個新鑄成的犍為五銖又可以換一百個五銖錢回來繼續鑄造成犍為五銖錢。這以一博百的能力,逐漸成為了劉備撈錢的好工具。

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價,令更為官市。」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三國志,劉巴傳,裴松之注》

當然了劉備集團可以告訴百姓們,這些錢是用在了抗擊曹賊的事業上。畢竟劉備集團的百姓,一個個心向大漢,自己被剝削得再嚴重,也沒有關係。關鍵是大漢王朝要恢復。


03孫權的大泉五百那就更加可惡了,好的不學學壞的。

孫權也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發現蜀漢的劉備居然用這一招吸取了那麼多的民間資本。為什麼他不能這麼幹呢?

他也想將國內的資本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百姓們有口吃的就行了,沒必要過得多富有。畢竟飽暖思淫慾嘛,能勉強吃個半飽就行了。

所以本著這種思想,孫權發明了一種錢叫大泉五百,這個錢就太過分了,因為同樣的原理,劉備的錢只能以一當百用,而孫權的錢卻能夠以一當五百用。

看來孫權是很差錢的一個主,他一直在想著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裡,把錢給弄到手。所以後來以一當五百已經不能滿足孫權了,他又陸續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大泉當千、大泉二千甚至達到了大泉五千。

孫權嘉禾五年,鑄大錢一當五百。赤烏元年,又鑄當千錢。故呂蒙定荊州,孫權賜錢一億。錢既太貴,但有空名,人間患之。權聞百姓不以為便,省息之,鑄為器物,官勿復出也。私家有者,並以輸藏,平卑其直,勿有所枉。---《晉書,食貨志》

這就好比辛巴威的朋友們,一掏出來就是幾百個億的貨幣一樣,東吳集團當時的百姓們手裡全都是大錢,已經很少看到五銖錢的影子了。

五銖錢都跑哪兒去了?全都跑到孫權的口袋裡去了。東吳的百姓可不都是順民,他們起來反抗,嚴重抗議這種大錢行為。

孫權一看自己好像玩脫了,所以連忙停止了鑄造大錢,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一定比例的約束,讓百姓們用手裡的大錢,來換回五銖錢。

當然了,你想要的用大泉五百換五百個五銖錢就別想了,能夠按照一定比例給你兌換,那就算是孫權大發善心了。


04五銖錢不值錢是事實,但這不應該是鑄大錢的理由。

伴隨著天災人禍,五銖錢的價格不斷貶值。當時的剛需產品不是房產,而是糧食。能夠吃飽飯,成了每個百姓最基礎的心愿。

魏文帝黃初二年罷五銖錢,使民以谷帛為市。至明帝世,錢廢谷用既久,人間巧偽漸多,競濕谷以要利,作薄絹以為市,雖處以嚴刑而不能禁也。司馬芝等舉朝大議,以為用錢非徒豐國,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鑄五銖錢,則國豐刑省,於事為便。魏明帝乃更立五銖錢,至晉用之,不聞有所改創。---《晉書,食貨志》

而今天需要十個錢買一袋米,明天就有可能需要二十個錢。而且每天所能購買米的數量,還是有限的,也就是說老百姓家裡存不住糧食,每天都要面對物價上漲的災難。

以至於到了後來,大家都是背著麻袋出去買東西。劉備和孫權看到這種狀況,心裡靈機一動,自然就想到了鑄造大錢的事情。

  1. 他們告訴老百姓,大家拿手裡的五銖錢,到他那裡換大錢,這麼一來他們就可以用大錢交易了。大錢只需要帶一點就能上路,這有何不好呢?這個理由似乎還真的說得過去,如果你是標準順民的話,短時間內還真的無法理清楚當中的利害關係。
  2. 其實這不好就不好在大錢真的值大錢嗎?換句話說,發行這個大錢的政權,真的靠譜嗎?如果劉備集團當真是統一天下的政權,那麼他這個錢就可以在全國各地流通。
  3. 可現實上是,劉備的犍為五銖職能在蜀漢用,而孫權的大泉五百,也只能在江東流通。換句話說,蜀漢的商人,無法用手裡的犍為五銖去購買東吳的糧食。東吳的商人也無法用手裡的大泉五百去購買蜀漢的糧食。

甚至可以說,犍為五銖和大泉五百之間,本身就沒有兌換的可能。這麼一來百姓手裡的大錢越來越多,劉備孫權兜里揣滿了實實在在的五銖錢。

他們將百姓手裡的五銖錢逐漸奪走,卻留給了百姓們一堆沒什麼購買力的大錢。大錢的確有利於攜帶,卻不利於流通,這豈不是適得其反?


05曹丕對五銖錢情有獨鍾,所以他的江山最穩固。

諸葛亮千方百計想要滅了曹魏的江山,為什麼總是有種杯水車薪的感覺呢?其實這很正常,因為曹魏的百姓安居樂業,曹魏的經濟異常發達,這是蜀漢這種偏安一隅的政權,所不能比擬的。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這一切呢?那就是曹丕。此前董卓鑄造大錢的事情,已經導致北方集團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任何錢幣似乎都不能在北方流通,唯獨五銖錢還稍微有點影響力。

曹丕登基以後,在了解過去的國情後,並沒有廢除五銖錢,而是繼續沿用這種錢幣,在一定時間內,保證了百姓的穩定。

可是曹魏同樣面臨糧食減產的問題,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曹丕有沒有突破底線去鑄造大錢呢?很欣慰的是,他沒有。

  • 既然五銖錢不管用了,那索性大家都別用錢來做交易了,以物換物的時代,又不是沒有經歷過,市場就成為一個自由的市場好了。
  • 曹丕之所以堅持五銖錢,甚至不惜在短時間內以物換物的方式堅持下去,目的很簡單,因為曹丕要用這種方式拖垮鄰國。
  • 不得不說,曹丕身邊有能人,他們給曹丕的建議應該就是維持貨幣的穩定。百姓對這個政權有信心的基礎,那就是對這個政權所發行的貨幣有信心。

一旦對你的貨幣失去了信心,那麼你覺得你這個朝廷政權還能長久嗎?當然不能。在這種情況下,蜀漢和東吳都相繼吃了大虧,只有曹魏是堅挺了下來。


總結:貨幣決定三國的走向,曹魏必然一統天下。

雖然最後統一天下的是司馬家族,可是司馬家族是完全繼承了曹家的所有產業,包括曹丕的貨幣制度。所以當時的曹魏是最強大的。

  1. 我們看蜀漢帝國,這麼多年的消耗,早就讓它狼狽不堪。因為貨幣政策的失敗,導致蜀漢內耗非常大,經濟落後的同時,百姓對朝廷完全失去了信心。
  2. 而東吳帝國稍微好一點的原因是,孫權在知道事情嚴重以後,經過高人點撥,果斷放棄了大錢,這才為東吳延續了一波生命。
  3. 最終一統天下的曹魏,其實就是貨幣政策最穩定的那個國家。曹丕始終堅持使用五銖錢,這本身就是一個十分需要決心的事情。

由此我們會發現,誰掌握了合理的貨幣政策,誰在戰場上就能夠掌握戰爭輸贏的主動權。顯然蜀漢是最不會把握這一點的政權。

參考資料:

​《三國志,劉巴傳,裴松之注》

《晉書,食貨志》

​《三國志,董卓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