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朱元璋不僅僅是丑,還是一個暴君

司空殘夢 發佈 2020-01-08T13:15:25+00:00

想必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直是個十分殘酷且濫殺的帝王。震驚中國史的三大案(胡惟庸、藍玉、郭恆三案),殺了數量不下十萬的官員,都是他的「壯舉」。當然,這僅是對待不法官員。不可排除的是,這其中也有無辜的清白官員被冤殺。但相對來說這是極少的一部分。

想必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直是個十分殘酷且濫殺的帝王。震驚中國史的三大案(胡惟庸、藍玉、郭恆三案),殺了數量不下十萬的官員,都是他的「壯舉」。當然,這僅是對待不法官員。不可排除的是,這其中也有無辜的清白官員被冤殺。但相對來說這是極少的一部分。 朱元璋是個權利慾望極大的帝王,這是中華史上公認的事。他在位期間,廢除了宰相制,加強皇權。設立內閣,分管國家事務。這還不算,為了壓制群臣,他還想出了用御史(言官)監督官員的舉動以及政績,錦衣衛更是監督官員的強化。 然而,這還是不能讓他放心,他對手下的群臣就像對待賊一樣,時時防備他們,甚至連件很小的案子,有時候都親自會審,生怕有人玩出花樣。 這麼個皇帝,在他手底下做官是件很悲劇的事情。有道是:「寧做趙家狗(宋朝),不當







朱家官」。充分體現出了朱元璋的苛刻,幾乎與他這個人共事都是件十分困難的事。 不錯,是這樣的,他不喜歡跟你廢話多少,直接屠刀跟你對話。 這些,只是他雙重面孔中的一副。而對一個人,他從來都是態度溫和,內外兼愛的,用無形的翅膀保護著。 這個人就是他的大兒子,明懿文太子朱標。 作為明太祖的長子,其母親是誰存在很多爭議,一說是馬皇后,一說是一個出身低微的妃子,至於到底是誰,這且不表。 朱標很幸運。雖成長在戰亂時期,但當時朱元璋已是一方諸侯了,朱標十二歲時就貴為世子。他沒有經受戎馬倥傯、生活磨難。十三歲時,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皇帝,他的身份隨之由世子晉級為太子。 可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位置最穩的太子。 朱元璋是大明開國皇帝,政績上來說,絕對是一個有作為的帝王。但脾氣的暴躁也使他失分很多,經常製造點冤案錯案出來。即便冤案錯案也沒人敢吱唔什麼,都是違背良心的敷衍。除了兩個人敢說實話,那就是朱標和馬皇后。 說來不可思議,無論馬皇后和朱標在殺人這問題上跟朱元璋鬧得多麼凶,朱元璋壓根不記恨他們。實在有違他的性格。若說馬皇后跟他爭論,批評他,那還說得過去。畢竟是原配妻子,最危難的時候都跟他同進退,光這點就沒人可以比得來的。你朱標撐死了都是他的兒子,老子做什麼事用得著你來指手畫腳?真是翻了天了! 朱元璋是個很精明的人,他知道好壞。殺人時往往都是發脾氣的時候,脾氣過了也會後悔。朱標每次與他理論說的話幾乎都是十分在理,是站在他的角度講訴草菅人命的利害關係,所以他不記恨。再之,朱元璋善於識人,他相信這個兒子會很好的繼承他的大明江山成為一位明君。所以他對這個兒子的喜愛和期待超過了人們想像的地步,他根本捨不得去懲罰他。 愛到什麼程度呢?來看看太子的教育問題。朱元璋請了當時最著名的儒家大師宋濂授教朱標。另外,開國第一大將徐達、謀士李善長,甚至包括劉基等人都在東宮任教。這是當時最強的師資陣容。武有徐達,文有宋濂、李善長、劉基等人。可謂天下無雙,空前絕後。正是這幫名士的調教,朱標博學多才不說,也懂得了仁孝治國這些為君之道。他不但學習好,對宋濂等人也十分尊敬,以「師父」稱呼,是一個佷守原則的人。所以朱元璋做得不對時,他一定會和朱元璋叫板。 正史上有一個小故事。一次朱元璋殺了某個開國功臣之後,朱標跟他爭得面紅耳赤。朱元璋沒法,叫人找來一根荊棘木(長滿小刺的一種植物)丟在地上叫朱標去撿起來。朱標不是傻子,當然不肯去撿。