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是哪五穀,對健康有什麼好處?不再做五穀不分的人

黃藥師手記 發佈 2020-01-08T17:08:36+00:00

以前我們形容一個人懶,會說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我們知道是兩手和兩足,但是「五穀」是什麼?很多人不能完全說上來。「五穀」在我國最早是指麥、黍、稷、稻、菽這五種糧食,但是這些里還有幾個字不認識,他們都是什麼?

以前我們形容一個人懶,會說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我們知道是兩手和兩足,但是「五穀」是什麼?很多人不能完全說上來。

「五穀」在我國最早是指麥、黍、稷、稻、菽這五種糧食,但是這些里還有幾個字不認識,他們都是什麼?看完這篇文章你就不僅明白他們都是什麼,還能知道他們對健康有什麼好處。

食谷者慧

說到五穀,就要說到古代的養生觀,《黃帝內經》中提出「五穀為養」,就是要把五穀作為主食,多吃。同時,「五果為助」,把水果作為五穀的輔助,但是現代很多年輕人,為了減肥,把水果當成主食,五穀作為輔助。這就顛倒了養生之道。

「五穀為養」,是因為五穀是補充精氣的最好東西,再往深究,為什麼五穀最能補充精氣呢?因為把五穀轉化成精氣,所消耗的能量是最少的。

很多人大病一場後,就想吃小米粥就鹹菜。因為當身體消耗得很厲害、元氣不足,又想依賴於外界補充自己的精氣神時,五穀是最容易轉化的。

古代還有一句話叫:「食谷者慧」——老吃五穀的人會開「慧」。「慧」和「智」不同,所謂「急中生智」、「靜能生慧」,一個是著急上火時迸發出的靈感,一個是在極度安靜無欲無求狀態下迸發出來的東西。所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只靠正確地食用簡單的五穀就可以參透極其深刻的人生道理,並且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常吃肉、吃主食少的人就沒有這種「慧」——「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黃帝內經》中的五穀

在中醫的養生智慧書《黃帝內經》中,記載了五穀對應的五行、五色、五臟等: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其類草木……其谷麥……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其類火……其谷黍……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其類土……其谷稷……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其類金……其谷稻……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其類水……其谷豆……

東方青色,其谷麥

麥就是小麥,就是指普通的麵食。

小麥秋天播種、冬天生長、春天茂盛、夏天收割,得一年四季之氣,所以是五穀之長。

麥子偏熱,胃寒的人可以多吃麵食,包括小麥面做的饅頭、麵條、餃子、包子,以及來自西方的麵包。

但是現在有一種麵包是全麥麵包,就是包含了小麥外面麩皮和麥胚的全麥麵粉做的麵包。中醫觀察到,任何植物種子,它的表皮都對它的種子有一種相反的作用。比如吃荔枝肉,吃得上火了、發燒了,鼻子出血了,怎麼辦呢?把荔枝殼煮水,一喝,立刻就好了。所以,全麥粉就是平性的,吃全麥面是陰陽和合的。

麥在五臟中對應肝,肝氣虛、寒,可以適當多吃些小麥面。

入藥的小麥,以淮河以北產的為好,南方的就不行了,所以常寫作淮小麥。

南方赤色,其谷黍

黍,音shǔ暑,有一個成語叫「一枕夢黃粱」,那個黃粱就是黍。黍是北方專門出產的一種黃米,它比小米要大,黏性非常好。

黍子偏熱。所以也適合胃寒的人吃。

南方人吃的年糕是拿白糯米做的。而內蒙古、山西等地經常吃的粘性主食是黃糕,金黃金黃的,特別軟、特別黏,是用黃米做的。

山西有句俗語叫「三十里莜麵四十里糕」,糕就是這種黃糕。說的就是糧食不同,它的耐飢耐餓的效果也不一樣。

燕麥、莜麵這種糧食耐飢、耐餓,補充熱量的性能很高,所以吃完莜麵,人能走三十里不覺得餓;比莜麵還厲害的就是黃糕,就是黍米做的。吃了黃糕後,人能走四十里

到了西藏,當地人們吃的是糌粑、青稞、酥油,這些食物提供的能量就更得大了。

中央黃色,其谷稷

稷,音jì既,就是我們常見的小米。也叫粟,「滄海一粟」中粟就是指小米。稷在五臟中對應脾,最容易被腸胃消化吸收

民間流傳小米粥可以養胃,本來這個是對的。小米粥,《傷寒論》說,喝完「桂枝湯」後,吃碗小米粥——「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然後說,這個人得病以後,「糜粥自養」,可以用熬得很爛的粥來養。但不要吃肉,免得 「熱遺食復」,再次誘發熱病。

