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欲振興:靠消費升級,還是靠傳統風味的回歸?

普濟 發佈 2020-01-08T09:18:13+00:00

(本標題可解讀為:黃酒不甘落後,要奮起直追。靠什麼去追呢?是靠當下的提級漲價和降質增量,還是靠回歸到傳統釀造、原有風味和理性定價?

(本標題可解讀為:黃酒不甘落後,要奮起直追。靠什麼去追呢?是靠當下的提級漲價和降質增量,還是靠回歸到傳統釀造、原有風味和理性定價?)

題記:我在2019年12月27日的頭條號發文《黃酒:滋潤國人幾千年,如今幾乎沒人喝,真的還不如酒精酒嗎》,從飲食歷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黃酒歷史和現實狀況。本文要從產品本身的角度,進一步尋找黃酒落寞的原因,怎麼就弄丟了天下。到底是消費升級了,還是釀造工藝落後了,做出的酒跟不上時代潮流?或是人們的口味變了,都去喝白酒,不再稀罕黃酒了?試從產品定位、傳統工藝和市場發展三個方面找原因。我們先從黃酒的消費階層定位說起。



黃酒是哪些人喝的

黃酒怎麼就弄丟了天下?猶如亘古帝國的瞬間消沉,還悄無聲息。曾被文人騷客謳歌多少年的黃酒,竟然有過如此的波瀾起伏。

一方面是自有歷史記載以來,直到民國時期,作為一個東方農業大國的絕對主流飲品,滋養著深厚的華夏文化千萬年;另一方面是民國末期起,短短百年,高貴的黃酒悄無聲息花落去,絕對的市場份額被白酒取而代之。2018年酒類銷售過萬億,黃酒不到200億,只有168億,2%不到,相當於一個二流白酒公司的體量。

人們享用千萬年的美酒,說不喝都不喝了,而且並沒人要求或強令不喝。就像一直吃著的米飯饅頭,突然的一夜過後都不再吃,改吃高粱地瓜一樣,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這個世紀之謎,實在值得我們多方面、多維度去探討。


——黃酒長盛不衰的原因。

有人說這是黃酒的命數,興也罷,衰也罷,總逃不過「久盛必衰」的歷史規律。

黃酒幾千年的強盛自不必說,人類自從有酒就是它,而且沒有其他的酒,也沒有替代品。在古代,無論皇家的醴、醪、醍醐,還是民間的黃湯、馬尿、迷魂湯,或是文人筆下琥珀光、鵝兒黃、重碧春。不論清酒、濁酒、煮酒、篩酒,統統都是黃酒一族,只不過有材料不同、工藝粗細和檔次高低之分。不像現在,白的、紅的、啤的,成千上萬個品種品牌任人挑選。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盡情享受,都能喝到。譬如普通百姓就不是隨便能喝的,儘管會釀酒,可是沒多餘的糧食,想喝也就逢年過節做一點。喝酒歷來是上流社會的專享,皇族國戚,官宦富商,文人名流,方可以盡情豪飲。用現在的話說,黃酒自古以來,產品定位在上流社會,不是普通百姓。那麼,研究黃酒的興衰,就有跡可循。

——消費主體決定著黃酒的命運。

最早的黃酒應運而生,不是應的百姓,是有錢有閒的階層。還是那句話,酒很貴,喝不起。即便在宋朝,經濟相當發達了,百姓還是不能夠盡興喝酒。十來度的酒,體力勞動者,得多少才能喝好一頓?那得多少糧食?逢年過節也就淺嘗輒止而已。不說那時候,在我的記憶里,先父愛酒,也就晚飯倒一小杯,喝到大家都吃完飯,基本都是嘴唇沾一沾,就那還不是天天喝。後來才知道,我兄弟幾個都是大酒量,想來先父也是量大,那樣喝酒,確定是沒錢還想喝的無奈之舉。


