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耕戰,廢井田,開阡陌」,宋朝為什麼要實行「重農抑商」?

小胡文史 發佈 2020-01-04T06:02:36+00:00

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歷史上推行最長久的的一項統治政策,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有所闡發,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封建制度後,重農抑商政策正式成為一項國策而得到貫徹實施,以後歷朝歷代都繼承了這項國策。

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歷史上推行最長久的的一項統治政策,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有所闡發,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封建制度後,重農抑商政策正式成為一項國策而得到貫徹實施,以後歷朝歷代都繼承了這項國策。宋朝雖然商業經濟十分活躍,但是政府依然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宋代重農抑商政策結合當時的實際而有所新的發展,展現出自身獨特的特點,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一、獨特的歷史背景,促使了宋代選擇了重農抑商政策

中國地處東亞,山河遼闊,受著季風氣候的影響,氣候溫和多雨,十分有利於農業的發展。中國也是世界稻穀的發源地之一,農業發展由來已久。中國地域雖然有利發展農業,但是由於陸路交通閉塞,東部面向海洋但是卻沒有優良港灣,這種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不利於發展商業。

獨特的地理環境,導致古代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重視農業。中國以農業立國,農業的興衰關係到國家的興亡,這使得統治者不得不重視農業生產。

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後,採用法家思想治理國家。法家認為,商人流徙各處,流動性太大,不利於統治,要想保證政權的穩固,必須打擊商人,要求他們回到農業生產之中,同時要重視農業,把百姓固定在土地上。

漢代建立後,繼承了秦朝的各項制度,特別董仲舒發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外儒內法的新儒學,一直被作為中國的官方哲學。董仲舒也提倡重農抑商政策,由於秦漢的奠基,重農抑商政策被歷代王朝所接受,成為政治傳統,這也要求宋代繼續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農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注重長幼尊卑的秩序,古代統治者認為小農生產適應了這種文化心理,商業的發展會打破這種秩序,導致了著有有財富者會違背禮制而使得社會混亂。只有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才能穩定社會秩序。

重農抑商政策由來已久,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有所論述。商鞅變法正式在國家制度設計上確立了重農抑商政策,據《史記》記載:

「獎耕戰,廢井田,開阡陌」

「謬力本業,耕織致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拏」

這裡已經確立了農業為「本」,而商業為「末」。從商鞅變法確立重農抑商政策後,後代王朝都繼續延用,但各個王朝輕重不同,宋代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也延用之。

特殊的地理環境及其塑造的經濟條件,政治傳統的要求,傳統文化心理促使的宋朝最終選擇繼承前代各個王朝都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

二、宋代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在重農方面採取措施開墾荒地,改革生產技術,進行農業經驗的總結,並且通過「榷酤」制度,抑制商業發展

農業是宋代最主要的生產部門,隨著經濟中心南移在宋代逐漸完成,再加上當時統治者推行「重農」政策,激發了宋代農業在唐代基礎上有了新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唐末五代戰火不斷,農民流離失所,大量土地拋慌,為了恢復農業生產,宋初統治鼓勵百姓墾荒,並且減免墾荒土地的賦稅。《宋史》記載:

「許民請佃,便為永業,仍與免三年租稅,三年外輸稅十之三」。

宋初一方大力倡導百姓墾荒,另一方面推行梯田、圩田、沙田等田地形式,擴大了可利用耕地的畝數,為農業的恢復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宋代統治者大力提倡全國各地興修水利工程,整頓了農田水利設施,為水田耕作提供了條件。

宋代出現了一批新型農具,如田漏、耘爪等,還改進了傳統的農具,如耬車,犁刀等。農具的改進與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節省了農業生產中勞動力,提高了勞動效率。農具改善的同時,還出現了一批論述農業生產的著作,如《勸農文》、《菊譜》等。農業論著的出現,總結了宋代農業生產經驗,表明宋代農業在當時世界處於領先水平。

耕地面積的擴大,農業生產用具的改進,生產經驗的總結,只是宋代「重農」政策的一部分表現形式,總體來說,宋代在各個方面政策都向農業傾斜,為宋代農業發展與繁榮提供了政策支持。

宋代在「重農」的同時,採取了「抑商」政策。宋代推行「抑商」政策的主要措施是承襲前代的專賣制度,即以經濟立法的形勢確立國家對一批重要商品實行專營專賣的制度。

宋代商業在唐代的基礎上有了極大的提升,這主要表現在,打破了唐代嚴格規定的市坊制度,並且取消了開市閉市的時間限制,地點和時間限制的取消,有利推動當時商業的繁榮。為了抑制商業的過快發展,同時政府為了彌補財政空虛,採取了「榷酤」制度,即專賣制度。

專賣制度在漢代便已經推行,漢代對鹽、鐵、酒等收歸國家出售,後代王朝不斷加多專賣的物品,茶、明礬等相繼被納入「榷酤」之列。宋代「榷酤」物品更加廣泛,除了前代王朝的內容外,還加入了煤、香料、珠寶等。

宋代不僅擴大了專賣的內容,還為專賣立法,嚴厲懲處違反政府專賣的商人。《慶元條法事類》記載:

「私有茶一兩答四十,四十兩徒二年」。

宋代的抑商政策主要通過「榷酤」和頒布「榷酤」法令,這兩方面來實現,適應了當時的發展情況。

三、宋代推行重農抑雖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其中消極影響不可忽視

宋代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首先是重視農業的生產,這是一舉措適應了宋代農業生產力水平,為宋代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宋代對外貿易發展興盛,主要就是因為農業發展,農產品繁多,從而可以大量的對外輸送。總體來說,宋代經濟還是農業,農業生產的繁榮促進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

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打擊了商人勢力,使得社會流動性減小,雖然固化了階級,但是對於宋朝統治者來說,這種社會狀態正是他們所追求的,但一定程度上確實鞏固了宋代的專制統治和社會穩定。

宋代通過「榷酤」來達到「抑商」的目的,政府通過強制手段參與社會上的經濟活動並獲得了巨大利潤,彌補了政府財政的不足,政府掌握大量了財物,鞏固了統治。

宋代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雖然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鞏固了宋代的統治,但是消極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宋代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但是商業憑藉了獨特了社會結構和環境,頑強的生長發展,使得宋代成為古代商業高度活躍期,但是「抑商」政策的推行,嚴重抑制了這種商業的活躍,延緩了社會的變革,阻礙了社會進步。

重農抑商政策得到了全面的貫徹實施,但是由於宋初確立不立田制的政策,導致了地主豪強大量兼并農民土地,加之政府「重商」政策的輔助,導致宋代土地兼并更加惡化,激化了社會矛盾。失去土地的農民,走投無路,只得發動起義反對政府,嚴重削弱了宋代的統治。


參考文獻:

《史記》

《宋史》

《東京夢華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