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5種書法訓練方法,入展可待

纆緣閣 發佈 2020-01-08T09:21:33+00:00

大家知道,形式訓練在書法教學和訓練中的作用很大。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批書法專業建立起來後,我們的書法訓練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中國美術學院,沙孟海先生建立書法篆刻專業後,國美的一批導師,尤其是陳振濂先生,在書法訓練教學法和技法訓練體系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


大家知道,形式訓練在書法教學和訓練中的作用很大。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批書法專業建立起來後,我們的書法訓練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中國美術學院,沙孟海先生建立書法篆刻專業後,國美的一批導師,尤其是陳振濂先生,在書法訓練教學法和技法訓練體系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

國美教學的成效在後來的各種展覽上得到證實。一批批新人出現、獲獎。很多和接受了這些深入系統的訓練有關。當然,依我看,現在的書法訓練體系還是存在著很大問題的。這些問題也在各種比賽、展覽中表現出來了。我近五六年以來,在研究書法篆刻訓練思想和方法體系的重建,既學習、繼承和反思國美以及很多學院和書學專家的方法,也試圖完善和重建。但是,總的來說,這些方法很管用。會極大改變「老幹部」書法模式和長期遲滯不進的學習狀態。



今天大概說一說,這些方法其實要一邊面授、一邊訓練最管用。陳振濂先生就將這些方法用得出神入化。邱振中先生的一些技法訓練的書,也可以一看。但是你要理解它,不然可能會沒效果。

創作是一種很高的要求,要靠很多途徑和方法將其「養」出來、「逼」出來,我們平時用的方法根本不夠,也不系統。所以出現了學一帖、像一帖,不會變通,長期不進步,學古人形跡等問題。這些方法面授,邊說邊練邊點拔最好,可是我們現在只能用嘴說一說了。

方法一:

將字帖複印放大,用自動鉛筆,很細的「雙鉤」。大家一看肯定會說,以為什麼方法呀,原來如此,呵呵,那您做過嗎,做過多少呢?大道至簡。古人為什麼寫字精,因為老實啊,沒字帖,就借人家的帖子,雙鉤填墨做個帖子。這個過程練就他非凡的觀察力。不要以為你能看清楚、能看懂字帖,你鉤了後,會知道你沒看出來的東西太多了。

此方法尤其適合「二王」一路的小行草書,帖學一路的寫法。你要以古雅、精妙風格勝國展,龍開勝、李有來這樣的高手的風格路線就是如此,你如果認真訓練了,也許你會對國展高手的作品提出你的看法呢。不信試試。堅持。再好好做些這樣的練習吧。你會發現一些「古法用筆」的。

方法二:

竄臨。我訓練學生學了一段《禮器碑》後,讓他們自己寫唐詩,創作訓練。他們原來臨得很好,可是一下子寫不出來了,又回到原來楷不楷,隸不隸的老路上去了,甚至一些字的隸書字形也寫不好,還有不會寫繁體字等等問題。我發現,原來的準確臨摹,其實並沒有理解。只是依葫蘆畫瓢而已。再來,他們對隸書還不是很熟,現在就創作很難,可是這種訓練必須,於是我讓他們照《曹全碑》以禮器的法和風格寫出來,再照《張景》《石門》寫《禮器》的感覺,結果他們全寫出來了,而且並不是禮器原貌,有些許的個人語言就好,收穫不是單一方面的。你總結一下,有多少呢。其實這也是一種背臨和意臨。卻有背臨和意臨不能有的作用和好處。通過很多這樣的思路,你也許臨了帖子了才會真正的創作了。要不然,你只能痛苦地集字。

竄臨的一個最大應用,就是對著唐前書法史的碑帖,以唐以後帖子臨摹,這有個對書法史認識問題。我認為唐以前典範時期,唐後是風格化時期。不展開了。你能對著泰山刻石,寫出趙之謙、吳大澂、吳昌碩的風格嗎?試一下,沒底的話,就先臨他們一下,然後對著泰山刻石來吧。你會發現你不可再現他們的風格,可是你寫得很有個人風格了。

方法三:

快臨、意向性意臨。快國展了,我們就不要總是準確臨摹了,平時練功,現在就算了吧。放帖子在旁邊,快掃看、快書寫。

別老想天真地想拿《石門》、《禮器》、《王字聖教序》獲獎了,除非你寫得過李有來、陳忠康。再說了,我自己不喜歡這種書寫模式。找找路子吧,放著帖子,你能提出五個意向化目標嗎?然後意臨出來。比如:寫石門,1、加大字內空間,如開通褒斜道、伊秉綬的特點。2、加大內緊外松式,如蕭嫻的特點。3、加粗點畫,減小波動度。4、用石門的方式寫古隸,化一下帛書和簡書。……這樣結合你對國展作品的研究和你想達到的書寫效果。很管用的。

方法四:

分解式臨摹,點畫歸類分解式臨。起筆、行筆、轉折和使轉、收筆的分解式臨摹。方法一和方法四對帖學一路很重要。

方法五:

各種單項訓練:針對單字,加強收緊中宮的寫法訓練;相反,寬鬆中宮的練習。字內空間和空外空間的練習;外廓變化的練習;重心提高降低和左右擺的練習;斜正體勢變化的練習;字組連結方式的練習;字內和字間對齊方式的練習。主筆變化的練習。古法用筆的練習:絞轉與筆毫運動周期問題、翻轉、換鋒、斷筆等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