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興盛到消亡——宦官作為一支獨特的政治勢力是如何影響歷史的?

大瀚聞史 發佈 2020-01-08T09:16:21+00:00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王朝歷史上,有多種政治勢力對皇權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脅,其中既有相權、外戚、宦官也有武將、藩鎮、士族門閥。這些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只要找到合適的土壤便會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直至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威脅皇權的重要力量。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王朝歷史上,有多種政治勢力對皇權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脅,其中既有相權、外戚、宦官也有武將、藩鎮、士族門閥。這些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只要找到合適的土壤便會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直至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威脅皇權的重要力量。

在這些政治勢力中,留給後世印象最深、想像空間最大的無疑要屬宦官了。也許是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塑造的宦官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以至於只要我們一提到宦官就會聯想起聲音尖細、卑躬屈膝的奴才形象,就會將宦官和陰險狡詐聯繫到一起。可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宦官作為一種政治勢力是如何登上歷史舞台的,在不同朝代又對歷史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呢?

一、「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區別於太監、公公,宦官也曾是「頂天立地」的存在

提到宦官,大多數人自然而然的會想到明清兩朝的太監和公公。的確,無論是前些年大火的明朝小說還是近年來熱度不減的清宮戲,宦官作為其中的重要角色總是繞不開的話題,而人性中對於隱私和秘密的天然好奇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度。

事實上,宦官作為一個單獨群體或政治勢力的存在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早在西周時期,宦官就作為君王的貼身近臣登上了歷史舞台,那時候的宦官主要負責傳達王命、處理雜事。需要指出的是,最早的宦官和閹人不是一個概念,閹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甚至更早的時期。一直到東漢時期,朝廷才要求宦官完全由閹人充任,這一傳統被後世王朝完整的沿襲下來,宦官也終於實現了從名頭到實質上的「統一」。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後世關於秦朝時期著名的宦官趙高到底是不是閹人存在很大爭議。

《史記·蒙恬列傳》記載:「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彊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

由此可見,在東漢之前,宦官的功能更類似於服務君王或皇帝的家奴,而其身份可以是閹人也可以不是閹人,和後世對於宦官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

至於我們熟知的太監一詞,最早見於遼代,那時的太監可不是輕易叫的,只有身份級別很高的宦官才有資格稱為太監。而將太監、公公作為宦官的統稱則是明朝之後的事了。

二、縱觀中國歷史,宦官權勢最盛的朝代並非明代而是唐代

受文學作品及影視劇影響,很多人認為宦官干政最嚴重的朝代是明代,畢竟有明一代誕生了諸如鄭和、劉瑾、王振、曹吉祥、魏忠賢等一批「聲名顯赫」的宦官。他們之中自然有像鄭和一樣做出突出歷史貢獻的人物,但絕大多數給人的印象無疑是十分惡劣的。不得不說文化傳播對歷史人物有著極大的影響,有些甚至是顛覆性的。如果從宦官對王朝政治產生的影響分析的話,明代的宦官和唐代的宦官相比,無疑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唐朝是一個無比美好的時代。大唐盛世承載了無數中華兒女的殷切期盼,現在的我們也無比渴望通過努力奮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恢復盛唐時期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和影響力。但事物總是辯證的,盛唐的榮光給後世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但隱藏在其背後的權力紛爭和暗流涌動卻是無法掩蓋和迴避的事實。整個唐朝時期充滿了各種政治勢力的爭鬥和交鋒,其中我們比較熟知的是以武則天的武氏家族為代表的外戚干政和安史之亂後尾大不掉的藩鎮割據。

其實在唐朝末年,宦官專權對王朝造成的陰影和破壞一點也不比以上兩種勢力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縱觀中國封建歷史,宦官專權最猖獗的時代就要數唐代了。唐朝末年的宦官不但掌握了禁軍大權,還可以隨意廢立皇帝甚至置皇帝於死地,這在之前及以後的歷史中是不可想像的。

《舊唐書·憲宗本紀》中關於唐憲宗的死記載道:「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是夕,上崩於大明宮之中和殿。時以暴崩,皆言內官陳弘志弒逆,史氏諱而不書。」

