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激情片內地不上映,簡直是所有男人的遺憾

首席影評官 發佈 2020-01-08T11:13:01+00:00

官人說:賽車電影一直很受觀眾歡迎。最近又有一部賽車傳記片《極速車王》上線。匯集了「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和「大兵瑞恩」馬特·達蒙兩大男神。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看?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入駐影評人冷子墨的文章—《極速車王》。在男人的生命里,跑車是一個備受喜愛和無法迴避的永恆話題。

官人說:

賽車電影一直很受觀眾歡迎。


最近又有一部賽車傳記片《極速車王》上線。


匯集了「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和「大兵瑞恩」馬特·達蒙兩大男神。


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看?


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入駐影評人冷子墨的文章—《極速車王》。

在男人的生命里,跑車是一個備受喜愛和無法迴避的永恆話題。每一個男人都夢想著擁有一台跑車,可以開著它馳騁在大地上,感受著迎面撲來的風,體驗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


而提到跑車,「紅色躍馬」的法拉利絕對是全世界男人心中當之無愧的跑車王者。



但你可知道嗎?有兩個男人曾經打敗過法拉利,甚至從此終結了法拉利冠軍之路。他們就是《極速車王》里的「卡羅爾·謝爾比」和「肯·邁爾斯」。



1.精彩的勒芒比賽


由馬特·達蒙(飾演「卡羅爾·謝爾比」)和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肯·邁爾斯」)聯合主演的《極速車王》,改編自A·J·貝米的紀實小說《地獄駕駛: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賽》,講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福特與法拉利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之爭。



當時的福特想要突破原有市場形象,就打算收購資金短缺的法拉利,但卻遭到了法拉利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的羞辱。氣不過的福特決定了自己開發一台勒芒賽車,給法拉利狠狠的反擊。



福特不僅花了重金開發賽車,還請來了前勒芒賽的冠軍卡羅爾·謝爾比做項目負責人。可錢也砸了、人也請了,還是連續兩年敗給了法拉利。


為此,卡羅爾·謝爾比找來了瀕臨破產、脾氣霸道古怪的汽車機械師兼車手肯·邁爾斯一同將福特GT改造成頂級的賽車,並且贏得勒芒比賽的冠軍。



作為一部賽車題材的電影,自然少不了大量刺激的賽車場景。無論是「邁爾斯」一開始參加的SCCA比賽,到夜晚裡的試車,還有肯·邁爾斯兩口子吵架在公路亂開車,每一場關於「車」的動作戲既串聯起了前後的劇情,又少不了帶給觀眾的緊張刺激。


影片最重頭、最高潮的部分無疑是最後40分鐘的勒芒比賽,引擎轟鳴的嘶吼響徹在空中,兩旁的景色在飛逝倒退,兩輛賽車在你追我趕中齊頭並進,哪怕只是一個無聲的、簡單的眼神碰撞,都能夠感受那劍拔弩張的氣息。



低矮的鏡頭跟隨著賽車同時推進,外部模糊的賽道與車內跳動的儀表讓人宛如置身其中。無需像《速激》系列那樣使用大量誇張的視覺特效和爆炸,貼地飛行亦能營造出一種讓人看得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



2.感人的摯友之情


半傳記片性質的《極速車王》向觀眾還原了當年福特如何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打敗法拉利的,更向我們展現了「卡羅爾·謝爾比」和「肯·邁爾斯」一代雙雄之間的傳奇故事。


同樣是以賽車為主題,同樣是雙男主的設定,看到《極速車王》不免讓人聯想到了2013年的《極速風流》。



與《極速風流》里「詹姆斯·亨特」和「尼基·勞達」之間的時刻針鋒相對不同,「卡羅爾·謝爾比」與「肯·麥克斯」之間是一種相互合作、相互成就的友誼。


雖然兩人在賽車場的初次見面就充滿了火藥味,可後來在一起改進賽車的鑽研精神又讓他們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志同道合的夢想。



最有趣的莫過於兩人在肯·邁爾斯家門口草坪上的互毆,拳腳相向的同時卻時刻手下留情,生怕真的傷害到對方。打完架的兩人最後躺在草坪喘著粗氣一起喝可樂,卻仍舊嘴上不饒人。



這場充滿孩子氣的打架,不僅宣洩了彼此之間的壓力與怨氣,更遞進了兩人之間的真摯友誼。


通過馬特·達蒙和克里斯蒂安·貝爾的精彩演繹,透過熒幕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兩位傳奇人物的共通之處:退伍軍人骨子的那種對於榮耀與信仰的執拗和堅持。



兩人無論是在面對來自福特內部高層的官僚腐朽,還是對手法拉利的步步緊逼,他們對於追求極致事物的理念從未放棄過,哪怕過程再艱難也要咬著牙堅持。


也由於這種共同的信念,卡羅爾願意為肯爭取各種機會而忍受委屈、肯也願意為了卡羅爾不難堪選擇向福特的命令妥協。在這段勒芒賽場上的傳奇故事背後,造就彼此的摯友之情才是最感人至深的所在。


3.福特對決法拉利


《極速車王》的英語原名是《Ford v. Ferrari》,即「福特對決法拉利」。影片看似講述了福特在1966年終結法拉利在勒芒賽的五連冠、並連續3年拿下冠軍,也讓打壓得法拉利從此未能奪冠的輝煌戰績,其實反倒是在諷刺福特這種大型企業的官僚主義。



從一開始趁法拉利資金短缺的惡意收購打壓不成、轉而略有報復性的投身勒芒比賽,意圖用錢給對方一個狠狠的教訓,到對內部車隊的處處節制、朝令夕改和指手畫腳,再到為了刻意拔高企業形象讓車手放棄競賽精神、三車同時衝線的可笑指令,無不體現出了福特的官僚主義。



在鏡頭面前,每一位福特高層的醜陋嘴臉被曝光在大眾視線面前,置氣的報復心態、爭權奪利的盲目指令,還有強烈的控制慾望。當金錢至上的企業文化衝擊追求更快、更強的競技體育精神,反倒給最後的奪冠帶上一層灰色陰影。


表面上是一家平價汽車品牌挑戰賽車王者品牌,其實是天才雙雄在對抗大型企業的官僚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夢想對抗金錢的腐蝕。


而隨著「肯·邁爾斯」在一次賽車練習中突然消逝,福特的冠軍也戛然而止,極為諷刺。



「當發動機轉速達到7000時,一切都將逝去」,當慾望的頂峰超過人的極限,夢想與人生都將變成虛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