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洒脫豁達的書法家張旭:嗜酒如狂,下筆如神

愙齋書法 發佈 2020-01-08T08:57:42+00:00

回推時間坐標,穿越歷史塵埃,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繁華,錦繡燦爛,人傑輩出,群星閃耀。那是一個萬事空前的時代,甚至在很多方面也是絕後的時代。大唐,給予人思想與行為上的寬容是歷代少有的,自由的空氣也孕育了文化上非凡的自信與創造力。

回推時間坐標,穿越歷史塵埃,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繁華,錦繡燦爛,人傑輩出,群星閃耀。那是一個萬事空前的時代,甚至在很多方面也是絕後的時代。大唐,給予人思想與行為上的寬容是歷代少有的,自由的空氣也孕育了文化上非凡的自信與創造力。這樣的創造力像血液流淌在帝國的每一寸土地上,不只在氣象萬千的長安城,任何一座大唐的城市,任何一處大唐的鄉村,不經意間你都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綺麗風尚。

張旭,唐代詩人、書法家,史稱"草聖"。創造了瀟洒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其狀驚世駭俗。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

仿佛命中注定似的,他與書法天然就具有特別的緣分。他的母親是初唐大書法家陸柬之的侄女,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和政治家,是初唐四大家(唐朝初年四位大文人),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朝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之一的虞世南的外孫女。


這樣的出身可以讓張旭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任性地活著。可以這麼說,他那洒脫不羈,豁達大度的一生都是在揮發著墨汁與酒精中度過的。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說:"張旭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極重要的人物。他創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現方向發展的一個極限,若更自由,文字將不可辨讀,書法也就成了抽象點潑的繪畫了。"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字體,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洒磊落、變幻多端的狂草,其狀驚世駭俗。

據史載張旭的性情有些奇逸,當時他與賀知章、包融以及寫《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以詩文並稱天下,時稱"吳中四士"。張旭的草書風靡一時,之後風流千古。很奇怪的是,這樣的人物,關於他的傳說甚至記載都不多,唐朝名家輩出,張旭一定是值得濃墨重彩塗抹的一位。


當時,他是明星,有"酒中八仙"的豪情縱飲,有著名詩人李頎為他寫的《贈張旭》,又有高適為他寫的《醉後贈張九旭》,有杜甫為他寫的《示張旭草書圖》,還有詩僧皎然為他寫的《張伯高草書歌》,後世的崇拜者還有韓愈這樣的大家在《送高閒上人序》中不吝讚美之情,不掩艷羨之心。

相傳他見公主與挑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郵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又相傳張旭剛到常熟任縣尉才十多天,就有一個老翁為了一件小事到縣衙內告狀,張旭給他寫了一張判決書。不料過了數日,這個老翁又來求判,張旭非常惱火,責備這個老翁道:"你怎麼敢為了一件細小閒事屢次來求判,吵擾衙門!"

這個老翁回答說:"我實在不是為了再來求判,而是因為看到你上次判決書上的書法筆跡奇妙,想多得一些作為墨寶珍藏起來。"當張旭在談話間得知這老翁家藏有其父親的遺墨精品時,就要他拿來觀賞。張旭看到老翁父親的墨跡時,驚呼"天下工書者也",從此張旭盡得運用筆法的妙旨,書藝大進,成了冠絕當時的一代書法大家。


在書法藝術之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關鍵在於點畫用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可以說,他是用傳統技法表現自己的個性,而創造力的無愧於自己時代的書法家。博大清新,縱情豪放之處,遠遠超越了前代書法家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盛唐氣象。

張旭藝術最高的成就是書法,時人稱其為張癲。有人認為真正誘引他入"癲"狀的是酒。當然,張旭將酒與書法是融為一體的,不但像"醉能同其樂"的宋人歐陽修一樣,醒能著以文、醒能草書法,而且醉猶能草書法。其中,對張旭醉後揮筆的狀態,《杜臆》一書說得比較細緻:"張旭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唐才子傳》也說:"張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儒墨而書。"

由此可見,只有醉後"呼叫狂走、索筆揮灑",甚至"以頭儒墨"的張旭,才真正呈現"癲"狀。對他來說,"空腸得酒芒角出",想的僅是一支筆,"如流星"般揮出"驚鬼神"的絕品。甚至有時到了筆不待墨的焦渴程度,急得他以頭髮為筆,蘸墨狂書。對此動作,時人謂之"癲",今人看來,真可謂是"行為藝術"的先驅。李白曾在《江上吟》中自述道:"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這何嘗不是張旭的酒酣創作圖。

張旭是一位實實在在的藝術家,他把滿腔的情感傾輸於筆劃之間,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代的韓愈在《送高閒上人序》中,稱讚他的字"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辰星、風雨水火等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執著的真實寫照。難怪後人論及唐人書法,對歐、虞、褚、顏、柳、素等均有囊貶,唯對張旭讚嘆不已,這是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

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曼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如此,張旭更加是聲名鵲起。張旭草楷俱佳,尤長草書。他把當時流行的"今草"書體發展成筆法放縱、筆勢連綿迴繞的"在草"書體,是"狂草"的主要莫基人。他的草書,名噪一時,影響廣大,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當時有人提議張旭談談草書到"絕"的秘訣,張旭沉吟片刻,想起杜少陵曾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便說:少陵曾對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寫過一首詩,其中四句"耀如羅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騰龍翔;來如雷蓮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張旭為人狂放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頗具才華,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人"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把張旭稱譽為"草聖",有"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的詩句。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懷素都曾師法於他。

張旭這種藉助於酒的發酵,而使詩書血脈賁張的如山成熟,已永成後世仰止並苦攀的高山。是啊,這麼"恬雅秀潤"的詩句,用"變化不可端倪"的草書寫之;反之,這麼好的草書,寫出這麼"恬雅秀潤"的詩句;詩書合璧、相映交輝。同出一筆,同出一手,這麼絕配的詩書酒三才奇人,古往今來能有幾多?

目前, 存於世上的張旭的書跡有《肚痛帖》、《郎官石記》、《冠軍帖》、《千字文斷簡》、《草書古詩四帖》、《心經》等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