《資治通鑑》中關於唐敬宗的死記載道:「十二月,中官劉克明反。辛丑,皇帝崩,年十八。」

這裡的內官陳弘志和中官劉克明分別是憲宗和敬宗時期著名的大宦官,可見唐朝末年宦官專權已到了如此猖獗的地步。

三、原本無依無靠的宦官為何成為威脅皇權的重要勢力

和其他對皇權構成威脅的政治勢力不同,宦官勢力背後並沒有可以依靠和幫襯的後援力量作為支撐。如果非要找出一個的話,那就是皇權。沒錯,在諸多朝代對皇權產生巨大威脅的宦官勢力,其自身的權力反而是皇帝親自授予的,這看似充滿諷刺意味的事實背後其實是有其內在原因的。

01 從各方政治勢力的演化和制衡上看

皇權看似高高在上,實則卻面臨著不同政治勢力的圍追堵截。拿唐朝舉例來說,安史之亂後,地方勢力逐漸壯大、中央集權大大削弱、藩鎮割據成為了最高統治者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沒有一支實力雄厚的禁軍來拱衛京畿、威懾四方,朝廷中樞的權威將會蕩然無存。

既然如此,由誰來擔任這支武裝力量的統帥呢?交給士族門閥肯定不行,唐朝的建立就是依靠著李氏一族的家族勢力實現的,作為後來的統治者肯定不會願意看到相似的情形在自己身上發生。交給外戚也不行,之前的武氏奪權就是最好的警示。交給文臣武將更不行,這些人和皇室非親非故,很難保證和自己一條心。思來想去,皇帝可以選擇的也只有宦官了,畢竟宦官是專屬於皇帝的內臣、心腹,是相比之下最沒有野心也最放心的勢力。殊不知權力是會改變人心的,表面上看起來無欲無求的宦官一旦掌握了生殺大權,對王朝造成的破壞一點也不亞於其他勢力。

02 從宦官群體的個性特徵上看

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宦官都是人群中特殊的那一類人,這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其特有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人都有喜怒哀樂,都有七情六慾,宦官自然也不例外。但和常人有所區別的是,宦官身體上的缺陷往往會導致其思想及行為上的變化,其突出體現就是自卑的奴性心理和強烈的補償心理。

一方面,由於宦官無法在家庭生活中找尋情感寄託,因而只能將全部身心交給皇帝,視皇帝為自身命運的主宰。從某種意義上說,宦官所掌握的一切權力都來源於皇帝的信任和授予,這養成了宦官很強的奴性心理。

另一方面,由於長時間服侍皇帝,宦官接觸皇帝的機會最多也最容易獲得皇帝的信任,這為其掌握大權創造了便利條件。而由於生理缺陷造成的心理扭曲,導致很多宦官寄希望通過其它方式的所得補償自己的所失,而擁有權力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所以我們看到,歷史上無數惡貫滿盈的宦官在掌握絕對權力後表現得會比常人更加陰險狠毒。他們沒有家族或名譽上的牽絆,因而做事往往沒有底線、不計後果。

四、作為封建王朝的產物,宦官註定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宦官勢力從誕生到消亡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歷史,其背後折射出的歷史規律和人性特徵無疑是值得深思的。

從宏觀歷史上看,宦官勢力作為構成封建王朝眾多政治勢力中的一支,在不同時期發揮著不同的歷史作用,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它既能在紛繁複雜的權力鬥爭中充當各方政治勢力的潤滑劑和緩衝區,又能在特殊時期憑藉著皇帝的信任異軍突起、獨領風騷。

從微觀人性上看,宦官無疑是可悲且可憐的。他們的生死不由自己決定、命運不由自己掌握,在缺少了人世間很多溫暖的同時還遭受著後世強加給他們的惡名。

隨著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滅,宦官這一群體也正式告別了歷史舞台,留給人們無限唏噓。作為封建王朝的產物和皇帝的附屬品,宦官這一群體終究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如今,人們也只能通過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來了解這一段別樣而又辛酸的往事了。就像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在晚年所寫的條幅中說的那樣「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這或許也是歷史給我們的啟示吧。



本文由「大瀚聞史」原創,歡迎關注,有更多獨家內容等著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