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打坐」?南懷瑾大師教給大家7個字,簡單易學

琢磨君專欄 發佈 2020-01-08T08:06:31+00:00

文章作者:琢磨君白岩松說:30歲之前,我們要不斷做加法,拚命的嘗試;30歲之後,又要懂得做減法。因為人生終究要趨於平淡,簡單的生活中才蘊藏著更多的幸福,正如《菜根譚》中所說「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

文章作者:琢磨君

白岩松說:30歲之前,我們要不斷做加法,拚命的嘗試;30歲之後,又要懂得做減法。因為人生終究要趨於平淡,簡單的生活中才蘊藏著更多的幸福,正如《菜根譚》中所說「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曾國藩也在家書中說:「富貴功名皆人世浮雲,唯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人生下半場,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能夠戰勝了自己人性中的弱點,學會看淡,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我們才能成為人生的真正主宰!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講:「自勝者強」,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而不可戰勝!

01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練就如此浩大而淡定的心境呢?曾國藩在《治心經》中給出了答案:心欲其定,氣欲其定,神欲其定,體欲其定!意思就是說:一首先要心安定,然後氣才安定;氣要安定,然後精神才安定;精神安定以後,身體才會安定。

這番話如果用佛家或道教的話來說,就是指「修行打坐」,讓自己身心都寧靜下來,才能精氣神凝聚,最終實現內心淡定、胸襟豁達。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為了加強自身修養,專門為自己制定了一個「修身十二條款」,第二條便是「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每日堅持靜坐半個小時的習慣,伴隨了曾國藩的一生,而這也是他修身養性成功的關鍵。

所以說,在如今事事紛雜、物慾橫流的浮躁社會,我們能夠每天抽出半個小時來靜坐修身,放空自己,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靜能生慧,慧能生智!而且儒家、佛家、道家都認為,「靜能生慧」,「靜能開悟」,「靜能正道」。

02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的修行打坐呢?

國學大師南懷瑾教我們七步功夫,記住《大學》中的七個字就可以了!他說:「你看《大學》的方法,也就是打坐的方法。『知、止、定、靜、安、慮、得』,一共七步功夫,七政。所以後來佛學說修禪定,這個禪定的翻譯就是『知止而後能定』來的,所以禪定,也叫做『靜慮』」。

如何理解這七個字呢?我們先來看看《大學》中的原文:「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是一個非常細膩的推導過程:人首先要達到足夠的認知水平,才能知道自己應該達到的境地,然後志向堅定不動搖;志向堅定了,做事才能沉靜不急躁;做事沉靜不躁,心態才能安定平和;心態安定,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最終才能有所收穫。

03

南懷瑾大師還說:「知、止、定、靜、安、慮、得,這個修養功夫的程式,也就是求證大道的學養步驟,一步一步,就得到道,得到明德了。」

正如《大學》中所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經常按照七步功夫來修行打坐,就可以悟道、得道,繼而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即止於至善!

曾國藩也是根據這句話悟出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他告誡兄弟子侄們說:「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即:《大學》中提出的「知、止、定、靜、安、慮、得」方法論,我們應該應用實踐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若偏離了,則就是不靠譜、魯莽,屬於孟浪之人!

04

最後,提醒大家在修行打坐的時候,最好是選擇在早晨或者晚上。因為清晨起床時,審視反省自己,此時心氣較平靜,性情未萌動,更能把握自己的內在本性;而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靜坐省察自己的內心,才發現妄心消失而真心流露,當此之時,便從中獲得若干理趣;真心顯現,但還有一些妄念自己放不下,心中又會感到很慚愧。

如何正確修行打坐?南懷瑾大師教給大家的以上七個字——知、止、定、靜、安、慮、得,簡單易學,一學就會。記住南懷瑾的這7個字,學會正確的「打坐」方法,真是令人受益匪淺啊!朋友們,您有打坐修行的習慣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