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能夠乘冰山漂流到美洲嗎?

朱竟年 發佈 2020-01-08T14:21:32+00:00

從古至今,人類對大海的嚮往從來就沒停止過,這其中也包括中國人。從公元四千年開始,由禹王下東洋開始,中國對海洋的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在此過程匯總,中國人就發現了許多 從所未見的海洋生物,其海洋探索的深度和廣度也越來越遠。

從古至今,人類對大海的嚮往從來就沒停止過,這其中也包括中國人。從公元四千年開始,由禹王下東洋開始,中國對海洋的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在此過程匯總,中國人就發現了許多 從所未見的海洋生物,其海洋探索的深度和廣度也越來越遠。在這些海洋探索活動中,最讓人嘖嘖稱奇的當屬乘坐冰山環遊太平洋的壯舉。

對此不少人提出異議,古人真的能乘坐冰山環遊各大洲嗎?古人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美洲嗎?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近幾年發生的一些自然現象,或許對此能夠做出較為合理的解釋。

一、冰山真的能達漂流至美洲嗎?

1、冰山漂流的可能性

日本在2011年曾發生過一次東部沿海的地震,這次地震還引發了日本東部海嘯。從這次地震中,一些科學家從中得出了關於漂浮的論證。在這次海嘯中,成噸的海洋漂浮垃圾被衝到日本東部沿岸,這些漂浮垃圾是經過了長達一年的時間,從北美洲的西海岸地區,隨著太平洋的洋流產生的動力漂浮而來的。

或許從這個現象中,能夠論證遠古時期的所形成的巨大冰山,以及同一時期的冰山,隨著各個洋流的動力,從亞洲的東部海岸漂流至北美洲,甚至科學家們認為,正是這樣的獨特的載體,成就了古代亞洲東部的人類完成跨越大洋洲的長途遷徙。

2、冰山漂流的文字記載

在《山海經》中的記載中,能夠發現一些關於這個問題的新方向,其中就有一篇《大荒東經》專門講述了流波山的內容:「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在《山海經》里的這段描述,流波山就如同海山的冰山,從文中還可以了解到,在古代時期的位於北冰洋的冰山確實是存在解體並隨著洋流穿越白令海峽的可能性,並隨之漂流至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3、冰山漂流的可行性

古人想要越洋遷徙的方式中,除了坐船和陸地之外,通過史學家和地理學家的研究發現,他們極有可能通過乘坐冰山漂流的方式進行遷徙,利用冰山的漂流到達目之所不及的大陸和島嶼。

從各類歷史文獻中記載著在澳洲、美洲大陸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各個小島上都住著土著人和古代人,他們大多都是從亞洲地區遷徙過去的,這種大規模的遷徙在人類的歷史幾年前的歷史長河中共發生過好幾次。一些專家認為,古人漂洋過海的方式大多是通過徒步遠行和坐船。

那假定在這兩種遷徙方式之外,還有了另一種遷徙方式,會不會是乘坐冰山漂流遷徙的呢。這個問題一旦出現,不少人已經開始浮想聯翩。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這種方式的可行性。

二、古人乘坐冰山漂流的優勢

1.比船還穩的體積

首先在面積上,漂流的冰山面積和出水面積遠遠大於人類所建造的船類,面對海中的風浪更加穩定,這就保證了冰山在海上漂浮得更遠更久。根據測算,體積較為龐大的冰山最長時間能夠在海上漂流兩年時間,而如果是遠古時期的冰山,沒有受到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其體積更加龐大,因此它在海上漂流的時間會更加持久。

2、源源不斷的動力

另外,和大型輪船需要燃料助力不同,冰山在海上漂流時,其動力完全來源於洋流。但依靠洋流去漂流有一個很被動的情況,那就是人們無法掌握漂流的方向,只能根據洋流的方向隨遇而安。

3、滿足飲水和食物的需求

除了以上兩點外,乘坐冰山漂流,還有一個絕佳的好處,那就是持續不斷的淡水供應。在古代人們出海遠洋時,淡水的供應是一個非常難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遠古時期的人類,無法用大容器來儲存淡水,因此那時候的人類在遠航漂流時經常發生因為淡水供應不足而放棄的先例。

冰山漂流還有一點是其他遠洋工具無法企及的,那就是在冰山上存在這各類海象、海獅和海豹等動物,它們正好成了乘坐冰山漂流的人類的食物和保暖來源。從古代的歷史文獻來看,古人在捕捉獵物時,由於需要等待的時間太久,以至於原本連成一片的冰山解體之後,隨著洋流自行漂流,導致這些捕獵者被動地遷徙至別處。這種無心插柳的漂流方式,在古代發生過好幾次。