此時朱元璋從座椅上跳了下來,抓著那跟荊棘木一把捋過,刺沒了,成了一根血棒。滿手鮮血的朱元璋將棒子交給朱標,意味深長的說:「我要做的就是為你把上面的刺剔去,才能放心的交給你。」面對朱元璋的良苦用心,朱標並不買帳,依舊不依不饒。朱元璋大怒,拿起座椅就扔了過去(注意是扔,不是砸)。朱標見狀,嚇得開溜…… 這一次事情朱元璋的確是動了真火,但很快又過去了。又和太子完好如初,因為他實在太喜歡這個兒子,望著他都會笑容滿面。 縱觀朱元璋這輩子,前半生吃了很多苦,十幾歲爹媽過世,放過牛、討過飯、挨過冷、受過凍,跟最強的陳友諒干過,跟最富的張士誠也打過。好在運氣不錯,最後的勝利者是他,他還順道收拾了腐朽的大元朝,得了天下。 得了天下後,他沒有消極怠工,日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把一個元朝留下的爛攤子經過整頓終於重新煥發出生機,大明帝國蒸蒸日上。他做這些從大的講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小的說就是不想自己的子孫也和自己一樣過那種溫飽都不能保證的生活。 一般窮人暴富之後,總是改不了窮人的小家子氣,朱元璋也是一樣。 當年戰亂的時候,那種上頓接不了下頓的日子讓他一生不能忘懷。所以他很節儉,他對自己接班人的態度也會從這上面去衡量。好在朱標的表現讓他十分滿意,這也是他偏愛朱標的原因之一。 說到這點,不得不說下中國歷史有個奇妙的現象,歷代的帝王和皇太子的關係都相當敏感,特別是開國皇帝。老子歷經生死打下一座江山才做了皇帝,你小子卻生在安樂中也能做皇帝,真是豈有此理!若兒子能注意言行,約束自己的行為那對於皇帝來說還算欣慰。可是史上有幾個開國皇帝的太子是這樣的呢?隋文帝的太子勇,大肆揮霍,私生活不檢。唐太宗(唐的實際開國皇帝)的太子承乾,也是一路貨色。他們的下場都很悲哀——廢棄。另外皇帝還不喜歡權力慾望太大的太子。老子還沒死呢,你小子就想翻天吶?史上無數的太子都是因為這個「權」字,結果被老爹玩死玩殘。 當然太子也巴不得皇帝早點死,早死早做爺,只要老皇帝在,自己只能裝孫子。 歷史的滑稽之處就在這裡,每一個父親都愛自己的兒子,兒子也愛父親。而每一個皇帝不一定愛太子,每一個太子也更不會愛自己的父皇。 但是,朱元璋父子是個例外!絕對是個例外! 懿文太子朱標為人低調,對父母行孝道,對兄弟妹妹們也加以愛護。處理政事從法、理、情去考慮。甚至有時候朱元璋都覺得兒子太過仁慈,怕他的仁慈會吃苦頭。為此朱元璋沒少責罵他。儘管如此,這也不影響他在朱元璋心裡的地位,更不能掩蓋他在眾兒子中的光芒,他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的去世。最傷心的莫過於朱標,當時朱標好幾次哭到昏厥。我相信這不是做作,因為沒必要。他是內定的皇位繼承人,沒必要靠這伎倆去拉政治選票。要說其他皇子這樣,倒是有可能別有用心。 明太祖有二十六個兒子,朱標不是最有名的一個,但絕對是最出色的一個。有史籍中多稱他:為人友愛、孝友仁慈,出於至性。一代大儒方孝孺(被滅十族的那個)先生曾稱頌他:三朝兼庶政,仁孝感嬰孩。懿文光典冊,善美過昭明。雖然有些浮誇之氣,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實。 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年),朱標受命巡視陝西。朱元璋命其前去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看看西安的條件是否適合作為都城。二是,有人告發秦王朱爽(有木旁)在地方欺男霸女,為非作歹。故朱元璋命其前去調查取證。 朱標歸來後,把陝西的一些情況如實向父親匯報。在秦王的問題上也儘量替秦王說盡好話,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寬恕。最終朱元璋放過了他的弟弟。 不久,朱標生病。