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技術更重要 判斷修圖方向並得到完整思路

蜂鳥網 發佈 2020-01-08T06:55:44+00:00

出自蜂鳥網-技法學院,原文連結:https://m.fengniao.com/document/5359741.

出自蜂鳥網-技法學院,原文連結:https://m.fengniao.com/document/5359741.html

大家好,我是影葉,最近有學員對我進行提問,提問的內容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朝著什麼方向去修圖,而這種思考的過程比單純的修圖技術更加重要,它可以在技術層面之上讓我們提高作品質量。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你的修圖方向,不是從回家查看拍攝的圖片時開始的!而是在拍攝前已經有了對這方面的思考。

然後按照以下5點的順序,講解創作時整個思考過程:

1、拍攝之前的構思是修圖方向的雛形

2、拍攝時的原始場景是最根本的依據

3、自己應有的攝影意識是基本的保障

4、熟知工具與色彩原理是重要的技能

5、整理清晰的修圖思路是後期的基礎

一、拍攝前的構思是修圖方向的雛形

我們在拍攝之前就應該對要創作的主題有一個細緻的構思,有時是根據拍攝場景去思考如何儘可能的充分利用場景,有時是先有拍攝想法,再根據拍攝想法去找合適的場景。

先舉一個根據場景去思考拍攝效果的案例,大家像讀故事一樣跟著我的思路走就可以。

這是今年4月在麥哲倫海峽小鎮我居住的酒店房間,一進房間,第一個吸引我的就是這個像畫框一樣的窗戶,於是我開始圍繞這個窗戶展開創作的構思。

構思是:我想要一種具有層次感的框架構圖,用窗戶作為邊框,將外面對的美景框在裡面。其實就在這時,我已經想好了作品名《如畫的窗》。

那麼室內的窗戶已經確定無法改變了,我下面就要想室外的場景怎樣取景才好看,這時是日落時間,窗戶正對著夕陽,這將是極好的高光興趣點,非常有助於渲染圖片氛圍,所以將夕陽拍入畫面就是必須的。然後看地景,如果我正對窗戶拍攝,地景並不好看,一個樹幾乎擋住了全部地景,所以如下圖,我選擇了換角度拍攝外景,然後後期進行曝光合成與透視合成。

我發現左側是小鎮的廣場,教堂與麥哲倫雕像,這樣的地景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我從側面拍攝室外的場景,將教堂、雕像、夕陽放在一起,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現有場景。這張圖在後期時只要窗戶外面的部分,室內的場景用上圖的那部分,後期進行合成。

成圖的效果圖在我拍攝時就已經形成了,總體是HDR效果,室內色調在原始場景上適當加強,窗外的風景只做還原,不更改色調,這樣更加自然,真實。

最終得到的成圖如下:

再舉一個根據已有想法去確定拍攝場景的案例

這種暗調室內人像是我一直想創作的題材,所以我是先在頭腦中有了大致的效果,然後根據這個去找合適的場景和服裝。

暗調不僅僅指曝光暗,也指色調暗。曝光暗是非常容易達到的,但找室內的牆壁,窗簾,床具都是暗色調的就不容易了,我當時也是找了好幾天才選中這個以深綠色為主色調的民宿。然後考慮的就是服裝,既然場景主色調已經確定,那服裝色調肯定要依據深綠色的主色調來確定,深色的酒紅色與深綠色是對比色搭配,能將人物從環境中凸顯出來,所以在拍攝之前,大致的圖片效果就已經有了。

拍攝的時候還要考慮的就是用光問題,我想通過窗戶的一點自然光營造一種側逆光的效果,讓人物的立體感更強,同時不破壞暗調的氛圍,所以我將窗簾拉開一個縫隙,這樣也擋住了不好看的窗戶框。

後期的思路在做前期準備時其實已經形成了,就是暗調的綠色和紅色搭配,重點突出人物和光源,其他部分壓暗。

所以,不管看到場景才有拍攝想法還是根據拍攝想法去確定場景,都是在我們拍攝之前已經對成圖的效果有了思考,這個思考的結果是我們成圖的雛形,也可能在後期時會有更好的想法,但大方向已經確定,所以拍攝之前的思考同樣關鍵。

二、拍攝時的原始場景是最根本的依據

我們後期調色的時候講究一個程度,要有一個原則或者標準,色調的改動範圍到底多大,這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我覺得分為以下兩種情況討論:

1、大自然中客觀存在的真理性的事物,不要過多改變色調。

2、人造的,主觀性很強的事物,可以根據情況改變色調。

比如剛剛討論過的這張圖,室內的部分是人為建造的,沒有固定標準,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情況更改室內的色調,窗簾和牆面可以是白色、黑色、黃色等,只要配色好看就可以。室外的部分是客觀的真理性內容,天空日落就應該是這個顏色,如果大幅度更改天空色調會讓大家覺得不真實,違背了大家的視覺習慣。

