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極簡史:美顏濾鏡在古代怎麼實現?

水墨鄂州 發佈 2020-01-08T07:18:46+00:00

自拍極簡史:美顏濾鏡在古代怎麼實現?21世紀的現象級發明,一定包含自拍美顏APP。打開自拍軟體,在手機的前置攝像頭裡,我們常常會對自己的容貌產生幻覺,然後沉迷。吃飯,自拍一張。學習,自拍一張。旅遊,必須自拍一張。

自拍極簡史:美顏濾鏡在古代怎麼實現?


21世紀的現象級發明,一定包含自拍美顏APP。


打開自拍軟體,在手機的前置攝像頭裡,我們常常會對自己的容貌產生幻覺,然後沉迷。


吃飯,自拍一張。


學習,自拍一張。


旅遊,必須自拍一張。


自拍完了,多半還要絞盡腦汁想文案,以遮掩自己「也沒啥,就是想發個自拍」的微妙心態。


在沒有智慧型手機和美顏軟體的古代,少男少女們豈不是要失去自拍這一大人生樂事?


不必擔心!


沒有手機有畫筆。


自畫像,就是古人們的自拍遊戲了。


1


關於自畫像的歷史,可追溯至漢朝。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漢獻帝時做過太常卿的趙歧,通經學,多才藝,是畫「自寫真」可考的第一人。


據《歷代名畫記》記載,東晉大書法家、畫家王羲之也是自拍達人,他曾經畫過一副《臨鏡自寫真圖》。


米芾在《書史》里也提到了這張對鏡自拍圖,並表示王大書法家用的紙很講究,薄如金葉,索索有聲。


米芾《書史》:「王右軍《筆陣圖》前有自寫真,紙質緊薄如金葉,索索有聲。」



清朝《玉台畫史》記錄了古代女子薛媛寫真寄夫一事。


這個故事在晚唐范攄的筆記小說集《雲溪友議》中也有出現。


講的是梁人南楚材的妻子薛媛得知丈夫出軌後,對著鏡子畫了一張自畫像,並在自畫像上寫了幾行哀怨的詩寄給丈夫。


對鏡自圖其形,並詩四韻以寄之:

欲下丹青筆,先拈寶鏡端。

已驚顏索寞,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


就類似於女生撞破男朋友出軌後,微信發了一張自拍過去,附上一段文字:怕你忘了我長啥樣,記得經常打開看看。



遺憾的是,上面提到的幾張自畫像實物都已亡佚,只留下零星幾點文字記載。


2


宋元時期,有了傳世作品。


在宋朝,士大夫間興起了一股自畫像浪潮。


他們會請畫師給自己畫肖像,擅長繪畫的士人也會給自己畫自畫像。


宋朝知識分子熱衷於把自己的寫真掛在家中,並且題寫幾句畫像贊。


畫像贊,就是畫像上的題詞,在漢代就已廣泛運用,是宋朝文人圈很流行的文體。


宋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畫像贊。


黃庭堅曾一口氣寫了五首《寫真自贊》,毫無疑問,黃先生是個自拍狂魔,還是個自拍文案高手。


高登的《東溪集》中也有一篇《自寫真贊》,內容是:「面兮纖冷,髭兮虬卷。性兮火烈,心兮石堅。有誓兮盡敵,無望兮凌煙。」根據文字,我們就可以拼湊出一個面冷性熱的忠義剛烈的名臣形象。


宋代能「自寫真」的畫家不少。


北宋僧人畫家元靄,就以擅長自寫真聞名。


有一次,太宗問他:「兄弟,能畫你自己嗎?」


元靄拍拍胸脯,說「當然」,然後立馬就畫了一張自己的側影。


詩人柳開見後,稱讚這幅側影非常逼真,「他人寫真,能寫他人,靄公自寫,如他人也。」


房州人「三朵花」,因頭上常戴三朵花得此花名。


三朵花先生能作詩,又能是自拍達人,可見熟習《網紅的自我修養》。


蘇東坡還為他的自畫像寫了詩:「圖畫要識先生面,試問房陵好事家」。


而多才多藝的蘇東坡本人,也曾讓人在牆壁上描出自己的影子,博得見者一笑,頗有意趣。


「嘗於燈下顧見頰影,使人就壁畫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吾也。」


清 蕭晨《東坡博古圖》扇頁 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們還常常把自畫像置於群像之中。


傳北宋李公麟《西園》雅集圖中有其自畫像,據目擊證人、雅集參加者之一的米芾所說,畫中的李公麟本人正在展示一副畫陶淵明歸去來的畫卷。


看看這標準的迷弟行為,像不像非要和愛豆同框的你?


