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大學本科教學管理大事記

北京大學 發佈 2020-01-08T15:29:55+00:00

「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圍繞「本科教育質量提升年」,深入開展本科教學改革4月,學校召開了本科教育教學大會,提出了2019年為全校「本科教育質量提升年」。

「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圍繞「本科教育質量提升年」,深入開展本科教學改革

4月,學校召開了本科教育教學大會,提出了2019年為全校「本科教育質量提升年」。會議出台了《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教師本科教學工作量核算的指導意見》、《關於推進高水平教材建設的指導意見》、《本科課程教學質量評估指導意見》、《班主任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等重要文件,在教材建設、教師本科教育工作量、師生交流、雙班主任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

申報「雙萬計劃」、「拔尖計劃2.0」等重大項目

4月以來,學校開展了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遴選與建設,成功申報哲學等38個一流專業。按照教育部部署,完成了「拔尖計劃2.0」:培養博雅方正的學者——「未名學者」計劃 (PKU Junior Scholar Program)的總體方案和數學等七個基地的組織申報。11月,教育部開展2019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我校推薦「數學物理方法」等26門課程參評。

5月,北京市教委啟動2019年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申報與遴選工作,我校「應用化學」、臨床醫學等9個專業申報。9月,北京市教委開展「重點建設一流專業」遴選建設工作,我校有物理學等3個專業申報。10月,北京市教委開展「優質本科課程」和「優質本科教學課件」建設工作,我校「人體解剖學」等5門課程入選「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項目名單」,《熱學》等5本(個)教材(課件)入選「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項目名單」。

開創新型境內外交叉聯合培養項目

2019年,學校持續推動跨學科人才培養,重點在推進文理交叉、境內外交叉項目。2月,與香港大學率先聯合推出了法學聯合培養雙學士學位項目,旨在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培養和輸送通曉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一流人才。之後,陸續推出了北大-港大工商管理雙學士學位項目和與香港中文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語言學、金融科技三個專業的雙學士學位項目。3月,北京大學與東京大學啟動「東亞研究」本科跨學科交叉項目,標誌著兩校立足東亞文明以對當代世界提出有益思考做出了實質性合作探索。4月,學校依託光華管理學院正式啟動「未來領導者」本科雙學位項目,與莫斯科國立大學、加拿大約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等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14所院校開展合作。

為面向非外語專業學生開好第二、第三公共外語課程,培養「一精多會」和「一專多能」人才,2019年,外國語學院推出「多語種國際化卓越外語人才拔尖學生培養實驗班項目」,以「點面結合,公專並舉」的方式,在廣泛開展多語種教學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專業拔尖人才試行專門外語強化培養為,國家培養既懂專業又精通外語的國際化人才。

初步形成北大醫學「新時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方案

2019年是北大醫學綜合改革年,醫學部教育處牽頭啟動北大醫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3月,完成對校內5家學院及口腔醫學院的調研工作,並調研國內外醫學教育的狀況,整理本科教育教學問題清單,召開本科教學工作會,正式啟動「新時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隨後,調整醫學部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人員,加強對本科教育的指導,確立教學改革聯繫人制度,協調推進各專業教改進程。6月,組織首輪教學改革方案論證會,完成對預防、藥學、醫學英語、護理、口腔、臨床、基礎7個專業改革方案的論證。在全面反思以器官整合為特點的 「新途徑」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結合醫學科學人工智慧、大數據、組學的發展和醫學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初步形成以課程整合為特點的北大醫學「新時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方案。

推進新專業和在線課程建設

2019年,馬克思主義理論、電子信息工程、機器人工程等3個新專業獲批設立,旨在培養高素質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治國理政人才和國家緊缺的未來電子工程、機器人等高科技戰略人才。新組織申報生物信息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2個新專業。

「慕課問道」、「流行病學基礎(二)」等30門課程獲評「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組織「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相關主題的宣講和培訓,宣傳貫徹教育部關於線上「金課」和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的指導思想。組織和推動了70餘門課程報名參與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已有林毅夫教授「新結構經濟學」等50門課程進入正式製作階段。

