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南北朝風雲(六):功蓋諸葛第一人

老曹講史 發佈 2020-01-08T10:43:26+00:00

前言在前面我們講述了西晉的滅亡以及各民族勢力對中國北方的慘烈爭奪。如果從公元299年八王之亂第二階段,由政治內鬥演變為全面的軍事對抗算起,到公元352年冉魏政權被前燕慕容氏所滅,中國北方的戰火兵災已經持續了53年。

前言

在前面我們講述了西晉的滅亡以及各民族勢力對中國北方的慘烈爭奪。如果從公元299年八王之亂第二階段,由政治內鬥演變為全面的軍事對抗算起,到公元352年冉魏政權被前燕慕容氏所滅,中國北方的戰火兵災已經持續了53年。在將近一甲子的時光中,北方大地餓殍遍野,十室九空,所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尤其石虎與冉閔的民族屠殺政策更是將各民族的人民推向了更加絕望的深淵之中。痛定思痛,有識之士們對如何解決民族矛盾開始了認真的反思,並向民族和解邁出了艱難卻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今天我們講述的就是這個故事。

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

前面的章節我們介紹過,石勒任用的一名漢族書生謀士,右侯張賓,為後趙政權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漢族書生。比起張賓來,這位書生謀士的手腕更狠,眼光更遠,成就更高,甚至在整個兩晉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歷史中堪稱華夏第一人。這個人就是王猛


一.窮書生奇遇

王猛於公元325年出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壽光市。他出生的時候,後趙石勒的兵鋒已經席捲了中國北方。而王猛的家鄉正是後趙與東晉對峙的前沿戰場。為了躲避戰火兵災,幼年的王猛隨家人輾轉遷徙。最終來到了河北魏縣落了腳。

王猛自幼就酷愛讀書,刻苦用功。但是他的家庭一貧如洗,安心讀書是不現實的。為了養家餬口,王猛做起了販賣畚箕的小生意。有一回王猛跑到了河南洛陽來賣畚箕,遇到了一個大買主,這人表示要出高價購買,只是身上沒帶錢,要王猛跟他回去取錢。王猛當然是很高興了,痛快的跟著來人去取錢。結果這一走就不知道走出了多遠,一直走到了深山之中。此時的王猛不免心中狐疑,正欲打退堂鼓的時候,突然眼前出現了一片開闊地,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神態端莊的坐在胡床上。老者的身邊肅然環立著十幾名侍者。

王猛一見之下,油然心生敬意,不自覺的就拜了下去。老者連忙制止,說:「王公,你怎麼好拜我呀。」於是給了王猛十倍的價錢,買下了他的畚箕。在回來的路上,王猛仔細辨認,才發現自己來到了河南嵩山。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也,家於魏郡。少貧賤,以鬻畚為業。嘗貨畚於洛陽,乃有一人貴買其畚,而雲無直,自言:「家去此無遠,可隨我取直。」猛利其貴而從之,行不覺遠,忽至深山,見一父老,鬚髮皓然,踞胡床而坐,左右十許人,有一人引猛進拜之。父老曰:「王公何緣拜也!」乃十倍償畚直,遣人送之。猛既出,顧視,乃嵩山也。《晉書·卷一百一十四》

晉書的這段記述真實性姑且不論,但每讀到這裡,總是感到費解。因為這段記述到此就截止了,其後就再也沒有記述這位老者事跡的隻言片語。難道惜字如金的史書上用了一大段話,只是為了表述王猛的畚箕賣了個好價錢?

可是在其後對王猛的記述中,明確的記載了王猛是有老師的,只是沒有這位老師的姓名和來歷。我想也許晉書是在暗示這位老者就是後來王猛的老師吧。

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王猛潛心的提高著自己。他涉獵的知識面非常廣,尤其喜歡看兵書。後來王猛遊歷到了後趙的首都鄴城。當時的鄴城是中原地區最繁華之地,可能王猛是打算在此地謀一個出身,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天不隨人願,這裡的官吏貴族們沒人瞧得起他這個窮書生。屢屢碰壁之下,王猛有些心灰意冷。這時他遇到了後趙的待中徐統,徐統非常欣賞王猛的才華,邀請他做功曹,但被王猛拒絕了。他來到了西嶽華山潛心修行,靜待明主。


