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對房價、城市的發展影響有多大?

凌風商業手記 發佈 2020-01-08T12:27:50+00:00

判斷城市潛力有八個要素,比如城市規模、人均收入、上市公司的數量等(其他五個要素是:人口流入、土地供應、兒童數量的增速、財政收入和服務業占比)。從這些維度看,瀋陽毫無疑問是東北最好的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4萬元,在整個北方地區僅次於北京、青島、濟南,甚至還要高於天津。

判斷城市潛力有八個要素,比如城市規模、人均收入、上市公司的數量等(其他五個要素是:人口流入、土地供應、兒童數量的增速、財政收入和服務業占比)。

從這些維度看,瀋陽毫無疑問是東北最好的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4萬元,在整個北方地區僅次於北京、青島、濟南,甚至還要高於天津。

那瀋陽和珠海相比呢?

你會發現,珠海也是很不錯的地方,算珠三角的二線城市,而且和瀋陽的房價也在伯仲之間,所以當我們用這些經濟指標來比較珠海和瀋陽的時候,就很犯愁了:

兩個城市的經濟、人口等基本面指標則各有千秋,瀋陽在規模上更有優勢,GDP、人口、財政收入都要高於珠海,服務業占比也高於珠海9個百分點,而珠海的人均收入要比瀋陽高4000元,兩個城市的上市公司數量也非常接近。



瀋陽和珠海的經濟指標對比

要在十年前,從純經濟指標上,瀋陽還是略占優勢。但是到了2020年,我們需要從另外一些角度考慮問題,今天要講的是一個非常基礎但又經常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變量——氣候。

珠海號稱百島之城,屬於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濕潤,最冷的1月平均溫度是14度,而瀋陽1月份平均溫度是零下18度。

你試著體會一下,1月份站在14度的地方和零下18度的地方,再加上風速,你的腳往哪裡走?千百萬年的演化中,那些刻在我們人類基因里對溫暖的嚮往告訴我們,我們會往溫暖的地方走。

因為嚴寒的天氣會抑制人們的日常生產和消費。所以,人為因素接近的情況下,先天的稟賦對城市選擇的影響會非常大。

氣候對房價、城市的發展影響有多大?我們可以從其他國家的發展軌跡中尋找答案。

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進入萬元美金社會開始,人口就從東北部和中央北部大規模南遷,推動了陽光地帶的快速崛起,隨之而來的,就是房地產的繁榮。我們經常聽到的加州的洛杉磯、舊金山、德州的休斯敦還有佛羅里達州,甚至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都湧入了大量人口,房價飆升。

美國前總統里根1957年在加州的一個海邊村落買了個房子,才2.9萬美金,到1982年出手時變成了100萬美金,漲了30多倍。2017年,當這處房屋再次轉手時,成交價是2200萬美金,比最開始漲了750多倍。

而傳統的五大湖區呢?

底特律、克利夫蘭等城市,卻在迅速衰落。20世紀50年代,底特律是美國第四大城市,人口185萬,克利夫蘭是美國第七大城市,人口100萬。而如今,底特律人口只有67萬,克利夫蘭人口只有38萬,都下降了超過60%。



一個有趣的規律是:這些崛起的城市冬天的平均溫度都在10℃以上,而那些衰落的城市冬天都是0℃以下——城市經濟學宗師格雷澤對這個現象給出了解釋。

美國的人口遷徙和城市演化是有規律可循的:除了人口往大城市走之外,在60、70年代以後,氣溫成為人口遷徙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1月份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的寒冷城市和平均氣溫在10度以上的溫暖城市相比,前者的人口增速只有後者的1/3——70年代這個拐點正是「萬元美金」社會的拐點。

隨著美國社會財富積累到了一定水平,人們對舒適的需求開始變化,開始願意為溫暖的環境付出更高的溢價。

美國一月平均氣溫與人口增長

其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趨勢:哪個地方的人最喜歡去海南買房?

東北,甚至有人笑稱,海南省是東北第四省。這些年東北人口大量流出,但80年代之前東北可是人口吸附地,從19世紀中期開始就流行「闖關東」——因為東北的土地肥沃,人均耕地多,要吃飽飯,來這裡再好不過了。

但20世紀80年代這個趨勢扭轉,尤其是21世紀之後,東北人口流出呈加速的態勢,雖然很多專家們給出很多理由,但是其中一個核心原因大家都忽略了——氣候。

遼寧和吉林1月平均氣溫在零下10度以下,黑龍江1月份平均氣溫接近零下20度,機器能夠承受長時間的低溫,但人不是機器,一到冬天,就會有大批的東北人「候鳥南飛」。

最近聽說豬肉燉粉條取代了文昌雞成為了海南特產,這反映了什麼呢?

人類都是用腳在投票,尤其當我們的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後,有權利和能力選擇更好的生活條件的時候。

這種現象,叫做房地產的陽光溢價。



不只是東北,你看中國過去十幾年的城市發展路徑,也能發現這個規律:人口增速和一月份平均氣溫呈明顯的正相關關係。比如四季如春的昆明,一月平均氣溫約10℃,人口在這10多年增長了82%;而冬季平均氣溫接近-20℃的哈爾濱,這10多年人口幾乎沒有增長。

中國2005—2018年來部分城市的1月平均氣溫與人口增速

這個趨勢中可能包含一些制度環境的因素,比如南方更加寬鬆,更適合民營企業生長,而這些年民企的總體態勢好於國企。但人們對於溫暖氣候的追求,隨著收入上升對舒適和健康的追求,才是根源。

隨著收入上升,人類對生命價值更加關注,更願意為舒適和健康付出溢價。

而2015年發表在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一篇文章,發現「偏離最適宜的溫度」這個因素所導致的死亡占了所有死亡因素的8%,甚至超過了交通事故、腹瀉、肺結核等常見的因素。

而且寒冷比熱浪更有殺傷力。常年處於寒冷的環境中,不僅會增加致死的可能性,還會增加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病等各種疾病風險。

溫度即壽命,這一規律在中國體現得更加明顯。有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南方人的平均壽命比北方人長5年,與溫度和濕度緊密相關的心肺疾病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海南黎族自治州偏遠落後,但是有很多長壽村,可見溫暖氣候對壽命的影響。

除了溫度之外,濕度也會影響居住的舒適度。你看,中國那條著名的胡煥庸線,其實就是400毫米等降雨量的分割線,分割線往西,年平均降雨量低於400,人口稀少;分割線往東,年平均降雨量大於400,人口就更繁榮。



還有海拔。最適宜人類居住的海拔高度是500~1500米。超過3000米會有高原反應,超過2500米人們就會有輕微的不適。

有了這些標準之後,我覺得你現在可以幫我們的同學作出選擇了——

瀋陽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人口規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城市,但城市的戰爭終究要看對人的吸引力。捫心自問,不考慮經濟條件的差異,你會願意生活在1月份零下20度的地方,還是零上15度的地方?

2020年迎來萬元美金社會,中國人會邁著更加輕盈的步伐奔向更加舒適的城市。

在拐點處,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看好中國的陽光地帶,對房地產投資來說,陽光的溢價會越來越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