很多人病了以後,就想吃點清淡的、爽口的、容易消化的食物,這時候熬點粥,或者做碗麵條,都挺好。小米是黃色的,黃色在五行中對應的是脾,很多養脾健胃的食物都是黃色的。

古人調整虛弱的脾胃,讓它慢慢強壯,是怎麼吃呢?先把小米粥熬得稠稠的,將上面的米精盛出來喝,然後吃小米粥、小米飯,就是先消化植物蛋白;慢慢地,植物蛋白能消化了,有點饞,想吃點肉了。這時候燉上牛肉湯,澆在小米乾飯上吃,吸收利用的效果最好。

現在為什麼有人說小米並不養胃呢?是因為小米養胃並不適合所有人。和麥、黍一樣,小米也是偏溫的,所以如果胃有熱不寒的人,當然吃小米並不養胃

這類人有什麼特點呢?就是胃口比較大、食慾不差,有時還有燒心、反酸的感覺,喜歡吃點、喝點涼的東西,不太喜歡吃熱的、燙的東西。有的容易胃酸的人,吃小米粥胃酸還會加重,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有這些表現的人,就不要用小米粥養胃了。

西方白色,其谷稻

稻當然就是我們常吃的大米。

大米含蛋白質偏少,含糖、澱粉偏多。所以跟麥子、黍子、小米來對比,大米還是偏涼的。稻有水稻,也有旱稻。水稻生性就更涼,而它的滋陰、潤燥、補肺的功能就會更強

麥子偏熱,黍子偏熱,小米偏溫,如果是胃寒的人,吃這些會很開心,但如果是胃熱的人,吃這些就不太舒服,很多南方人每餐不能少的,就是大米。想吃點黏性的,就用糯米做成年糕。

前面我們說,小麥是偏溫的,他的麩皮是偏涼的;而稻和小麥正好相反,米偏涼,糠偏溫。

現在營養學經常號召大家吃粗糧,在營養成分上講,是因為可以增加更多的膳食纖維;在中醫上講,其實是可以緩和只吃精米或者精面的寒熱溫涼偏性,從而去選擇陰陽調和,不溫不涼的食物

中藥中有兩種消食積的藥,一種叫炒稻芽、一種叫炒麥芽,他們分別可以消米和麵食積。因為同氣相求。用現代科學解釋就是,當稻子和麥子發芽的時候,產生了某種酶,能夠迅速分解自身的澱粉或蛋白質。所以也能消解米和面的食積,加上味甘不苦,是非常好的促進消化的藥

北方黑色,其谷豆

豆又稱為菽,音shū叔,其實就是我們常吃的各種豆類。

豆子在五穀裡面的蛋白質含量是最高的,想滋補腎精的話就應該吃豆類。如果把豆子裡面的蛋白質轉化成你身體的精氣,然後再儲存起來,這個利用價值是最高的。但是,蛋白質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消化。

我們經常感覺「吃完豆子會放屁」,有的人放不出屁,就會肚子脹。過幾天開始放了惡臭的屁,就稍微能緩解肚子脹。為什麼屁是惡臭的呢?因為豆子中含有蛋白質,蛋白最基本的分子是氮,就是胺基酸的成分。胺基酸如果沒有很好地轉化、分解,就會散發出特別臭的味道。

所以中國人發明了豆腐,它很好地解決了豆子不好被人消化的問題。

豆腐是先把豆子磨成液體,但豆子的蛋白不溶於水,然後煮開,就是豆漿。熬成豆漿後,再用滷水把豆漿點了,豆漿便會凝結,變成豆腐。

滷水性特別熱,是有毒的。《白毛女》中楊白勞自殺,喝的就是滷水。但是用它點豆腐,能讓人的蛋白質變性凝固,變成好消化的物質。

我們熬豆漿的過程中,豆漿上面會浮出一層油皮,拿根黍秸稈或者筷子,把油皮往起一挑,然後掛起來,就像一張紙一樣。這就是豆皮或者腐竹

腐竹是豆子裡面最精華的東西。就好像熬小米時,上面浮出一層米精一樣,那是它最容易被人消化的東西。所以豆皮或腐竹是豆子裡面相對容易被人們利用的。也是我們吃火鍋時的必備菜,很多人都喜歡點。

總結

總結一下,對應肺的稻子偏寒,對應腎的豆子也偏寒;對應肝的麥子、對應心的黍和對應脾的小米,都是偏熱的。你是什麼體質,就選什麼五穀吃,自個兒去找對應。

同時,任何植物種子,它的表皮都對它的種子有一種相反的作用。如果你想避免某一種食物的偏性,可以適當吃它的粗糧,以達到不寒不熱,陰陽調和的效果。

關於五穀,還有其他的一些說法,比如有的資料記載稷不是小米,而是黍或者高粱,有的地方記載黍也不是黃米,也是高粱。在此以流傳最廣、最有中醫的五行對照的版本為主。


參考資料

1.徐文兵,梁冬,黃帝內經說什麼[M].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2.唐略.思考中藥[M].學苑出版社,201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