三、哪裡的古人最有可能乘坐冰山漂流

1、非洲和歐洲的古人首先排除

乘坐冰山去漂流這個話題太具有話題性,以至於我們要劃分集中可能性來分析。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果真有古人乘坐冰山漂流遷徙的先例,哪裡的古人最有可能,或者說最有地理優勢達成這個可能性。

我們一個個來排除,首先非洲在地理位置上遠離南北兩極,且這個地區常年高溫,不太可能存在冰山,非洲古人乘坐冰山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而剩下的只有歐亞大陸和靠近南北極地區的古人。

從地理學來分析,歐洲東部屬於大西洋暖流,這也決定了其洋流的方向是從南向北漂流的,而如果是從北冰洋解體的冰山,從理論上是不可能靠近歐洲的地區,冰山如果真的按照洋流方向從北極飄向南方,古代歐洲根本就不可能有乘坐漂流冰山的機會。

2、亞洲古人遷徙的可行性

與之相比,從北極解體的冰山,能夠順著洋流橫跨白令海峽,最終隨著自北向南的洋流漂移到太平洋西岸的大陸板塊上,當然它也可能漂到美洲大陸的板塊上。尤其是那些體積龐大的冰山,受到太平洋季風和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下,非常有可能漂移到太平洋的各個島嶼附近。一些地理學家分析過,這些體積龐大的冰山甚至能夠抵禦住赤道的溫度,從而跨越整個赤道地區,最終在南半球澳洲大陸停靠。

從以上幾種地理和氣候因素分析,最有可能乘坐冰山遷徙的古人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人類,他們可能是蒙古人種,而漂流的地區極大可能是往澳洲大陸、太平洋各大島嶼以及美洲大陸。通過考古學家的研究,這種大型遷徙活動,從遠古時期的亞洲東部開始,就發生過好幾次,據推斷,最近發生的一次冰山遷徙很有可能發生在三、四千年前。

在一些地理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中發現,體型龐大的冰山在跨越遠洋的遷徙過程中,在漂移過程中,大冰山隨時有可能解體成多個小型冰山,並隨著溫度的上升,在隨著洋流漂移過程中慢慢融化,直至消失。在此過程中,乘坐在冰山上古人,將隨著融化的冰山沉沒至大海中,這也是古人在遷徙過程中所付出的較為慘痛的代價。

《追尋遠古的信息》這部專門講述遠古神話的書中,作者通過破譯並深度還原當時古人乘坐冰山遠洋的奇觀。書里通過對遠古時期人類發明文字並掌握的過程中,得知了當時的人類乘坐冰山漂流這一壯舉的隻言片語。

3、中國人的冰山遷徙之路

史書上曾這樣記載過,在遠古時期的黃帝部落,其大本營位於如今的黃河河套以南的鄂爾多斯地區,用考古學的來說,它正位於陝西省的黃帝陵北面。以當時黃帝的擴張勢力來說,他們的部落所達到的地區遠遠超過了黃河流域地區,甚至向西延展至中亞地區,北向則到達了入籍你的貝爾加湖,東面的範圍可延展至亞洲大陸的東面,也就是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列島地區。

說完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最基礎的問題,中國的古人最早什麼時候到過美洲。根據《梁書·諸夷傳》中就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在其發表的《燕山夜話》中就曾引用《梁書·諸夷傳》的資料:「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499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

在書中,坐著明確指出,當時有一名法號為慧深的高僧,慧深曾經遠洋各國,甚至在美洲待了差不多十年,才回到了當時荊州。當他回來的時候,當時的朝代由劉宋變成了蕭齊的朝代了。而當時的人,都認為慧深是來自扶桑。

四、結語

在公元五世紀的時候,到底中國的古人是如何達到美洲大陸的呢?我國近現代著名的學者馮英子在《人民日報》中就說到:印第安人為何許人也,這個歷史問題的說法不一,其中有一個論據稱,當時的亞洲人通過白令海峽漂移到美洲大陸的,而最為可能的方式是通過白令海峽上厚厚的冰塊「走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冰山,從阿拉斯加地區,隨著洋流的慢慢遷徙到美洲大陸的。

能夠證明這種說法的論據則是在我國河北地區出土的楔狀石核,經過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它的形狀、色彩、硬度、材質都和北美地區的阿克馬克印第安遺址中出土的楔狀石核一模一樣。在房龍撰寫的《世界史》里,也曾用說到墨西哥等美洲國家的古代出土文物中,不少文物和我國南京的圖特有著多種相近的聯繫。在書中還指出,當時亞洲人通過冰山遷徙從而進入美洲大陸的可能性很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