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大明帝國皇太子朱標薨,年三十七。 這個打擊對於朱元璋實在太大了,原本精幹的勞模朱老頭一夜老了許多。可朱元璋畢竟是朱元璋,是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硬漢。他擦乾眼淚後,立即發覺一個不好的現象,周圍好多的人的眼睛都在盯著一個位置——太子。這些人都不是別人,是自己的兒子們。有的大臣也耐不住寂寞,搞起投機來。其中有近臣竟然向太祖直言不諱國家應該新立某個皇子為太子。老朱氣得直跳,真是太不像話了,我的標兒剛走沒多久,你們就想著新立儲君?還把不把我放在眼裡?結果那近臣的下場——移三族。另外在錦衣衛的「努力」下又有陸續一批不安分的官員被捕,老朱統統送他們上了西天。 朱元璋用行動告訴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皇位是不可謀取的,都趁早打消念頭吧!嫌腦袋多的可以一試。 但是,殺人是根本不能解決問題的,國家必須要有儲君。萬一你朱元璋突然駕崩,這麼大個攤子誰收拾?指不定你一死,你的兒子們為了皇位發動一場戰爭也不奇怪。所以儲君是一定要立的。結果沒幾天,人選出來了。這個意外的人當選儲君,天下都吃了一驚。他就是朱允炆,後來的建文皇帝。 這一來不高興的人多了去了,那些原本對自己繼太子位信心滿滿的藩王們都表現出了不滿。但老爹健在,敢怒不敢言,有什麼委屈都只能憋著,特別是某位守著北方的軍事重地大都的那個,不要以為你剛剛打完一場大勝仗就可以以此為賺取皇儲的資本?可笑,你功勞再大也沒用,你再有才能也註定只能是一個王爺。 不要為這個人訴苦,朱元璋就是要讓他知道,皇位不是附贈品,不是誰功勞大就能贈予的,你的命運里註定不是帝王,盡好職責安心做好你的藩王吧!可是這個人不甘於命運的束縛,十年後,憑藉自己的卓越軍事才能打敗了了他的侄子登上了皇位。他,就是朱棣!即永樂大帝。 其實,對於太祖為何傳位給孫子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正史上也有記載,當時朱元璋是想傳位給朱棣的。可偏偏無恥的朱允炆,採用某種卑鄙的手段取悅了太祖,得到了皇位。其實這個可信度不高的。 當時,朱標這棵大樹的倒塌,誰最不幸?當然是年幼的朱允炆,還有幾個更小的兒子。他們失去了翅膀的庇護,從此成了無人問津的可憐娃。朱允炆當時才十多歲,沒有任何的政治經驗。要說他能耍出什麼卑鄙手段取悅朱元璋,那幾乎是扯淡!朱元璋是那麼容易糊弄的嗎?如果參照後來被朱棣打敗的情況來看,朱允炆也實在沒有那樣的心機。 那為什麼朱元璋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嫡長子觀念。朱元璋喜歡朱標最大的原因不單單是他多麼的能幹,多麼的賢德,而是因為他是皇長子。雖然其母親不一定是馬皇后,但是馬皇后將他養大,算是嫡生長子。自古皇帝在立長和立賢上總是猶豫不決,最後釀成大禍的不在少數,玄武門政變就是一個血的教訓。朱元璋似乎在古人的教訓上得到了啟發,早早的就確立了皇長子的地位,並且明文規定皇位的繼承法令——立長。 現在大兒子去世,太子位子騰出來了,朱元璋沒有理由打自己的臉,把自己說的話當空氣。所以他只能考慮讓朱標的大兒子(真正的大兒子朱雄英幼年夭折,朱允炆是次子)去繼承儲君位子。 另外也許還有點愛屋及烏的意思。朱元璋極其喜愛朱標,雖然長子去世了,把這份愛轉移到他的兒子身上也不是沒得可能。他在向所有的人表明一個態度:屬於大兒子的皇位永遠不會變,他沒了,他的兒子補上,你們就趁早死了心吧!從人性角度上考慮,這似乎才是朱允炆立為儲君的最大理由。 朱元璋為了使他的孫兒能夠安心坐穩皇位。從洪武二十五年開始,朝那些功高懾主的權臣亮起屠刀,這一刀一直砍到洪武三十一年,這其中包括一代名將藍玉等人,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為了江山萬世久安,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