米芾本人也有一張存世的珍貴美照。


桂林伏波山的米芾自畫像石刻,是難得存世的宋人自畫像。


米芾是北宋的著名畫家、書法家。


相傳「米芾自寫真世有數本」,流傳於外。其中米家藏有一幅米芾的「自作小像」。


南宋嘉定八年,廣西轉運判官將這幅「自作小像」借來,刻像於石,以紀念這位大藝術家。


米芾自畫像石刻拓片


自己畫自己還是有門檻,普通人要想有自己的寫真,也可以找職業的肖像畫家。


3


宋朝出了很多專業的肖像畫家。


比如著名的肖像畫家朱漸,由於畫的肖像太逼真,坊間傳言未滿三十歲不得找他畫像,「恐其奪盡精神也」。


可見照相「攝魂」的說法自宋就有。


宋代不僅出了一批職業肖像畫家,更有趣的是還催生出了一個新職業:人體模特。


這些人體模特的工作日常與現在的模特也差不多,都是一動不能動,一坐坐一天。


「今乃使人具衣冠坐注視一物,彼斂容自持。」

「使人偉衣冠,肅瞻眡,巍坐屏息。仰而視,俯而起草,毫髮不差,若鏡中寫影。」


宋元年間的大畫家趙孟頫也為自己畫了一副自畫像。


趙孟頫的《自畫像圖頁》,也是唯一一幅保留至今的宋人自畫像原件。


元 趙孟頫《自畫像圖頁》 故宮博物館藏


此圖繪於元初。


在這幅畫中,趙孟頫把自己畫成了一個在竹林中漫步的雅士。


他頭戴烏巾,身穿白袍,策杖而行,悠閒地漫步在竹林之濱。


這幅圖就是很典型的不突出人物本身特徵,而以營造氣氛為主的自畫像。


4


明清以後,自畫像作品逐漸增多。


通過前文的一些自畫像,想必大家已經感受到了古人自拍愛加「濾鏡」,寫神大於寫實。


確實,古代肖像畫的創作特別注重神韻,甚至有「遺貌取神」的說法。


一般來說,文人畫家的自畫像喜歡藉助環境烘託人物。


由於著力渲染環境,人物畫像雖為主題,但形體較小,面貌特徵不十分突出,若無題識說「這是我的自畫像吼」,常常就會被後人誤認為是點景人物山水畫。


比較值得一提的,還有與唐寅合稱「明四家」的沈周的畫像。


沈周的畫像,是沈周80歲時請蘇州當地的職業畫家所繪。風格非常突出,也與通常的文人自畫像很不一樣,是一種肖像式的畫像。


特點是力求真實,細膩地用咖啡色的赭石點出了老人斑與皺紋。


磨皮濾鏡,統統關掉!


明 佚名《沈周半身像》 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的揚州八怪之一華嵒,在46歲時作了一副《自畫像圖》,並自為長題,這就是很典型的文人自畫像。


華嵒自畫像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在畫面中,畫家本人的外貌特徵並不突出,但能看出正穿著白衣,隨意地靠在石頭上,右手扶著石頭,左手捋著鬍鬚,十分悠閒自在。


華嵒自畫像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揚州八怪中,最愛自畫像的,當屬金農,他的傳世自畫像作品現存9幅。


金農不僅愛自拍,還喜歡把自己的自拍照送給親友。


67歲時,他將自畫像贈予老友鄭板橋;72歲時,畫了一幅給項均;73歲時,又送給弟子羅聘。


送給弟子羅聘的《金農自畫像軸》,金農採用了傳統畫法中的減筆描的畫法。


濃密的長髯,矍爍的雙目,真實傳神地描繪出金農獨特的奇倔個性。


這種將特徵誇張強化的畫法,也使得畫面顯得詼諧幽默。


金農自畫像軸 故宮博物院藏


如果你認為把自己的自拍照送給別人是迷惑行為,不如來看看更羞恥的「求贊」行為。


為別人的自畫像題贊,通常情況下是應邀而作。用題贊的方式,可以表達對像主繪畫才能、人品的肯定。


而清代有一位叫禹之鼎的,居然邀請了110人,讓他們為自己的美照《禹鴻臚卜居圖冊》題贊。


看完自漢至清的「自拍」極簡史,是不是也很好奇,如果自畫像中的人穿越到現在,會創造出怎樣的自拍照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