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秘的手術,醫生如何在手術中保持精力集中和操作精準

人體探索者 發佈 2020-01-08T15:30:55+00:00

#清風計劃##科學每一天#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或者在電視劇電影裡面經常看到這樣一個情景,就是一台大型手術往往持續十幾個小時。醫生早上進入手術室,晚上才出來。那麼長時間的手術,我們的醫生是如何保持清醒和準確操作的呢?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或者在電視劇電影裡面經常看到這樣一個情景,就是一台大型手術往往持續十幾個小時。醫生早上進入手術室,晚上才出來。那麼長時間的手術,我們的醫生是如何保持清醒和準確操作的呢?

大家想想啊,就是站十幾個小時、坐幾個十幾個小時,往往都讓人精疲力盡,更別說做手術這種需要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了。

所以,大家肯定會好奇,醫生在那麼長的手術時間裡,是怎麼保持精力集中不倦怠的?又是如何確保自己的手術操作能夠精準的呢?

今天,我就借住今日頭條舉行的「科學每一天」活動,為大家科普一下手術室裡面的「秘密」


01


大家可能以為,一台手術,就是主刀醫生一個人從頭做到尾。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一台手術往往需要6-8個醫護人員通力配合,大型的複雜手術,甚至需要十多個醫護人員一起進行合作完成。

通常,進行一台手術,需要主刀醫生一名,第一助手一名,第二助手一名,器械護士一名,巡迴護士一名,麻醉師一名,特殊的手術還需要一些特殊人員在場,比如術中要用到神經電生理監測,那麼還需要一名神經電生理醫生,有的需要做術中超聲波,還需要有超聲波醫生。

所以,一個手術室裡面,其實蠻擠的


今天,我們的重點是手術醫生

通常,多名醫生會組成一個治療小組。由一名高年資的主任醫生(或者副主任醫生)任組長,帶領一名年富力強的主治醫生和一名年輕的住院醫生,還有若干實習醫生組成。

主任(副主任)醫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專家、教授,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基礎,是一個醫療小組的核心,他也是大型手術中的主刀醫生。

主治醫生通常是30-40歲的中年醫生,這些醫生有十多年臨床經驗,是一個小組的骨幹,能夠獨當一面,能夠獨立開展大多數醫療工作。他們通常是大型手術中的第一助手。

住院醫生就是剛剛從醫學院畢業1-5年的年輕醫生,主要是在主任醫生和主治醫生的帶領和指導下,完成採集、書寫病歷,處理簡單病情,進行一些簡單操作,比如換藥等操作。他們通常是大型手術中的第二助手。



02


好了,我們現在回到正題上來,外科醫生是如何在長時間的手術中保持精力和準確操作呢?

其實,一台手術,外科醫生是輪流登場的,手術台上一般有兩個外科醫生在進行操作,另外一個外科醫生是可以休息的,甚至是可以離開手術室上廁所、吃飯、喝水的。


我們以一台癲癇外科的大型癲癇手術為例,為大家講解


首先,麻醉醫生將患者麻醉,這個時候,我們的住院醫生就會來做準備,為患者搬好手術體位,和護士一起鋪單。

患者會被無菌敷料覆蓋的嚴嚴實實的,只留下手術區域


緊接著,手術開始,這個時候,主治醫生和住院醫生會上手術台,開始切開皮膚,然後用電鋸和電鑽打開顱骨。當然,如果是操作比較好的住院醫生,主治醫生比較放心的情況下,就主要由年輕的住院醫生完成這一步驟,主治醫生主要在旁邊監督、配合和指導。

這個時候,我們的主任醫生,也就是主刀醫生,還在辦公室休息養精蓄銳

等頭骨切開之後,這個時候,手術室會通知主任醫生,主任醫生才進入手術室,上台。


上台之後,住院醫生一般就下台到旁邊休息了。這個時候,手術台上就是主任醫生和主治醫生了。主任醫生會尋找可疑的病變處,放上電極片。電極片是用來尋找癲癇病灶的。

等放完電極片之後,主任醫生和主治醫生也可以休息一下,這個時候,就是電生理醫生開始監測患者的腦電波,尋找癲癇病灶。


等電生理醫生通過腦電波異常找到癲癇病灶之後,主任醫生和主治醫生這個時候再重返手術台。

(注意,醫生並沒有離開手術間)

主任醫生這個時候,就會在顯微鏡的幫助下,聚精會神,精神高度集中得開始切除腦中的病變組織。因為大腦中的操作必須要精細!主治醫生此時,主要就是提供一下輔助,通過觀看主任的操作,學習手術經驗和技巧。


等主任醫生切除完大腦中的病灶之後,這台手術最核心、最危險、最困難的部分就完成了

這個時候,主任醫生就會下手術台了,年輕的住院醫生再次返回,幫助主治醫生安裝病人的腦骨,縫合皮膚等收尾工作。


所以,大家看到了吧,一台手術,醫生是輪流登場的,中間保證了醫生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不用十幾個小時全程高度精神緊張。


03

最後,至於醫生為什麼能有精準的操作,這是日復一日不斷練習的結果。

比如,有的醫生為了練習縫合腦膜,拿葡萄回家,練習縫合葡萄皮

為了鍛鍊雙手的靈活度,左右開弓用棉簽吃飯


一個優秀的醫生,成長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艱辛的學習,所以,還是請大家愛護一下醫生吧。畢竟,培養一個不容易。


希望我今天的文章,能夠讓大家對手術有個更深的認識。如果大家喜歡,記得點擊上方我的頭像,關注我哦「人體探索者」,一個靠譜醫生為大家帶來靠譜的科普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