二.前秦崛起

在後趙石勒大敗前趙,並俘虜前趙皇帝劉曜以後,命令石虎出兵隴西,平定前趙的殘餘勢力。在石虎平定隴西的時候,被迫歸順劉曜的氐族領袖苻洪主動投降了石虎。對於苻洪的歸順,石虎大喜過望,把苻洪收為了心腹愛將。石虎死後,他的兒子們為爭位子亂成了一團,石遵做皇帝的時候,聽從冉閔的建議,解除了苻洪的大都督職務。苻洪一氣回到自己的據點枋頭,並向東晉請降。

隔岸觀火的東晉朝廷當然希望火越旺越好,很大方的給了苻洪及其兒子苻健一系列的「美稱」,封苻洪為「氐王、使持節、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封苻健「假節、右將軍、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這些虛名只是看上去很美,苻洪自然也不會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手中的實力。此時苻洪手握十幾萬兵馬,占據關中之地,已經具備了與冉魏和前燕分庭抗禮的能力。於是在公元350年,苻洪自封為「三秦王」,成為了割據一方的霸主。

好景不長,一年以後苻洪就被降將秋麻用毒酒給害死了。苻洪死後,長子苻健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並於次年稱帝,國號「大秦」,史稱前秦。而苻洪的次子苻雄被封為東海王。

這哥倆壽命都不長,先是苻雄去世,兒子苻堅襲父爵做了東海王。次年苻健就去世了,由其兒子苻生做了大秦皇帝。

這個苻生可不是一般人,當暴君當出了新境界。按說好君王都是「親賢臣遠小人」;壞君王則「親小人遠賢臣」。可苻生這位皇帝是誰也不親,你勸諫他,他說你誹謗——「殺」;你奉承他,他說你諂媚——還是「殺」。平時他讓侍從們隨身帶著刀箭,鐵鉗,鋼鋸,看誰不順眼,現場就殺。百官在他面前戰戰兢兢,大約也只敢聊聊天氣了。

而東海王苻堅卻博學多能,心胸豁達,廣交豪傑,所以很受大臣和士卒們愛戴。於是忍無可忍的大臣們紛紛來找苻堅,勸他取代暴君苻生。苻堅也有這個心思,只是擔心實力不足,只能暗中積蓄力量。

可這邊苻生看著苻堅也挺不順眼,認為他整天邀買人心,裝大尾巴狼,也打算除掉他。有一天晚上他跟服侍自己的侍女說:「苻法和苻堅這哥倆不可靠,明天我就把他們收拾了。」,這苻生也是個大嘴巴,成不得大事。果然,趁苻生睡著之後,侍女跑出去把消息告訴了苻堅。由此可見,苻生對苻堅的懷疑並非沒有道理,耳目都安排到了皇帝身邊。

情況緊急,苻堅也顧不得積蓄實力了,立即與幾個兄弟帶著親兵殺進了皇宮,把睡夢中的苻生囚禁了起來,苻堅掌控了前秦政權。但是苻堅比較低調,並沒有稱皇帝,降了一級,稱為「大秦天王」。

苻堅接手的前秦政權其實是一個爛攤子。在前一章我們也說過了,當時中國北方的民族矛盾達到了歷史高潮,民族之間的爭鬥、仇殺此起彼伏。豪強橫行霸道,欺凌百姓更是蔚然成風。國事衰微,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對此局勢,苻堅感同身受,決心革新時弊,開創一個清明昌盛的新時代。並為此制定了以人為本的主張,開始整頓吏制,廣納賢才。於是王猛就有了施展抱負的廣闊天地。

三.捫虱問對

就在前秦崛起的時候,王猛已經在華山修行了很長一段時間,清苦的生活和刻苦的攻讀並沒有使他內心寧靜,相反,那顆安世濟民的拳拳之心燃燒的更為熾熱。然而他的第一個機會終於來到了。