再說說上面兩張在冰島帶攝影團時拍攝的藍冰,藍冰本身是半透明的,所以在它本身色調的基礎上還應該有透射過去的太陽光,讓藍冰更加晶瑩剔透。所以在修圖時也要考慮環境光對主體的影響。

下面舉一個人像的案例:

這是在北京拍攝的一張環境人像原圖,建築與人物結合,原圖中色彩顯得平淡暗黃,人物不突出,所以我通過改變建築色調的方式將畫面的色彩反差和明暗反差做出來,成圖如下:

後期將牆壁改為深紅色,與中間青色的植物形成對比色搭配,人物面部膚色受到光源影響輕微偏黃,這樣就讓本來平淡的畫面更加有味道,這是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改變色調,讓主體突出。

綜上,在後期時的調色方向是根據原始場景來分析的,有的地方可以更改色調,有的地方就不合適更改色調,對於初學者來說,建議先不要嘗試大幅度的更改色調,因為配色方面還不夠熟練,初學的時候以原始場景的色調為主,在此基礎上就行適當強化就行,等到可以熟練的將色彩調整的乾淨並且舒服的時候,再嘗試加上自己的創意,大幅度改變其中某些色彩。

三、應有的攝影意識是基本的保障

上面兩點講的是我們在拍攝前和查看原圖時的思考方法,現在第三點開始說後期從何下手。

學會分析原圖,不要受原圖效果的影響,因為它可能不准,依據拍攝時的真實場景去還原,比如初步調整曝光、去除偏色等內容。

這不是審美方面的問題,也不是思路的問題,只是單純的攝影基本功和最基本的攝影常識問題,要把原圖中明顯的瑕疵去除掉。我們舉例看看:

案例1: 大光比

這是光比太大,暗部曝光不足,需要提亮暗部

利用「拉灰圖片,提取細節」的方法進行細節提取,目標就是讓直方圖的波峰集中。修圖的前提是要看清圖片細節。這時直方圖波峰已經集中到中間,畫面各部分亮度相近,所以看起來平淡發灰,但這只是第一步,為了提取出圖片細節。

看看詳細的調整方法:

上圖是"拉灰圖片,提取細節」的參數調整方法,是固定的方法,所有單張低感光度拍攝的大光比圖片都可以這樣調整:

曝光先不動-對比度左-高光左-陰影右-白色左-黑色右

這時畫面灰度會增大,細節都體現出來,再調整第一行的曝光,將畫面整體亮度調整正常。

注意:這個操作一定要在RAW文件導入ACR時進行,因為這個調整是單張強行提亮畫面,要求有足夠的寬容度。如果是JPEG文件一定不行的,畫質會很差。

上面說完了細節提取,下面要說如何去除灰度,我們拉灰圖片是為了看清細節,但不可以讓灰度一直這麼大。

首先,明確一點,畫面發灰的本質就是圖片中各部分沒有對比,沒有反差,所以看起來很平淡。那我們去除灰度的目標,就是想辦法適當增加反差。

去灰方法一:S型曲線

還是在Adobe Camera Raw里操作就可以,利用曲線工具,將曲線拉成上圖中的樣子,類似於S型,右上部分管亮部調整,適當往上提高,左下部管暗部調整,適當往下拉低,所以這相當於把亮部提亮一點,把暗部壓暗一點,增大明暗反差,單純用調整曝光的方法去灰,對畫質是沒有損失的。

去灰方法二:色階調整

導入Photoshop後,按快捷鍵「Ctrl + L",打開色階面板。將中間的「輸入色階」三個箭頭往中間適當集中,即可改改善畫面發灰的狀態,並且讓色彩更飽滿一些。

以上就是「拉灰圖片提取細節」這個修圖技巧的完整方法,先拉灰,等細節提取出來,再還原灰度,然後再繼續進行正常修圖的步驟,比如調色、細節、質感等方面的調整,但後面的修圖步驟不是本次教程重點,具體教程可以在我的微信公眾號:影葉的光色世界,查看。

不過可以看下最終成圖效果,如下:

案例二:原圖偏色

這是偏色,白平衡有偏差,需要後期校正

1、整體調整曝光

提亮暗部,但也要注意燈光部分

不要過曝,讓整個圖片的所有細節體現出來。只有曝光正常,才能看出細節的瑕疵和色彩準確與否。

2、修正人物膚色

膚色要通過兩方面修正,先讓皮膚部分曝光正常,再修正色彩。調整膚色時,只看膚色部分準不準,不用管後面環境怎麼樣,修正好膚色後,再利用蒙版把環境擦出來。

這裡用曲線工具修正,先選擇RGB模式提亮皮膚,選擇「拖手」工具,在皮膚部分上下拖動。如下圖:

