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華晨宇就能撐起《歌手》?這可點難

娛樂磚家的後院 發佈 2020-01-08T06:21:25+00:00

《歌手》最近放出了新一季陣容,共有7人,不過風頭卻全被華晨宇、毛不易和周深搶走。微博下方評論都是三人粉絲搖旗吶喊。這次清一色的全部選用青年歌手,沒有了往屆劉歡、韓紅那樣在樂壇舉足輕重的人物,這次的主題也是「當打之年」。


《歌手》最近放出了新一季陣容,共有7人,不過風頭卻全被華晨宇、毛不易和周深搶走。微博下方評論都是三人粉絲搖旗吶喊。

這次清一色的全部選用青年歌手,沒有了往屆劉歡、韓紅那樣在樂壇舉足輕重的人物,這次的主題也是「當打之年」。

用這四個字來形容這一次的幾位年輕歌手再合適不過,可在《歌手》收視率一季季陷入頹勢的情況下,憑藉這幾位流量開路就能打了?我看未必。


異軍突起的新節目

在《歌手》還叫《我是歌手》的時候,第一季是極其驚艷的,就是因為它出乎觀眾的意料。

在它之前,各種各樣的唱歌比賽也有,但都是基於選秀節目的變種。《超級女聲》打開的選秀之路讓電視台嘗到了甜頭,不光能帶動全國的年輕人參與,更能在投票環節中大賺特賺。

在音樂圈的常規做法里發掘一個新人實在不易,他需要通過製作人的審核與公司的認可,還要在已經成熟的音樂市場上獲得聽眾的認可,這條路就已經很難走。可選秀節目直接捨棄掉頭兩個環節,因為他們就是民眾選出來的,受眾極多。而且在這樣的關注度之下選秀出身的歌手們可以不單只是歌手,更像是藝人,那時還叫影視歌三棲發展。畢竟熱度在,啥事都好辦。

於是在這種思維下全國掀起了一場選秀熱,造就了堆滿地的冠亞軍,實力不一定比李宇春她們那些早期選秀選手差,可知名度卻差了太多。因為李宇春那屆是選秀剛剛萌芽,這種新鮮的節目形式給了觀眾以巨大的衝擊,民眾用自己最大的熱情給了她們。可在選秀節目紛亂嘈雜之時,大家也就產生了審美疲勞。

也就是在這種審美疲勞之下,《我是歌手》橫空出世。你們不是看慣了素人或者選秀回鍋肉比賽麼,那我就給你們已經成名的歌手比賽看,這就叫刺激。

不得不說,觀眾真的被刺激到了。

每一位新來的歌手參加的第一期都要唱自己的成名曲,而這些人的成名曲無不是上至老人下至小孩誰都會唱的。當熟悉的音樂響起,大家無比興奮「原來是他啊,他也來參加了?」,這就是情懷的力量。

第一季請來的歌手有羽泉、齊秦、沙寶亮、黃貫中這樣的大家耳熟能詳的,也有像黃綺珊這樣的滄海遺珠。這些歌手名氣、地位、類型各不相同,可共同的卻是實力都很強。這種神仙打架的節目形式大家哪裡看到過,怎麼可能不興奮。

看著這些成名多年、叱詫風雲過的歌手們用超強的實力演繹我們從未聽過的歌曲,無疑是一種享受。


嘉賓與節目的互利互惠

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氣必不可少,尤其還是這種找成名歌手來比賽的節目。

《我是歌手》最大的噱頭就是各位嘉賓。這些嘉賓必須是曾經叱詫風雲,如今退隱山林,或是淡泊明志,或是發展不順,只有這樣才能吸引觀眾的目光。客讓這些人如今過來參賽,誰勝誰負?大家都是知名人物,誰輸了臉上能掛的住?

這也是前期節目組找誰誰都不來的原因。畢竟即使自己人氣下降,卻還可以維持,可一旦自己輸了,那就等於告訴別人我技不如人,一方面丟的是錢,一方面丟的是臉。錢能再賺,臉丟了可真就沒臉了。

有傳聞《我是歌手》節目組分組去找了樂壇幾乎所有符合要求的歌手,可幾乎全部被拒絕,還是那個問題,大家都丟不起那個人。因為在當時《我是歌手》可謂開了這種類型節目的先河,誰都不想做炮灰,畢竟成敗還說不準。

林志炫和黃綺珊是《我是歌手》導演洪濤的好朋友,所以被拉來救場。林志炫傳唱度最高的就是《單身情歌》,名氣日漸消退,洪濤找上門的時候林志炫甚至開了一個造紙廠,既是相中了節目組的音響設備,也是死馬當活馬醫,所以來了。

