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原來是朱棣的血統有大問題

指點江山 發佈 2020-01-08T15:39:26+00:00

明朝在朱棣之後的皇帝都只稱「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但是,也有例外。朱棣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年後,則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了「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並列為「萬世不祧之君」,並將其供奉於太廟正中。

明朝在朱棣之後的皇帝都只稱「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但是,也有例外。

朱棣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年後,則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了「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並列為「萬世不祧之君」,並將其供奉於太廟正中。

說起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明成祖一生勵精圖治,多次收復國土、疏通運河,而影視劇的熱播,更是讓他進入到了許多人的視野之中。但是,在史學界,明成祖的生母,卻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有說是馬皇后所生,也有說其生母是元順帝的妃子,單單這一說法,就有三位「嫌疑人」。

那麼,明成祖的生母究竟為何人?且隨筆者一起往下看。

在《明史》和《明實錄》等許多正史中,明成祖的生母一直被記載為朱元璋的髮妻孝慈高皇后,即:馬皇后。按理來說,正史的可信度應該很高才是,但是,請不要忽略一點,明成祖的帝位並非朱元璋所傳,而真正說起來,其皇位的來歷並不正當。

明太祖朱元璋原本將長子朱標立為太子,但是,朱標早逝導致皇位繼承人的身份,落到了其兒子朱允炆的身上,是為皇太孫。後來,朱允炆登基,稱建文帝。彼時,朱棣和諸位兄弟被朱元璋封為藩王,而朱棣,便是燕王。

由於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後,一直致力於屠戮功臣,到了晚年的時候,幾乎將功臣殺戮殆盡,使得朝廷一度人才空虛。再加上,藩王在邊疆發展多年,而朝廷卻很少加以控制干涉,這個導致其勢力甚至可以威脅到中央朝廷。

然而,燕王等人不甘於現狀,一直對侄子的皇位有覬覦之心。

顯然,建文帝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齊泰、黃子澄的建議下決定削藩,但是,忌於燕王勢力最大朝廷只能對其他藩王下手。周、岷、代、湘、齊諸位藩王,先後被削藩奪權,除了湘王自焚了斷之外,其餘藩王皆被貶為了庶人。燕王本就擔心朝廷不會放過自己,而朝廷官員的告密更是讓他警覺。

之後,燕王決定先發制人,效仿漢景帝時的吳王劉濞,打著清君側的名號出征。但是,不同於劉濞的失敗,燕王在此戰爭中節節勝利,一度迫使建文帝貶謫齊黃二人,以緩燕軍。最後,燕王拒絕了建文帝的割地投降,一舉攻下南京,稱帝號為:明成祖。

建文帝在這次叛亂中不知所蹤,而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朱棣作為靖難之役的勝利者,史書怎麼寫自然也是照著他的意願來。明太祖在皇明祖訓中立下規矩:凡是皇位繼承,必須遵守「嫡子優先,無嫡立長」的原則。

而明成祖朱棣,很可能為了讓自己的登基更加名正言順,對歷史的篡改也是在所難免的。

朱棣將原本記載自己身世的史書、實錄一併銷毀,連宗譜玉碟的檔案也被改了一通。後來,史學家吳晗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成祖生母考》中,更是直接指出了其中的漏洞所在,那就是:這些官方記載的口徑並不統一。以至於,人們對於明成祖的生母眾說紛紜。

在建文帝遺留的文獻中,這樣寫道:「初,太祖生十五子,燕王即第四,系其母元妃所生」。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建文帝的文獻不同於官方所記載的那樣,將明成祖的生母記為馬皇后,而是直接指出元妃系其生母。在聯想明成祖在登基後,對史料記載的一些作為,建文帝的話似乎更加接近真相。

但是,對於其生母究竟是誰,建文帝也只說是元妃,也就是元順帝的妃子。可是,元順帝的妃子不止一個,究竟是哪位妃子,建文帝也沒有給出答案。

對於這位妃子的身份,民間流傳的說法,主要有三:

歷史上,朱元璋曾經八次北伐,在攻陷元朝大都北京之後,元順帝見到大勢已去,便逃回了蒙古。在倉皇間,竟然忘記帶走自己的妃子,而這些妃子,後來都被朱元璋悉數據為己有。其中,有一妃子洪吉喇氏,據說被擄時已經懷有身孕,回京數月後便生下了孩子,即後來的明成祖朱棣。

然而,這種說法並不可信,當時,朱元璋風頭正盛,其妻妾不在少數,美麗者更有許多,而朱元璋,怎麼會稀罕這樣一位身懷六甲又是俘虜身份的女人呢?另外,即使朱元璋將她納入宮中,也一定不會讓敵人的孩子活命,如此看來,這種說法並不可靠。

另一種說法是明成祖系元順帝的高麗妃子所生,這種說法流傳最廣,甚至,當時民間多有歌謠傳誦。明朝人有一本筆記這樣記載道:「明成祖與周王系同源,皆由高麗妃子所生。」故而,當建文帝削藩的時候,周王受到的責任最重,使得燕王因此感到不安。

然而,這本筆記並非官方資料,又是手抄本,更無史料加以佐證,其可信度實在不高。

而民間流傳的話語多為口口相傳,往往會加入一些主觀臆想的成分,其真實程度有待探究。明書《南京太常寺志》則記載:朱棣乃是元順帝碽妃所生。

在明成祖身世這一事上,各種史料說法不一,記載有異,且由於時代久遠,史料殘缺,實在難以印證。當時,由於明成祖十分忌諱別人討論他的身世,即使在其死後的百年里,也很少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除去被篡改過的史料之外,年代最近的資料,便是出於明朝末年。

明朝學者錢謙益,在擔任禮部尚書期間,曾經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好奇。他曾經得到過一本名為《南京太常寺志》的書籍,書中記載了明朝歷代皇帝的供奉牌位順序。其中,明太祖高皇帝的牌位面朝南,左側是李淑妃和其他妃嬪的牌位,而右側獨有一位妃子,正是碽妃。

歷來,明朝牌位由太常寺安排,而太常寺作為執掌禮法的機構,對於皇家牌位不可能隨意安排,將碽妃的牌位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必然有其道理。為了探究這件事的真假,錢謙益還專門跑去拜訪了明孝陵,發現牌位果然如《南京太常寺志》中記載的那樣,碽妃的牌位被放在右側第一位。

當時,史書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高皇配在天,御幄神所棲。眾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正是印證了這種猜測。後來,明末史學家談遷,更是直言明成祖乃是碽妃所生。而在皇家宗譜中,記載明成祖生母為馬皇后,只是因為明成祖以嫡子自稱,史官不敢違逆而已。

由此可見,對於碽妃的猜測,應該是最接近真相的一種。而後世史學家陳寅恪、吳晗、傅斯年等人,也都在考證之後得出結論,認為明成祖是碽妃所生。

從目前來看,這種說法確實最為可信。

參考資料:

【《永樂皇帝大傳》、《明太宗實錄》、《明成祖生母考》、《南京太常寺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