公元354年,東晉荊州刺史、安西將軍、權臣桓溫進行了第一次北伐,大敗前秦苻健,進駐霸上,聲勢極為浩大。中原的漢族百姓終於見到了久違的漢家軍隊,男女老幼紛紛拿出酒肉來犒勞兵士,並奔走相告。得到消息的王猛身穿很簡陋的麻布短衣來見桓溫,在眾人面前一邊捉虱子,一邊與桓溫侃侃而談。桓溫見到王猛這個樣子,心裡暗自稱奇,就問王猛說:「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義軍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可關中的豪傑之士卻不來投奔我,這是什麼緣故?」王猛回答說:「您奔襲千里深入北方,長安城近在咫尺,您卻不肯渡過灞水攻打他,人們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願前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捫虱問對」。王猛的一翻話,說透了桓溫的心思,他對於國家統一併不熱衷,北伐的原因只是為了獲得自己家族的聲望,壓制其他氏族。至於攻打堅城,損耗自己實力的事情,桓溫是不做的。這也就是桓溫三次北伐,均功敗垂成的主要原因。聽了王猛的話,桓溫默然無語。

溫察而異之,問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杖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遠數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溫默然無以酬之。

為應對桓溫的進攻,苻健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將城外的麥苗全部割除,軍糧殆盡的桓溫只得撤兵。臨走時桓溫又召見了王猛,贈予他豪車良馬,並籠絡他,封他為「督護」,請他一起回江東,王猛在請示了老師以後,拒絕了桓溫的邀請。王猛老師的來歷史書沒有記載,我常懷疑便是前面提到的嵩山那位老者。但王猛拒絕桓溫的邀請我認為是正確的決定,桓溫其人野心很大,時刻覬覦東晉的皇位。王猛跟隨他難有好下場,另外在講究門閥出身的東晉官場,身為「賤民」的王猛也不可能得到重視。於是一切又回到了原點,王猛繼續在華山等待時機,但這回不會等太久了。

溫之將還,賜猛車馬,拜高官督護,請與俱南。猛還山咨師,師曰:「卿與桓溫豈並世哉!在此自可富貴,何為遠乎!」猛乃止。



四.一見傾心

苻生殘暴,苻堅打算除掉他,就向尚書呂婆樓請教。呂婆樓說:「我是一個隨時都會死在屠刀下的人,對你難有什麼幫助。在我家裡有一位叫王猛的人,』其人謀略不世出』,殿下應該向他請教」。於是苻堅請來了王猛,二人一見便生出知己之感,縱論天下大事,句句投機。苻堅稱自己如劉備之得孔明。

苻堅殲滅苻生,當上「大秦天王」以後,封王猛為中書侍郎,掌管國家機要大事。沒過多久,京城長安的重要門戶始平縣很不穩定,盜賊橫行,豪門大戶魚肉鄉里,苻堅便派王猛去做始平縣令。王猛一到任,就實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惡霸。有一個後台很硬的奸吏不信邪,欲挑釁王猛的權威,王猛也不客氣,當眾將其鞭死。這下惹了「眾怒」,奸吏的狐朋狗黨們勾結王猛的上司,逮捕了王猛,將他押到長安治罪。

苻堅知道以後也很生氣,親自跑到牢里責備王猛,苻堅說:「做官為政,應該以道德教化為首,你上任沒幾天,就殺戮無數,太殘酷了」

堅親問之,曰:「為政之體,德化為先,蒞任未幾而殺戮無數,何其酷也!」

王猛回應道:「我聽說使國家安定平和應該用禮教,治理混亂的國家必須用法度。陛下信任臣,讓臣去治理重要的縣邑,臣一心一意要剷除凶暴姦猾之徒。如今才殺了一人,還有數萬個這樣的壞人 ,如果陛下責備臣沒有肅清違反法律的人,臣甘心受鼎鑊之刑以謝罪。但陛下以行酷政的罪名來懲罰臣,臣實在不能接受。」

猛曰:「臣聞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劇邑,謹為明君翦除凶猾。始殺一奸,余尚萬數,若以臣不能窮殘盡暴,肅清軌法者,敢不甘心鼎鑊,以謝孤負。酷政之刑,臣實未敢受之。」