黃綺珊是名副其實的滄海遺珠,圈內人都知道她的實力,可在圈外卻鮮有人知。張惠妹的《聽海》本來就是黃綺珊前夫為她寫的,卻陰差陽錯給了張惠妹,張惠妹唱火了,黃綺珊卻岌岌無名。可以說黃綺珊之前的人生充滿了挫折、磨難與錯過,洪濤一邀請,黃綺珊就當幫朋友一個忙,也就來了。

萬萬沒想到,這一試,一下就火了。

林志炫自身的超強實力和獨特唱腔擁有了新的一批忠實聽眾,黃綺珊更是被大家稱作黃媽,憑藉橫跨多個八度的變態級嗓音征服了所有人,從此之後二人便成了類似節目和各大音樂的常客,迎來了事業第二春。

有了珠玉在前這下,洪濤再去找嘉賓就輕鬆多了。前六季的歌手全都是首發陣容都是劉歡、韓紅、韓磊、李玟、汪峰這樣的重量級,再搭配一些像張杰、張靚穎、胡彥斌這樣的年輕歌手。老歌手可以煥發事業第二春,年輕歌手可以獲得更高的關注度,至於名次再也沒人提過。因為贏了的不一定人氣最高,輸了的不一定不受歡迎。

想明白了這一點,請人再無難度。畢竟,誰會和錢、名氣過不去呢?不然你以為劉歡、韓紅、韓磊、孫楠等人真的只是為了節目真心實意的邀請難以推脫或者是切磋技藝來的麼?無利不起早,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爭議與習慣的泥潭

即使曾經如此輝煌,可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歌手》系列慢慢的走下了神壇,陷入了泥潭。

《歌手》系列分為四季《我是歌手》與三季《歌手》,收視率是肉眼可見的逐漸下滑。第一季收視最高的總決賽高達4.127%,這已經是一個神一樣的數字。然後第二、三季最高就降到了3,第四季甚至連總決賽都只有1.69%。第四季之後《我是歌手》更名《歌手》,重新出發,卻依舊是在1的數字上徘徊,《歌手2018》甚至出現了幾次未過1的情況。當所有人以為這是《歌手》系列歷史最低時,《歌手2019》出現了,從第一期到最後一期,沒有一期過1。

一代收視霸主就此走下神壇。

收視率如此,關注度更是如此。前四季大家還會關注下季叫誰來,可最近的三季大家似乎很少提起《歌手》。曾經出一期上一次新聞與熱搜,如今變成了無人問津,讓人唏噓。

《歌手》的結局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嘉賓方面的爭議。雖然請的都是知名歌手,可知名歌手裡也分個三六九等,就好像在韓紅那季、劉歡那季一樣,誰能與他們抗衡。誠然,他們的實力也是最強的,可觀眾還是更多的認為是他們的名氣與地位讓他們不能輸,導致節目組多方考慮之後把冠軍給了他們。

本來以為是看一個公正的節目,卻沒想到結果如此不出意料。所以當劉歡成為冠軍之時,觀眾更多的是對劉歡與節目組的質疑而不是實至名歸的歡呼。

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在這些大人物面前,年輕歌手有實力的沒名氣,輸;有名氣的一方面怕自己輸,另一方面實力確實不夠,乾脆不上。所以觀眾才會說:比什麼賽啊,直接叫一個重量級人物把獎給他得了。

除此之外便是市場上同類節目的興起於其他節目的擠壓。

一個新鮮事物的崛起必然會有人效仿,尤其還是《歌手》這樣的大樹。越來越多的節目組開始潛心開發同類型產品,而黃綺珊、林志炫等人的第二春也吸引著老牌歌手的目光,能再次開花何樂而不為呢?一時之間市場上同類型節目此起彼伏,質量層次不齊,可勝在足夠有噱頭。

這些節目不再是像《歌手》這樣的完全一種重量級歌手,而是用年輕的有流量的歌手打開知名度,再用費玉清這樣的壓陣,新老都有,還沒有了《歌手》的爭議。觀眾只關心自己喜歡的歌手和聽重新演繹的歌曲就好,不再有看到誰出場就知道誰都得冠軍的憤怒。

兩者擠壓之下,本就飽受爭議得《歌手》終於如一艘體大卻千瘡百孔的船一樣不堪重負,倒下了。

雖然《歌手2020》洗心革面,老牌歌手一個沒有,全部都是年輕歌手,足可以看出節目的決心。可在這種市場格局已定、木已成舟得情況下,實在是晚了點。這個泥潭已經把《歌手》困得死死的,進退兩難了。

《歌手》的出現終結了老式音樂選秀節目,而更新型的節目形式也終結了《歌手》,這不是悲歌,只是時代的必然發展。長江後浪推前浪,新浪前進的勢頭下必定墊著前浪的「屍體」,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除非《歌手2020》能有更好的賽制和出彩的歌曲作為噱頭與突破點,否則的話,真打不動。

(原創作者:熱心市民張鐵錘;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接近真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