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歷史上的政治完人,他明明在篡位,大家為什麼還願意相信他?

博史通今 發佈 2020-01-04T06:06:32+00:00

公元前33年7月, 漢武帝的玄孫、西漢第十一位皇帝漢元帝劉奭駕崩,皇太子劉驁繼承皇位,是為漢成帝。與此同時,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把持朝政。因為王家是太后的娘家,新帝登基,理應蔭封外戚。

公元前33年7月, 漢武帝的玄孫、西漢第十一位皇帝漢元帝劉奭駕崩,皇太子劉驁繼承皇位,是為漢成帝。與此同時,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把持朝政。因為王家是太后的娘家,新帝登基,理應蔭封外戚。

在王太后的安排下,同一天之內,王太后的五位弟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同時被封侯。一天之內,兄弟五人被封侯,這對河北魏郡王氏家族來說,可謂榮寵備至,在歷史上,也極為罕見。王太后(王政君)的父親名叫王禁,共生了8子4女。在此之前,長子王鳳(陽平侯)和四子王崇(安成侯)已經被封侯,加上這次被封侯的5個兒子,王禁的8個兒子中,有7個兒子都被封侯。

在兩漢時期,外戚被封爵不是什麼新鮮事,王禁8個兒子,被封7個爵位,為何單獨落下一個兒子沒被封侯呢?因為這個兒子名叫王曼,已經去世了,沒趕上王家最鼎盛的時候,無緣封侯。王曼雖然是兄弟八人中最不幸的,但他卻留下了一位著名的遺孤、他的兒子——王莽。

​從王莽的出身可以看出,王莽出身外戚世家,7個叔伯都位列公侯,因為父親死的早,王莽在家族中就比較尷尬。他的叔伯和堂兄弟們整日錦衣玉食,而王莽則要認真讀書,修身養性,只有這樣,他才能被家族所尊重。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王莽逐漸成長為一個「另類」的王家人,與眾不同。王家子弟大多不重視學業,只有王莽認真讀書。王家子弟大多驕奢淫逸,只有王莽穿著樸素、平易近人。因此,在外人看來,王莽雖然出身外戚家族,但卻值得尊重。


西漢末年,有一個顯著的社會問題,就是奴婢問題。權貴和士大夫家族圈養了大量的奴婢,和舊時代的奴隸社會較為相似,奴婢地位低下,不享有法律保護,因此引發一系列社會矛盾。王莽堅持不買奴婢,因此在底層人民心中,王莽是高尚的。有一天,在長安城內,突然有人傳言,王莽買了一個奴婢。頓時炸開了鍋,有人就嘲諷:「王莽不過如此,他不也買奴婢嗎?」可僅僅過了半天,人們才知道,王莽買奴婢並非自己用,而是送給了一個叫朱博的將軍,朱博沒有兒子,年老無人照顧,王莽買奴婢是在贍養老人。一時間,人們又開始讚揚王莽高義。

還有一件事,讓王莽更加聲名鵲起,他次子王獲失手殺死了一位奴婢,王莽一怒之下,竟然逼兒子自殺。那個視​奴婢如草芥的年代,王莽竟然願意讓兒子為奴婢償命,世人得知後,都覺得王莽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士大夫和官吏心中,王莽也是一顆冉冉升起的紅星。

公元前22年,王莽的大伯父王鳳去世,臨死前對王莽委以重任,王莽被封為新都侯,繼而成為大司馬。王莽禮賢下士,哪怕是身份低微的人來求見,王莽也總要抽出時間來見一面。王莽清廉樸素,他常常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資助他人,甚至將自己的馬車賣掉救濟饑民。

有一次 ,朝廷中的官員到王莽家中拜訪,見到一位衣著樸素的婦人,官員以為這是王莽的家僕,到最後才知道,這位婦人竟然是王莽的夫人。官員大吃一驚,對王莽佩服得五體投地,王莽的美名就這樣一點點傳開。

公元前7年,漢成帝去世,因無子嗣,他的侄子漢哀帝繼位,新的外戚傅家(太后家族)和丁家(皇后家族)奪得大權,王莽無奈辭去大司馬之職,退隱在家。王莽退隱了,大家開始想念王莽,不管是朝中的官吏,還是長安的百姓,大家都念著王莽的好。6年後,漢哀帝駕崩,前太后王政君再次駕臨未央宮,王氏家族重新掌權,眾人紛紛推舉王莽為大司馬。後來,年僅9歲的漢平帝登基,一切政務由王莽代理。在這期間,王莽的地位和聲望日益隆崇,再加上皇帝年幼,王莽成了當時政壇的一號人物。