一席話深深打動了苻堅,苻堅向眾人讚嘆道:「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產一樣的人物啊」。當下赦免了王猛。到了三十六歲這年,王猛五次升官,最終做到「尚書左僕射、輔國將軍、司隸校尉」,權傾朝野。而前秦政權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成為了亂世里的希望之星。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前面我們說過,苻堅接手的前秦政權是一個爛攤子。外有強敵環伺,內有豪強橫行。民族矛盾尖銳,百姓嗷嗷待哺。國家百廢待興,事務千頭萬緒。王猛首先把整肅法紀,保證政令通暢作為了理政的切入點。

一.罪與罰

前秦是一個由氐族人建立的政權,氐族官僚勛貴們大都暴虐橫行,目無法紀。於是王猛決定先從整治他們入手。

王猛火箭般的升遷速度自然也引起了勛戚權貴的不滿。氐族豪帥姑臧侯樊世便首先向王猛發難。樊世是三朝元老,當年跟隨苻健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身為氐族勛戚的他自然看不上王猛這個漢族的文弱書生,於是當面羞辱王猛道:「我們跟隨先帝共創大業,卻不能參與機密。你沒什麼功勞,憑什麼管理國家大事?這不是我們種莊稼,你白撿糧食嗎?」

樊世的挑釁正合了王猛的心意,為了激怒樊世,王猛用了一種非常傲慢的語氣告訴樊世:「不光你種我收,我還要你把飯做好端給我吃」。老樊世氣的七竅生煙,暴跳如雷的罵道:「姓王的,我一定讓你的人頭懸在長安城門,否則我就不活了」。苻堅聽說這件事以後,斷然做了決定「必殺此老氐,群臣方能整肅」。於是苻堅王猛這對損友開始給老樊設局了。

有一次,苻堅把樊世招到了面前,假意跟他商量,想把公主嫁給楊璧。楊壁是什麼人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樊世的女兒已經跟楊璧訂了婚。所以樊世堅決反對,旁邊的王猛悠悠的說道:「姑臧侯,你也太目無君上了,身為臣子,怎敢跟君主爭婚?」,這就純粹是找邪茬了,本來就惱恨王猛的老樊世立刻就失去了理智,撲向王猛。被侍從拉開後依然破口大罵,惡語相加。結果又被加了一條罪狀「藐視君王」,樊世就這樣被苻堅處死了。

皇太后的弟弟強德,仰仗權勢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王猛拘捕了他,因為知道他的權勢,為免夜長夢多,也不奏報,當下就將其處決。等到苻堅得到消息,下了赦免詔書的時候,強德早就「陳屍於市」了。王猛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又剷除了二十餘名橫行違法的權貴。權貴們看公開對抗惹不起王猛,就改變策略,讒言陷害。仇騰、席寶向苻堅誹謗王猛,結果被苻堅趕出了朝堂。以後凡是有議論王猛的流言蜚語的官員,苻堅當堂就對他們拳打腳踢。前有殺神王猛舉著屠刀,後有皇帝苻堅堅定的支持,這幫權貴都沒轍了,老老實實夾著尾巴做人。於是群臣震肅,勛戚低眉,朝政豁然一新。苻堅感慨的說:「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度的,天子是尊貴的」。

二.邦國初興

法度的遵守保證了政令的通暢,下一步就需要大量的人才來落實和執行國家的政令了。王猛對賢才遭嫉有著切身的體會,所以他極力保護人才。對有才能,但犯有小過失的人,王猛的態度是既往不咎,著力提拔。對敵國歸順的賢俊之才,王猛用人不疑,均安排到了重要崗位。

但王猛也知道,光靠自己一個伯樂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制度上加以規範。在他的主持下,前秦創立了一套舉薦賞罰制度,以及官吏考核標準。制度規定地方長官負有向中央舉薦人才的職責,中央對所舉薦的人才進行考核,名實相符的,舉薦人受獎賞,不相符的,舉薦人受罰。凡俸祿在百石以上的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否則罷官為民。