要注意光源在人物右側,所以人物左側的皮膚會比右側稍暗,在後面擦蒙版的時候要注意調整。再調整皮膚偏色,使皮膚看上去接近當時肉眼看到的那樣。由於膚色會收到燈光影響,所以會有一定程度的偏暖,環境光對皮膚的影響是有必要體現出來的。

在色彩通道調整,如下圖:

來看下調整膚色的前後對比效果

這裡只演示校正偏色的步驟,完整的修圖流程,可以在我的微信公眾號:影葉的光色世界,查看。成圖如下

案例三:原圖光影需重塑

這是曝光分布有問題,人物主體部分應該更明顯,所以要重新安排曝光分布,讓人物部分亮些,環境前景適當壓暗。這個圖片的修圖步驟過多,就不在這裡演示了,可以去我的公眾平台看完整教程。

四、熟知工具與色彩原理是重要的技能

解決了上面思路的問題和基本攝影意識的問題,現在到了調色部分,調色的基礎和ps中調色工具的應用,都是基於色相環原理。

上面是色相環的圖片,圓周的方向是色相的變化,徑向的方向是明度的變化,這個色相環是要背下來的,熟爛於心,這樣才能把配色方案形成潛意識裡的習慣。對比色可以理解為色相環中相對的顏色,相鄰色可以理解為色相環中鄰近的顏色。

配色的大方向有以下幾種:

1、單色搭配

這種藍調夜景題材是非常典型的單色搭配案例,在使用單色搭配時,是減少了色彩對視覺的影響,讓觀察者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畫面內容上,所以對場景內容要求很高,要求場景的線條或形態非常有特點。

2、對比色搭配

藍和黃的對比色搭配,也叫冷暖搭配,在夜景題材非常常用,因為夜晚本身就是深藍色的環境和暖色的燈光。

這種綠和紅也是對比色搭配,對比色搭配的目的就是給人更強的色彩反差,增強視覺衝擊力。

3、相鄰色搭配

這是藍色和綠色的相鄰色搭配,色彩反差小,給人的感覺相對柔和,通常比較耐看,不容易產生視覺疲勞。

黃色和綠色、紅色和黃色、藍色和紫色等也是相鄰色搭配,依據在色相環上的相對位置而定。

上面說的是整體的色彩搭配,但要通過Photoshop中的各種調色工具來搭配使用來實現,各種調色工具的使用沒有明確的先後順序,也不是一個工具只能用一次,在調色時,都是反覆搭配使用的,只要達到目的即可。

接下來梳理常用修圖工具

思路明確了以後,我們需要知道哪種情況要對應哪種工具去解決,對症下藥。

修圖的調整工具很多,初學者分不清他們的區別、原理和用法。下面我給梳理一下。

從大面上分,工具的作用主要有:

調光、調色、降噪、修正圖片、製作選區、強化細節、增加特效。

1、調整曝光類:ACR基礎項、曲線、亮度蒙版。

ACR的曝光調整是肯定會用到的,用於raw文件的初步調整,還可以結合ACR里的漸變鏡和徑向濾鏡做選區調整。

曲線工具相對精細,而且曝光調整隻是曲線工具的作用之一,調整效果可以很精確細緻。

明度蒙版是用於自動製作選區的,通常結合曲線來用,先在明度蒙版中建立多個明度的選區通道,然後在想調整的選區上建立曲線工具或其他工具調整。可以精確的調整到某一亮度區域。關於明度蒙版的教程,我近期會發布。

2、修正圖片類:畸變校正、裁剪、修復(修補)等。

鏡頭畸變主要有兩方面成因:

(1) 客觀因素:由於鏡頭的構造,光路問題,產生的畸變,比如,廣角鏡頭的畸變,無法避免。還有大光圈鏡頭拍攝時,物體邊緣會產生紫邊、綠邊。這類問題用最右側的工具調整扭曲度和去邊即可。

(2) 主觀因素:由於自己的拍攝角度問題或者相機沒放平產生的畸變,比如,仰角俯角太大,相機歪了。用上圖中間的工具進行調整。

(3) 去除畫面中雜物、瑕疵,比如,地面雜物,由於鏡頭中的灰塵產生的污點,用上圖中左側的工具。

3、降噪類:ACR降噪,nik降噪

ACR降噪比較簡單,但是容易丟失細節,也不夠精細,一般明亮度不要超過40,否則會明顯影響細節畫質。

Nik里的Dfine 2插件相對精細,可以選擇自動或手動降噪,也可以選擇取樣點。

當然風光攝影中還有堆棧降噪,我近期就會安排課程講解高級的風光攝影后期技術。

4、調色類:HSL、曲線、色彩平衡、3Dlut、可選顏色、吸管畫筆等。

調色工具也要細分,每個工具特點和用途不同,必須要對症下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當然調色時肯定時多種工具搭配使用,但必須用法正確。