用現在的話說,單就人口基數,黃酒歷來是小眾消費品,有人叫做奢侈品。百姓喝不起酒,是個歷史難題,幾千年都無法解決。直到800年前,元朝統治者卻破了這道題。

——黃酒衰退三部曲。

黃酒的衰退,核心問題是消費主體發生了變化。我們劃分三個歷史階段:

權貴們看不起的「臭酒」,成了普通百姓的美酒。正是元朝帶來的蒸餾酒技術,打破了我國酒水的格局,終於有了普通人喝得起的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燒酒: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這個酒度數高,北寒地區喝它就很好,用來抵禦寒冷。苦力百姓喝它也很好,不像黃酒喝下大半壇才有酒意,這傢伙喝一碗就熏熏然找不到北,過癮。關鍵不像黃酒那麼貴,喝得起。

元朝、明朝和清朝,首都都在北京。直到民國,北京城喝酒格局這期間一成不變,三個鮮明檔次:上流權貴一律紹興黃酒;新派的上流社交除了黃酒,兼喝汾酒;此外喝燒酒。至此,燒酒憑藉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白酒行業的輝煌未來。

民國時期的戰爭,促使白酒成為主體酒類。三個原因:一是黃酒產地遭受戰亂;二是國民政府遷駐重慶,啟用了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當地美酒;三是紅軍長徵結緣了茅台。據當時新聞資料,重慶談判用的就是茅台酒。這時期,整個社會動盪不安,有閒喝黃酒的階層明顯縮小,也沒那心情,今日有酒今日醉算了,那就是燒酒,燒酒醉的快。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扶持白酒、啤酒行業的政策,對於黃酒,只是任其自然發展。


黃酒的傳統風味

——黃酒的風味是怎麼形成的。

這裡不扯那麼遠,就以紹興黃酒為例,看其古老的工藝有毛病不。紹興黃酒作為同類代表產品,史上名氣就很大。是因為我國釀酒的基本原則決定的。釀酒的核心要件是水、糧和曲,工藝在其次,都一樣的做法,只是粗與精之分。在紹興,大禹治水造就了鑑湖。鑑湖水對於紹興酒,如同赤河水對於茅台酒,稱為酒中血;再就是本地糯米,也同於茅台紅糯子,稱為酒中肉;酒麴一樣的獨一無二,為酒中骨。所以說,名酒得天獨厚,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出來的。茅台酒只產於茅台鎮,紹興酒只產於紹興,換個地方就不行。上世紀七十年代紹興出現一壇1928年封壇的老酒,裡面有產品說明書。說是當初為了逃避當地的5倍重稅,有個酒坊就把廠址遷到蘇州,繼續釀造紹興酒。出來的酒並無二致,跟在紹興釀的唯一不同,就是喝了口渴。


——紹興黃酒在清朝的地位最高。

清朝有部匯總性的美食著作,叫做《調鼎集》,全書十卷,第八卷為茶酒部,裡面說道:

聞之虬髯論酒云:酒以苦為上,辣次之,酸猶可也,甜斯下矣。可為至論。苦辣之酒必清,酸甜之酒必濁。論味,而清濁在其中矣。求其味甘,色清,氣香,力醇之上品,唯陳紹興酒為第一。

袁枚的《隨園食單》也說:

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

所以清代皇家以及官場宴會活動,只用紹興黃酒。

——紹興黃酒的早期假冒。

也就從這個時候起,名氣大了,需求大了,原產地滿足不了要求,各地都想著釀造。原以為黃酒生產工藝簡單,千百年來百姓家庭的產品,家家都會做,沒什麼難的。有記載的,從清代到民國,紹興之外的江南各地都不斷有紹興酒的釀造和上市,甚至朝鮮、日本、台灣,都有生產紹興酒。可是,百年的仿冒,最終比不過真貨。就像清梁章鉅的《紹興酒》說的:

今紹興酒通行海內,可謂酒之正宗。……至酒至通行,則實無他酒足以相抗。蓋山陰、會稽之間,水最宜酒,易地則不能為良。故他府皆有紹興人如法制釀,而水既不同,味即遠遜。

干不過原產品,然後相繼銷聲匿跡。


黃酒當下的困局和破局

——黃酒傳統工藝特點。

這一節本應放在第二章,放在這裡,是為了更直觀的對比我們現在黃酒生產,是不是出了問題。

三大特點:

豐富均衡的生物營養。黃酒品種很多,但是工藝原理大同小異,區別在口感風味不同。主要因為原材料不一樣,有糯米、小米、其他穀物。工藝原理是:穀物加水加曲,在低溫條件下,邊糖化邊發酵。和白酒生產的固態發酵不同,屬於液態法。這樣釀造出來的酒,微生物及其代謝物得以保持,酒體的營養物質就豐富,主要有人體無法合成的8種胺基酸,平時只能依靠吃肉才能獲取。

豐富的營養物質和低酒精度,是黃酒盛行幾千年的秘密武器。蒸餾酒的短板恰恰在此,高溫蒸餾,破壞了所有的生物營養物質,基本剩下酒精和水。

全手工操作。黃酒的操作方法細分為①淋飯酒,最原始的醪糟做法,米蒸熟了淋水降溫加曲發酵糖化成酒;②攤飯酒,米蒸熟了攤開晾涼加曲;③餵飯酒,發酵過程中不斷加飯。

含糖量決定口感風味類型。以含糖量劃分:每100毫升黃酒大於1克的是干型黃酒、1-3克半干型、3-10克半甜型、10-20克甜型、大於20克濃甜型。


——黃酒生產新工藝。

在解放初期,白酒開始探索新工藝之後,黃酒生產也受到影響,只是社會關注在白酒,就沒有多少這方面的信息披露。其實,黃酒的新工藝改革步伐一點不見慢,也叫做新工藝黃酒。基本性質也和白酒等同,核心內容是全程採用機械化,不再有手工的三大操作法分類,機器操作一罐完成。酒麴也不再是手工製作,採用純種酵母。這樣做出的黃酒,有著兩大明顯效果:口感風味差了;產量增加了。

——黃酒的市場之爭。

上個世紀,白酒靠新工藝完成了市場布局,啤酒靠工業化完成了產能整合,全國合併成了幾大巨無霸集團,都占據了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無論體量還是營收,都有了絕對的份額。黃酒是真的坐不住了,本來獨一份的天下,轉眼被白酒和啤酒輕輕瓜分。夢醒時分,奮起直追。

現在看來,主要採取了四大應對策略:

●學習借鑑白酒、啤酒新工藝生產法,丟棄傳統手工,實行工業化生產。於是產量上去了。

●酒企整合,壯大市場運作實力。譬如2015年,無錫振太被金楓收購,烏氈帽和唐宋紹興被會稽山收購。

●不可迴避的勾兌。為了開發適合潮流的風味,酒體里兌酒精和焦糖色成了新常態。在做出新風味的同時,丟掉了傳統風味和口感。也弄丟了老的消費群體,寧喝自己釀的,也不沾新工藝酒。

●提高產品價格。也是學了白酒的「產品升級」,想著法不斷提高價格。2007年,我在紹興咸亨酒店喝的太雕黃酒,是當時他們新出最高檔的產品,實在好喝,也就280元一壇10斤,在當時就是天價。放到現在,只能買到很一般的新工藝黃酒。當下黃酒市場,沾著傳統工藝邊的,動輒幾百元一瓶,最低也百元以上。


題後記:當下白酒市場超飽和,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健康意識也上升到憂患狀態。大的市場狀態,已經構成了黃酒復出江湖的契機。人們的生活,不再都是忙碌無暇,一部分人有了閒情逸緻,需要與之配套的休閒飲品。更多的人厭煩於白酒的非健康因素,需要有利於身體的酒精飲品。此時的黃酒,如果回歸傳統的製作,回歸理性的市場價格,回歸百姓口糧酒的社會定位,重新找回自己的市場,應該不難。可是,當下的黃酒廠家,哪個願意這麼做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