王猛的這些制度,徹底打破了豪門氏族壟斷官場的九品中正制,以及少數民族崇尚武力,輕視文化的風俗傳統。使得前秦社會風氣煥然一新。知廉恥,學文化的現象蔚然成風。

在王猛以及他選拔的各級官吏的共同治理下,國家大治,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在列強割據的中國北方,前秦成了首屈一指的強國。

猛宰政公平,流放屍素,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兵革,內綜儒學,勸課農桑,教以廉恥,無罪而不刑,無才而不任,庶績咸熙,百揆時敘。於是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猛之力也。

苻堅把一切政務全都委派給了王猛,自己則每天坐在朝堂上裝裝樣子。對此苻堅感激的對王猛說:「你日夜操勞,殫精竭慮,我就如周文王得姜子牙一般,可以悠閒的享清福了」。王猛謙虛的說:「我哪裡比得上古人呢。」苻堅說:「據我看,你比姜子牙還要強。」,而後告訴自己的兒子們,「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三.民族融合

前秦是一個多民族的政權,執政的氐族在胡人中也屬於少數民族,所以當時不僅胡漢之間存在矛盾,各族胡人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情況十分複雜。做為氐族領袖的苻堅與漢族的王猛親如兄弟的情誼為民族和解做出了示範作用。隨後王猛廢除了「胡漢分治」的法令,實行了安撫百姓,各族和睦相處的基本國策。

「黎元應撫,夷狄應和」

對破壞民族團結的人進行嚴厲懲治。有人提議把氐族人遷到繁華的地方,而把其他民族的大戶遷到荒蕪的邊地,王猛立刻將這人斬首。邊關守將賈雍帶兵劫掠匈奴,被王猛罷官。於是各民族都相繼服從。關中地區出現了「四夷賓服,湊集關中,四方種人,皆奇貌異色」的奇異景觀。

四.兵事乍起

經過了大約七年的發展內政,與民休息,前秦已是國富兵強。自此統一北方的十年大戰緩緩拉開了序幕。

前秦的地理位置處於強敵環伺之中,北有鮮卑拓跋氏的代政權;西有漢族人張軌的前涼政權,及盤踞於甘肅、青海的吐谷渾;東有滅掉冉魏,吞併後趙的鮮卑慕容氏的前燕;南有東晉司馬氏。

這樣的局勢下,苻堅和王猛採取了先近後遠,先弱後強的策略。通過一系列的政治,軍事手段收服了周邊匈奴、烏桓、鮮卑沒奕幹部和鮮卑拓跋部等部族。隨後王猛率軍攻打東晉的荊州北部地區,初戰告捷,有效的震懾了東晉,使其不敢再北伐。次年又大敗前涼,使張軌臣服。這樣,前秦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準備全力對付自己最強大的對手,前燕的慕容瑋。

但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正當前秦積極備戰前燕之時,內部卻發生了一場叛亂。叛亂的主謀叫苻柳,是被苻堅殺死的暴君苻生的親弟弟,被封為晉王,占據著軍事要地蒲坂。當年王猛曾勸苻堅殺掉苻柳,但苻堅沒有忍心。這時苻柳聯絡趙公、魏公、燕公等人一同起兵,聲勢浩大,揚言一舉攻下長安。不得已,王猛帶兵平叛。

知道王猛發兵以後,苻柳一面派使者向前燕請降,一面舉兵抗秦。王猛採取了堅守營壘,圍城不戰的策略。苻柳以為王猛膽怯,派兒子守城,自己帶著精兵繞道偷襲長安。王猛見戰機成熟,派鄧羌伏擊苻柳,苻柳戰敗而回,遭到了王猛全軍的迎頭痛擊。苻柳全軍覆沒,只帶著幾百人逃回了蒲坂。隨後王猛猛烈攻城,苻柳城破身死,另外三公或擒或死,叛亂平定。

