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髖痛,你是否了解髖關節撞擊綜合徵

廣州關節科王教授 發佈 2020-01-08T09:50:50+00:00

原創:麥嘉樂醫生審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海彬教授文章所屬:王海彬教授團隊,轉發請標明出處。中青年髖痛是常見的臨床問題,除了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發育不良、腰椎病變等疾病,多數髖痛起病隱匿,沒有明顯的外傷史,所以 "撞擊綜合徵"不是說有被撞擊病史。

原創:麥嘉樂醫生

審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屬:王海彬教授團隊,轉發請標明出處。


中青年髖痛是常見的臨床問題,除了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發育不良、腰椎病變等疾病,多數髖痛起病隱匿,沒有明顯的外傷史,所以 "撞擊綜合徵"不是說有被撞擊病史。

隨著對髖關節疾病的不斷深入了解,髖關節撞擊綜合徵(FAI)逐漸被認為是中青年活躍人群髖痛的主要病因。據報導,20~40歲活躍人群的髖關節撞擊綜合徵的發病率為10·~15%.


什麼是髖關節撞擊綜合徵?

就診的患者多數描述為大腿根部、胯部、臀部等位置的疼痛,通常為深部疼痛和酸脹不適,特別是反覆深蹲、久坐站起以及長距離行走之後明顯加重等症狀。

世界著名的骨科大師Ganz教授將其描述為髖關節異常解剖學形態而產生的異常接觸或者由於髖關節過度的超範圍運動而導致的結果。

臨床上分有三種類型的股骨髖臼撞擊,其一為凸輪撞擊,它是由於股骨頭頸結合部的非球面部分引起的撞擊,常見於常見於經常運動的男性,髖臼軟骨的損害通常發生在髖臼的前上部。

二為鉗形撞擊,它是由於髖臼局部或廣泛的過度覆蓋引起的撞擊。這種慢性損傷常位於髖臼軟骨周圍的狹窄長條狀區域,髖臼唇周圍的變性通常以骨化形式表現


臨床大多數患者(約86%)同時存在兩種撞擊類型,被稱為混合型撞擊



體格檢查:多數患者步態正常,沒有顯著的跛行,患者可能出現腹股溝區域壓痛,少數患者存在大粗隆區域的壓痛,較多患者出現髖關節屈曲,內旋活動受限,少數患者出現外展、外旋活動受限。

(1) 前方撞擊征:患者仰臥位檢查,陽性表現為屈髖90°時,被動內收、內旋髖關節,出現可複製的疼痛。

(2) 後方撞擊征:患者仰臥位檢查,陽性表現為髖關節完全伸直時,被動外旋髖關節引起疼痛

(3) Drehmann征:患者仰臥位檢查,陽性表現為髖關節屈曲過程中出現不可避免的被動外旋運動。

(4) 屈曲外展外旋試驗:也就是"4"字試驗,患者取仰臥位檢查,患肢屈曲,外展外旋呈"4"字形,踝關節置於對側肢體膝關節以上大腿上,陽性表現為外展外旋受限,向下方施加壓力出現髖部疼痛。這項試驗對於髖關節撞擊綜合徵患者缺乏特異性,可以作為一項輔助檢查。



影像學表現: 骨盆正位片具有重要診斷價值 凸輪型的X線特徵為股骨頭與頸間的凹陷減少或消失,頭頸交界處出現異常骨性突起,出現"左槍柄樣"畸形;

α角增大(即股骨頭中心分別至股骨頸軸線與頭頸交界處兩條線所成的角度),α角越大,股骨頭頸與髖臼唇越容易發生撞擊,α角>50°是診斷FAI的臨界值。

鉗夾型FAI的X線特徵主要表現為髖臼上部髖臼前壁緣較髖臼後壁緣更偏外側,出現異常的8字形,即"交叉征",提示髖臼前方過度覆蓋。

髖臼邊緣的異常撞擊將導致盂唇的退行性改變,可出現纖維囊性變改變或髖臼唇骨化實質出現髖臼籽骨等影像學改變。


治療:對於FAI初期的患者,可行服用非甾體抗炎藥以及封閉治療、限制關節活動、深部組織按摩及快速放鬆療法的物理療法。

而FAI手術治療方式的目標是解除股骨頭頸交界處與髖臼邊緣之間的異常接觸和撞擊,增大髖關節活動空間,對於合併出現的盂唇撕裂可於術中一併進行修補,隨著關節鏡技術的進步和微創理念的深入,髖關節鏡治療成了一種安全有效、出血少、創傷小、恢復快的治療方法


小結:髖關節撞擊綜合徵是年輕人髖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如果感覺大腿根部前方、側方或臀部的疼痛不適,並且不能久坐或久行,甚至平時深蹲、穿襪穿鞋等動作都可誘發疼痛,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髖關節撞擊綜合徵"。

為避免髖關節撞擊的發生,市民應該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同時做好熱身,量力而行,一旦確診這類疾病,需要儘早治療康復,避免進一步加重出現導致軟骨損傷和骨關節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