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正用得上的8個中醫小驗方,能解決很多小問題

健康時報 發佈 2020-01-08T08:52:08+00:00

冬季天氣寒冷,身體也容易被各種小毛病纏上,日常該怎麼調理呢?近期,健康時報刊登了許多中醫們的好用小驗方,這次一次性匯總,記得收藏!1. 咽炎:用老絲瓜糖水一到冬季咽炎就犯,嗓子總是感到癢,老想咳嗽,不去醫院做霧化的話,在家可以用老絲瓜糖水。

冬季天氣寒冷,身體也容易被各種小毛病纏上,日常該怎麼調理呢?近期,健康時報刊登了許多中醫們的好用小驗方,這次一次性匯總,記得收藏!

1. 咽炎:用老絲瓜糖水

一到冬季咽炎就犯,嗓子總是感到癢,老想咳嗽,不去醫院做霧化的話,在家可以用老絲瓜糖水。

安徽省中醫院綜合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周大勇2020年1月3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向大家推薦一個小驗方:老絲瓜冰糖水。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將經霜老絲瓜1根洗凈,皮、瓤一起切碎,裝入碗內,加水適量,上鍋蒸20分鐘,加冰糖1匙調勻,去瓜皮、瓤、籽,取其汁趁熱慢慢咽下,每天服用一次。絲瓜的皮、瓤、籽是3種常用的中藥,都具有清熱、消炎、降火、止痛的作用。①

2. 關節冷痛:用鹽熱敷


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在冬季容易復發加重,在佩戴手套圍巾,增加護膝,護肩,的情況下,還可以用鹽熱敷來緩解。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華醫院風濕病科副主任醫師田雨2019年12月20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關節冷痛可熱救,最簡單的就是鹽熱敷,將食用鹽200~300克用鐵鍋炒熱,放人縫製好的沙袋中局部關節或是肌肉處熱敷。也可加入搗碎的生薑或大蒜各100克同鹽炒熱後局部熱敷。可以使喚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起到消炎、消腫、驅風散寒止痛、消除疲勞等作用。②

3. 哮喘發作:白蘿蔔橄欖湯


過敏體質在冬天容易哮喘變重、發作頻繁,除了平時忌口、少喝冷飲,日常可以常吃一道湯。

浙江省中醫院兒科主任中醫師宣桂琪2019年12月13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個方法很簡單,家裡有哮喘兒的都可以一試。即秋冬天感冒高發的時候,每天用白蘿蔔燉橄欖,每次放5顆橄欖,和白蘿蔔一起燉煮,讓患兒喝湯即可。這道湯有清肺作用,湯水經過喉嚨,還能抑制咽喉部位的炎症,減少因感冒發作而誘發哮喘的可能。③

4. 腹瀉:試試炒米水


冬天人的胃腸功能會比較虛寒,加上人們常常會吃得比較飽,又喜歡吃肉食進補,就容易加重胃腸炎的症狀。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中醫師 鄧健敏2020年1月3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建議,可以試試用炒米水。將大米炒至色澤微黃,而後加入水煮熟,加一點鹽,每天吃2~3次,腹瀉就會有明顯好轉。也可以適當增加陳皮,大約5~10克左右,效果會更好。大米本身就有止渴止瀉的作用,炒後更是加強了止瀉效果。而加水煮熟後再放點鹽,可以補充電解質。④


5. 防流感:做個香囊


冬季也是流感的高發季,尤其老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是流感易感人群,除了日常的起居、飲食多加防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鄺秀英2019年12月10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可以做個中藥香囊有助防流感。

準備荊芥穗3克、廣藿香3克、石菖蒲2克、蒼朮2克、肉豆蔻2克、薄荷2克、冰片1克。將以上中藥剪碎或者研碎,混合備用;縫製1個大小適中的袋子,將混合中藥碎放入,縫好袋子;將藥包放入小布袋中,用繩子綁緊袋口即可。將香囊懸掛在室內,或放置於容易聞到香味的地方,香味淡去後拆開再更換新藥物,可以幫助疏風驅邪、芳香化濕。⑤

6. 止咳:蜜棗煲瘦肉


一不小心感冒了,冬季還容易咳嗽難好,如果感冒咳嗽難愈,可以試試一款藥膳。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內科副主任醫師 張秋霞2020年1月7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煲川貝蜜棗瘦肉湯,既能滋陰補虛,又可以潤肺止咳。瘦肉750克、川貝20克、蜜棗3~4枚、姜3片。瘦肉洗凈飛水,川貝洗凈浸泡約10分鐘,蜜棗洗凈。放入煲里,加入清水2升,煮沸後轉文火煲約2小時,加鹽適量調味即可。清潤可口,具有潤肺止咳、滋陰的作用,適宜咳嗽患者,尤其適用於久咳、有痰難咯者服用。⑥

7. 除痰:三子養親湯

冬季,老慢支發作後,咳嗽痰多,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特需門診 李薇薇2020年1月7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推薦三子養親湯。

三子養親湯由白芥子、蘇子、萊菔子組成的。其中,蘇子降氣,萊菔子下氣祛痰,白芥子促痰排出,三子性溫,三藥合用,不僅具有化痰作用,而且有較強的行氣作用。適合痰多,舌苔白滑,腹脹、飲食不易消化的患者。而如果咳嗽咳痰厲害,或者同時伴有發熱時,要及時就醫。⑦

8. 皮膚瘙癢:三黃洗劑


冬季皮膚乾燥,很容易誘發皮膚瘙癢,除了在晚上塗用維生素A,也不妨試試中醫藥外治療法。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李詠梅2019年12月10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外用塗洗液有外搽三黃洗劑、複方黃柏液、黃柏霜、清涼油乳液等,每日2次~3次;也可以用中藥荊芥、黃精、蛇床子、川穹、赤芍、苦參、土茯苓、地膚子各20克~30克,水煎成2000毫升,微溫外洗,尤適宜於血虛風燥造成的皮膚瘙癢。⑧

本文綜合自:

①④健康時報 2020-01-03《老絲瓜糖水治咽炎》、《炒米水治腹瀉》

②⑧健康時報 2019-12-20《關節冷痛多做鹽熱敷》、《皮膚瘙癢用三黃洗劑》

③健康時報 2019-12-13《哮喘試試白蘿蔔橄欖湯》

④健康時報 2019-12-10 《做個香囊防流感》

⑥⑦健康時報 2020-01-07 《止咳用蜜棗煲瘦肉》、《除痰找三子養親湯》


本文編輯:范洪岩

審稿主任:楊小明

稿件意見請聯繫:

電話:010-65363351

投訴郵箱:tousu@jksb.com.c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