接下來,王莽被封為「漢安公」,其功績和霍光相比。公元2年,天下大旱,蝗災並行,百姓紛紛湧入長安。王莽帶頭,將自己的大部分家產和田宅捐了出去救濟災民,在王莽的倡議下,長安公卿們陸續捐獻大量的金錢和糧食救濟災民。王莽破天荒地把屬於皇家的呼池苑拿來安定災民,以免災民被極寒致死。王莽的一系列行為,深得人心,被人稱為「聖人」,百姓紛紛讚頌王莽的功德。

如果王莽的事跡到此結束,王莽就是漢朝歷史的政治完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完美人物。可是,接下來王莽「篡位」了。

有人說,王莽在篡位之前的一系列行為,都是在偽裝。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一個人如果以高尚的品格來偽裝30年之久,絲毫沒有露餡,那他早已習慣自己是真正高尚的人。

從公元3年開始,各地持續出現「祥瑞」,有人說他看到了犀牛,也有人說他看到了黃龍,更有人說他看到了鳳凰。很多人認為,這是王莽的「聖德」感動了天地。

從公元6年開始,士大夫階層開始在各個場合談論「禪讓」,王莽各地的親信也都紛紛獻來「符命」,所謂「符命」,是指某些象徵天意的東西,間接地表達王莽應該取代天子。例如,長安城西有人挖井,竟然挖出了一塊白色的石頭,上面寫道「告安漢公莽為皇帝」。有一個叫哀章的人私自造了一個銅鏡,上面寫著「劉邦會把天下傳給王莽」。

不排除,這些獻符命的人,大多是誆騙王莽的賞賜。但一方面因為王莽深得人心,另一方面符命越來越多,很多人認為,大漢氣數已盡,應該讓王莽做天下之主。甚至連劉氏皇族的一些人員也認為若王莽取代劉氏,乃是天下人之福。公元9年1月5日,漢朝皇帝禪讓,王莽眾望所歸地登上了寶座,改國號為「新」,當年,王莽54歲。

王莽稱帝後,躊躇滿志,在教育、祭祀、法律、曆法、土地、貨幣等各方面進行改革。王莽一味提倡復古,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很多改革有些想當然。王莽的改革最終造成以下4種反面影響:

第一,因為改革太過理想化,大多不切實際,執行起來很難。

第二,諸多改革都觸動了門閥、士大夫的利益,逐漸失去了他們的支持。

第三,因為大多數士大夫不支持改革,王莽只能任用新人,很多投機分子加入到改革的隊伍中,他們借改革之際攝取利益,讓王莽逐漸失去人心。

第四,王莽運氣不好,先後遇到了旱災、蝗災、瘟疫和黃河決堤,百姓們把這一切的災難都歸咎於王莽的改革,認為王莽冒犯了天意。

就這樣,王莽從雲間,跌落到了泥土裡。關於王莽,班固在《漢書》中評論他:

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遭漢中微,國統三絕,而太后壽考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盜之禍。

王莽的「新朝」,夾在西漢和東漢之間,東漢和西漢又是一脈相承的關係,所以,在東漢史學家眼中,王莽的後半生絕不是好人,他被貼上「謀朝篡位」「奸佞不仁」「虛偽」「狡猾」的標籤。後世封建社會,也大多沿用這個觀點。

​筆者卻不這麼認為,筆者認為,王莽在改制方面是個失敗者,但他在人品方面絕不是「虛偽」之人。因為王莽太過理想,他用了一種超前的思維、一種旁人無法理解的方式打算實現自己的理想。只可惜,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助他,他失敗了。

若王莽真是虛偽、狡猾之人,為何包括《漢書》在內的史書,都承認王莽的前半生是個「聖人」?從王莽入仕到王莽稱帝,近30年的時間內,王莽不可能一直在「偽裝」而不露餡。再結合王莽的出身經歷、他的事跡可知,王莽的品格的確值得稱讚。若王莽真的是姦猾之人,那在王莽稱帝「篡位」時,為何大家都願意相信他?

只能說,王莽雖然是一位失敗的政治家,至少在人格方面,他不失為一位君子。

胡適認為,王莽和他的本家王安石一樣,是一個勇敢的改革者,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您是怎麼看待王莽的呢?

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過《資治通鑑》,我們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只要學好了,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鑑》。

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台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台灣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出來後得到了國學大師錢穆跟臺靜農的推薦。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筆者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之前的9000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