五.統一北方

公元369年,東晉桓溫再次北伐,這次他的目標是前燕。前燕抵擋不住,慕容瑋派人向前秦求救,答應割讓虎牢關以西的土地給前秦。當時群臣都反對救援前燕,只有王猛力排眾議,他向苻堅獻策說,先與前燕共同對抗東晉,等打退東晉,趁著前燕衰頹的時候取而代之,是為「先救後取」之計,苻堅同意了王猛的主張。於是前秦出兵救燕。同年九月,秦燕聯軍大敗東晉,斬殺四萬餘人,桓溫撤兵。但前燕拒絕按承諾割地予秦,前秦找到了伐燕的藉口,這年十二月,王猛率三萬大軍圍攻洛陽,在王猛的勸說下,洛陽守將慕容築投降。隨即王猛在石門、新樂等地大敗燕軍。因天氣寒冷,糧草接濟困難,在取得一系列戰果後王猛暫時撤兵。

公元270年,王猛再次率軍伐燕。苻堅想親率大軍隨後接應,王猛說:「我仰仗您的神威,蕩平殘胡不在話下,不用勞煩陛下您了,請您讓相關部門準備好鮮卑人的住所就好了」。

猛曰:"臣杖威靈,奉成算,蕩平殘胡,如風掃葉,願不煩鑾輿親犯塵霧,但願速敕所司部置鮮卑之所。"堅大悅。

於是王猛率六萬大軍兵進壺關,前燕慕容評率三十萬人馬迎戰。王猛進兵神速,閃電般的奪取了壺關,不得已,慕容評只得據守潞川。但王猛派去攻打晉陽的楊安卻遇到了麻煩,因城池堅固,兩個月未能攻下。於是王猛留少部分兵馬守壺關,自己親率軍隊馳援楊安。在視察地形後,王猛命人挖地道潛入城中,打開了城門。前秦大軍蜂擁而入,晉陽守將東海王慕容莊被俘,晉陽攻陷。

在掃清障礙後,王猛率軍直抵潞川,伺機與前燕主力決戰。此時王猛的軍隊比慕容評少很多,慕容評認為秦軍很難持久,打算堅守不戰,拖垮秦軍。但王猛不給慕容評喘息的機會,大軍剛到,就派出五千騎兵一把火燒了燕軍的糧草,逼得慕容評不得不與王猛決戰。

在決戰前的誓師大會上,王猛慷慨陳詞:

"王景略受國厚恩,任兼內外,今與諸君深入賊地,當竭力致死,有進無退,共立大功,以報國家。受爵明君之朝,稱觴父母之室,不亦美乎!"

受到激勵的兵士們「皆踴躍,破釜棄糧,大呼競進」。這一戰前秦共殲敵十五萬,慕容評單人獨馬逃回了鄴城。王猛來不及休息,率軍直撲鄴城。經過幾番大戰,終於攻克了鄴城。前燕皇帝慕容瑋被俘投降,前燕滅亡。至此,前秦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


歸去來兮

公元375年,為酬知遇之恩而殫精竭慮的王猛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為了挽留這位平生知己,苻堅派使臣去所有的名山大川為王猛禱告。王猛感動之餘上書苻堅:

「想不到陛下因賤臣微命而虧損天地之德,自開天闢地以來絕無此事,這真使臣既感激又不安!臣聽說報答恩德最好的辦法是盡言直諫,請讓我謹以垂危之命,敬獻遺誠。陛下威烈震懾八方荒遠之地,聲望德化光照六合之內;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終。所以,古來明君聖王深知創業守成之不易,無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懇望陛下以他們為榜樣,則天下幸甚!」

同年七月,王猛病危,苻堅向王猛詢問身後事,王猛說:

「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反對伐晉的建言,我不知道出於何種心情。也許胸懷大略的王景略真的看出了那個衣冠之國的綿里藏針;也許王景略想對自己的同邦之國貢獻最後的一絲悲憫。總之王景略走完了自己轟轟烈烈的一生,乾乾靜靜的回到了來時路。

失去了王猛的前秦,就如一個失去了靈魂的巨人,茫茫然的隨著慣性前行著。苻堅並沒有牢記王猛的臨終寄語,一切事情都如離弦之箭,沒有了轉圜的餘地。因為再不會有那個力挽狂瀾的王景略了!

八年之後,東晉北府兵起,滌盪百萬秦兵。盛極一時的前秦巨廈轟然崩塌,宵小並起,蠶食著垂死的巨人。悲憤末路的苻堅仰天長呼:「悔不用王景略之言,使白虜敢猖狂如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