開展教學獎勵和教學改革項目

2019年,北京大學「教學、實踐、科研相結合的語言學培養模式」等7項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包括一等獎2項(陳保亞團隊、程伯基團隊),二等獎5項(寧琦團隊、高松團隊、徐怡濤團隊、劉玉鑫團隊、郝建平團隊),其中1項作為第二完成單位獲得二等獎。歷史學系朱孝遠榮獲國家萬人計劃名師。中國語言文學系陳保亞、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李文新、生命科學學院顧紅雅、馬克思主義學院孫蚌珠、基礎醫學院張衛光當選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法學院車浩、物理學院穆良柱當選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截至目前,北京大學共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8人,省市級教學名師90人,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5個項目入選2019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其中「構建中國特色經濟學人才培養體系」入選重點項目,「守正創新,打造新時代基礎醫學 專業拔尖人才培養新模式」等4個入選一般項目。「BSL-2實驗室中流感病毒分離鑑定虛擬仿真實驗」等3個項目入選2019年度北京市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2018-2019學年度北京大學教學獎勵頒布,光華管理學院厲以寧、藥學院張禮和2位教師榮獲教學成就獎,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蘇彥捷、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陳江、考古文博學院徐怡濤、社會學系李康、經濟學院劉怡、臨床第一醫院趙明輝等6位教師榮獲教學卓越獎,物理學院馬伯強團隊、醫學部詹思延團隊、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胡薇薇團隊、外國語學院周海燕團隊、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月香團隊、考古文博學院秦大樹團隊等6個教學團隊榮獲優秀教學團隊獎,數學科學學院甘少波等55位教師榮獲教學優秀獎(本科部分)。完成了2018年教改項目的結題工作和2019年教改項目的立項工作,最終有139個項目通過了結題,其中「積跬步以致千里—中文系新生教育項目」等15個項目獲評優秀教學改革項目。116個項目獲得立項,涉及經費945.7萬元。

推進本科生科研項目

2019年,「空間構型光晶格中超冷原子的量子模擬」等355個本科生科研項目(494名本科生)結題。目前,北大每年投入本科生科研訓練經費逾200萬,立項資助超過500項。11月,「䇹政基金」第二十一次年會在北京大學召開,各校老師和「䇹政學者」代表參會交流。自「䇹政基金」項目實施以來,北大已有近十位「䇹政學者」回校從事科研工作,其中三位入選「青年千人計劃」。

完善教學質量監督體系

2019年,學校持續開展專家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老教授調研組的作用,加強對專業核心課和通識課程的聽課,對評估成績低的課程進行重點聽課和幫扶。根據教學改革和建設工作進展,完善本科教學績效評價體系,進行院系教學績效評價。出台《北京大學教師本科教學工作量核算的指導意見(試行)》、《北京大學本科課程教學質量評估指導意見(試行)》,試用知網作業查重系統,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開展課程考核方式調研,完成2018-2019年課程評估報告、2019屆畢業生調查報告、2018-2019學年北京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完善課程評估系統,改進結果顯示方式,加強師生互動反饋功能。完成本科教學質量狀態數據填報工作,組織建設本科教學質量狀態數據系統,在校內初步布置系統,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加強教材建設

2019年,我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研究基地」被授予首批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教材建設委員會審定《General Relativity with Applications to Astrophysics》、《信號與系統(第二版)》等20項境外教材列入《北京大學境外教材選用目錄》。為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適應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2019年秋季學期首次開展數字化教材建設立項工作,《環境問題》等20項數字化教材獲得北京大學數字化教材建設立項。

本醫融合,學生服務更上新台階

2019年,本部和醫學部共同修訂完成了《北京大學本科生學籍管理辦法》、《北京大學本科考試工作與學習紀律管理規定》、《北京大學本科生成績評定和記載辦法》和《北京大學醫學部長學制學生二級學科資格審核管理辦法》,醫學部新制定《學生修讀校本部課程的認定辦法》、《本科生選修課選課規定》、《北京大學醫學部本科生學籍管理補充規定》,首次實現了合校後與本部本科生學業相關制度的實質性融合。

校本部改進了選課系統,增加了選課中強制先修課的功能,為院系加強學生選課管理和指導提供了政策和技術支持。開發了可信電子成績單,並與學信網實行了對接。組織開發畢業審查系統建設,解決了學生學分自查、院系教務學分審核的難題。醫學部完成新教務系統完成首輪教學周期運行。配合實踐不斷完善模塊,實現了課程、培養方案、教學任務、排課、選課、考試信息一體化,建設適合醫學教育的教務系統。逐步實現與校內其他業務部門基本數據信息共享,保障數據一致性和準確性,以實現各類數據及時響應和相互關聯,提供全方位的學生信息。


信息來源:北京大學教務部

排版:至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