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勸孫權借荊州有什麼目的,劉備野心之大魯肅失算

歷史工坊 發佈 2020-01-08T13:08:40+00:00

其實孫權借荊州給劉備是魯肅的建議,但從結果來看,劉備似乎最後撿了一個大便宜。劉備非但沒有還孫權從荊州借的郡,反而在赤壁之戰以後還把大部分的荊州都給占領了,這對於孫權來說簡直就是巨大的損失,而魯肅也是難的是算。其實魯肅最大的失誤,就是低估了劉備的野心。

其實孫權借荊州給劉備是魯肅的建議,但從結果來看,劉備似乎最後撿了一個大便宜。劉備非但沒有還孫權從荊州借的郡,反而在赤壁之戰以後還把大部分的荊州都給占領了,這對於孫權來說簡直就是巨大的損失,而魯肅也是難的是算。其實魯肅最大的失誤,就是低估了劉備的野心。實際上劉備早就決心要拿下荊州了,而且在赤壁之戰以後孫權也不可能立馬同劉備開戰。借荊州算是失誤之策了。

借荊州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它是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象徵,也是兩家最終刀兵相見的導火索。孰是孰非,似乎依然難以定論。當然,要釐清這一問題,還得從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魯肅談起。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魯肅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忠厚、誠實的長者,缺乏心機,老是被周瑜、諸葛亮戲弄和利用,尤其是在借荊州一事上,上了諸葛亮的當,鑄下大錯。這些當然都是小說家之言。歷史上的魯肅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足智多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為孫吳定鼎江東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把荊州借給劉備,的確是魯肅的建議,對此孫權也一直是耿耿於懷。他在評價魯肅一生功過時,直言不諱地說:「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那麼,魯肅為什麼要勸孫權借荊州給劉備呢?

魯肅其實是很看重荊州的。他由好友周瑜向孫權推薦,初次見面的交談中,就向孫權提出了控制荊州以鼎足江東、最終奪取天下的建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這一見解,同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的構想可謂是不謀而合,而且更實際,堪稱是東吳版的「隆中對」,由此也可見魯肅的戰略眼光。更為重要的是,在之後輔佐孫權的過程中,他堅定不移地將這一戰略構想付諸實踐。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發兵消滅了黃祖。而就在此時,劉表病故,曹操揮師南下,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不戰而得荊州,劉備敗退至當陽。一旦劉備被曹操消滅,東吳將會面臨獨自對抗曹操的局面,而在荊州已被曹操占領、雙方共有長江天險的情況下,東吳的形勢將會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魯肅以弔喪為名,前往當陽長坂坡同劉備會面,向他提出了聯合抗曹的建議,並同劉備的謀士諸葛亮一起到柴桑面見孫權,商議聯合抗曹之事。

此時,東吳內部對抗曹之事意見不一。長史張昭等認為雙方實力懸殊,長江天險也已失去,只有迎降曹操。但魯肅力排眾議,勸說孫權下定決心,聯劉抗曹。裴松之注《三國志》在談到這一問題時也特別指出:「臣松之以為建計拒曹公,實始魯肅」。這時,周瑜已受命出使鄱陽,魯肅建議召回周瑜。孫權聽從了他的建議,命周瑜為統帥,魯肅為贊軍校尉,聯合劉備,共同抵禦曹操。赤壁一戰,大敗曹軍。

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得了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四郡,北岸的南郡、江夏等地則被孫權奪取。孫權將荊州牧的頭銜讓給了劉備,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從而形成了同劉備分治荊州的局面。但劉備認為四郡之地太少,「不足以容其眾」。於是親自到東吳的都城京口去見孫權,要求將整個荊州的土地都「借」給自己。周瑜、呂范等勸孫權趁此機會扣留劉備,周瑜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但魯肅認為不但不能扣留劉備,還應當答應劉備的請求,將荊州借給劉備。他說:「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應當說,從長遠來看,周瑜、呂范等人的建議是對的,後來孫權發兵征討關羽時也對呂范說:「昔早從君言,無此勞也。」但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孫權在東西兩面同曹操作戰,互有勝負,如果此時扣留劉備,必將又會獨自面對曹操的壓力,結果就很難說了,因此,孫權最終還是拒絕了他們的建議。

不久,周瑜又建議孫權趁曹操無暇西顧,發兵奪取益州,進取漢中,以圖北方。周瑜也積極開始準備,但由於中途一病不起,這一計劃被迫擱淺。周瑜臨死前,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統領軍隊;孫權也聽從了魯肅的建議,將荊州借給了劉備。據說曹操正在寫信時,聽到了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的消息,震驚之下,嚇得筆都掉在了地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