調整色彩鮮艷程度和深淺:HSL工具(色相飽和度)

校正偏色(整體定調):色彩平衡、曲線

調整色彩純度或色彩趨向:可選顏色

添加色調:3D lut、吸管畫筆

通常,調色順序為:先校正偏色、整體定調,再調整鮮艷度,然後添加色調或調整色彩趨向。在實際修圖中,這些步驟會被反覆使用,只要目的明確,用法正確即可。

5、強化細節類:各種銳化、高反差保留、nik插件等

銳化:對於局部和輪廓強化效果很好,比如人像攝影中,銳化人眼。

高反差保留:操作簡便,適合大面積調整,對物體表面作用明顯。

nik插件:操作相對複雜,但效果好。

五、整理清晰的修圖思路是後期的基礎

上面講了各種零散的技巧,現在需要整合起來,形成修圖思路。大家在利用Photoshop修圖時可能遇到過這種問題: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已掌握,但拿到圖片不知從何修起,軟體的應用方法,誰都可以學會,但思路和審美沒有這麼容易學。

其實培養思路和審美是有方法的,離不開以下4點原則:

1、圖片風格建立在不違背客觀事實並且讓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基礎上

2、頭腦中先有預期的成圖效果,才會有非常明確的修圖思路

3、思路是有憑有據的,是從問題中分析出來的

4、進行每一個修圖步驟,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熟練掌握

牢記以上4點,接下來我們深入討論:

一個raw文件的圖像,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內在因素:相機不能像人的大腦那樣全面的處理圖像信息,所以原始圖像會存在曝光、色彩、畸變上的不足。外在因素:在拍攝時,環境、天氣、拍攝角度等方面會對圖像效果產生影響。所以,修圖基本流程,整體分為兩個大層次。

第一層次:除去原始圖像的不足,最大程度還原真實場景。

第二層次:增加自己想要的藝術效果和氛圍。

第一層次中,包含對曝光、偏色、畸變的基本調整,另外還可能有除去雜物、降噪,主要在ACR中進行。在人像攝影中,會有磨皮、液化等步驟。目的是去除原始圖片中的瑕疵,還原場景。

第二層次中,包含添加色調、調整明暗關係、增加藝術效果、強化細節,增加質感等步驟,目的是把真實的場景調整的更接近我們頭腦中的成圖。

接下來到了重點:

修圖思路從何而來?思路在問題中產生,每個步驟都是為了解決圖片中的問題,所以按照以下4點確定修圖思路。

1、把圖片中存在的問題和自己的修圖目的找到

2、按照問題和目的,對應尋找解決辦法

3、把一個個辦法,按照合理的順序連起來

4、按順序排列的修圖辦法,就是思路

舉例說明,如下:

先分析原始文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一一對應尋找修圖解決辦法

1、整體暗部細節不足:ACR中提亮暗部細節

2、整體色彩偏冷:ACR中利用飽和度,HSL工具調整

3、山峰細節不突出:利用nik插件強化細節

4、浮冰通透度不夠:曲線工具提亮曝光,修改偏色

5、存在污點:利用修復畫筆或修補工具去除

6、暮色氛圍不夠:先利用調色工具上色,再利用nik加質感

7、水面明暗不均勻:利用空白圖層利用吸管畫筆塗抹

但是,以上的解決辦法是散亂的,我們修圖要講究步驟的前後順序,所以把解決辦法,按照合理的順序連起來。

什麼是合理的修圖順序?我覺得應該可以總結4個「先」。

先調光後調色,先還原後藝術化,先整體後局部,先主體後環境。

所以,先在ACR整體校正曝光,再整體調整色彩平衡或用分離色調工具確定主色調,校正畸變。然後導入PS後,消除污點,再利用選區和曲線工具局部調整浮冰,強化光源。最後渲染色調,強化細節、增加質感。

根據這個順序,結合第四大點講過的修圖工具,按部就班的去進行後期調整就行,就形成了完整的創作思路和流程。具體的實踐還需要大家自己去拍攝練習,總結經驗,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教程,我是攝影師影葉。給大家準備了練習素材,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影葉的光色世界,回復「練習素材」4個字獲取。

掃碼關注 影葉的光色世界

歡迎關注 蜂鳥網微信公眾號:fengniaoweixi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