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他僅用一年就取得了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黑夜裡的偵探 發佈 2020-01-08T10:03:02+00:00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他的故事。

1911年10月10日,一場武裝革命在湖北武昌打響了第一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國進入了動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年代。
1911年也是中國航空史上的重要年份,飛機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天空,他的製造者是馮如,在這一年攜帶兩架自製飛機回到中國。也就在這一年的12月11日,錢學森出生在上海。

一場革命,一架飛機,一個呱呱墜地的孩子,歷史總是充滿了難以言明的巧合。

錢學森的出身其實很好,父親是錢家治,字均夫,1882年出生於杭州一個沒落的絲商家庭。為追求「興教救國」的理想,他曾赴日本留學,專修教育,後來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在錢學森3歲的時候,錢均夫來到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教育部科長。錢學森也因此來到這座正經歷深刻變化的古老城市。在這裡,他完成了小學的啟蒙教育。

1923年,12歲的錢學森走進北京師大附中,開始六年的中學生涯。

錢學森先後就讀的北京實驗二小和北師大附小,是嘗試現代辦學理念的新型學校,能夠進入這些學校的學生和老師都是要經過嚴格選擇的,許多親身經歷過五四運動的青年教師,把活躍的新思想帶進了校園,鄧穎超(周恩來夫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錢學森便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

這段時間的經歷深深影響著少年錢學森。

1929年,錢學森即將中學畢業,他的人生引來了一個重大的選擇。

那個時候,數學老師希望他將來成為一位數學家,所以讓他報考大學的數學系,而國文老師認為他的文章也寫得很好,所以希望他報考中文系,將來當一位作家,母親希望他子承父業,學習教育,也有老師認為他藝術上也有天賦,讓他學畫畫,學作曲。

與所有的老師期待不同,錢學森那時一心撲在物理、化學、生物、數學上面,他的目標似乎已經確定,要成為一位科學家,但是在他的父親錢鈞夫看來只有實業才能救國,而當時中國最缺的就是工程師,他建議錢學森報考工科。

順著父親的意思,1929年18歲的錢學森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修鐵路專業。

年輕的錢學森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涯,在大學期間,學校的圖書館成了錢學森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有時間他就會去那裡一動不動坐上好幾個小時靜靜看書。不過,在這裡,他看的並不是自己機械工程專業的書,而是一些飛行方面的書籍,他在晚年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講飛艇,講飛機,講航空理論的書都借來讀,講美國火箭創始人羅伯特·戈達德的書也借來看。

  • 羅伯特·戈達德在1920年就提出用多級火箭能把探測儀器送到200英里高度,用更大的火箭可以在月球上面著陸。
  • 這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歐洲引來了短暫的和平安穩,一批科學家開始嘗試能夠飛向遙遠天空的火箭。
  • 1923年赫爾曼·奧伯特發表了92頁的《通向空間之路》詳細介紹了火箭衛星宇宙飛船的原理和構造,他因此獲得現代火箭技術之父的稱號。

大學期間的錢學森孜孜不倦吸收著新的知識。

與此同時,在他求學的期間,世界火箭的發展也從未停下過腳步。

1930年,當時的德國作為戰敗國,在發展軍備上受到限制,陸軍開始了秘密研究液體火箭的任務。1934年,蘇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的火箭技術研究機構——國家噴氣推進研究所。可見當時各國開始重視火箭技術的發展。

在交大時,錢學森成績突出,根據一份成績單顯示,他的每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在班級中名列前茅。

1930年,錢學森因傷寒休學一年,回老家杭州靜養。這一年,他讀了馬克思的資本論,蘇聯革命家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布哈林的唯物論等著作。

在靜養期間,他依舊未停下自己的腳步。

1931年,錢學森重回校園。

1932年1月28日一大早,日本軍隊出動了大量的飛機對上海進行轟炸。也正是這個時候,對航空、飛行懷有夢想的青年第一次看到了這麼多的飛機。

這場被稱為一·二八事變的戰爭深深刺激了年僅21歲的錢學森。

錢學森因此放棄了他父親最初給他安排好的路線——成為一個製造火車的工程師,過上舒適的生活。他感到,科學技術的進步才能體現國家的強盛,如果能擁有自己強大的航空工業,也許就不會遭受如此欺辱。

於是在他畢業這一年,錢學森向學了4年的鐵路專業作了告別。這時候的錢學森已經悄悄報名參加了清華大學赴美公費留學生的選拔考試,他已決定遠赴美國學習飛機設計。

  • 你在清朗的夏夜,望著繁密的閃閃群星,有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們真的如此可憐嗎?不,絕不,我們必須征服宇宙——錢學森

寫下這段激情飛揚的文字時,錢學森年僅24歲。也是這一年,他開始遠赴美國留學,如今的我們回首望去,也許正是有了這個征服宇宙的雄心壯志,才有了中國的火箭飛上雲霄,才有了中國的飛彈橫空出世,才有了中國人乘坐自己的宇宙飛船飛向太空。

1935年8月,錢學森從上海登上傑克遜總統號郵輪,開始了追尋夢想的漫長旅程。在這一屆赴美公費留學生的20人名單中,還有日後對中國各個方面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人物,歷史學家夏鼐,空間物理學家趙九章,水利專家張光斗等

錢學森是其中唯一進修航空學飛機設計專業的學生。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海上顛簸,他來到了查爾斯河畔,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航空工程。

建立於1861年的麻省理工學院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是世界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學。在這裡,錢學森就像在交通大學一樣,憑藉優異的學習成績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

1936年的秋天,錢學森僅用了一年就取得了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做出了一個選擇,留在美國繼續攻讀博士,但是他的父親錢鈞夫卻並不同意他的這個決定,為此還讓自己的好友蔣百里(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錢學森岳父)去勸說錢學森。不過當時的蔣百里在歐洲考察,目睹了德國飛機的空前發展,在聽過錢學森選擇航空理論的想法後深表認同,為此他反而倒過來勸說錢鈞夫支持錢學森的決定。

1936年秋天,25歲的錢學森從東到西橫跨美國大陸,去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叫帕薩迪納的小鎮,拜見一位從未謀面的人。

而這位人物,他有著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大牛:

馮·卡門。

美國空氣動力學泰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