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什麼?教育部首發《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解答

芥末堆看教育 發佈 2020-01-08T17:19:55+00:00

圖片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芥末堆 1月8日 阿飛醬 報導昨日,教育部官網發文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研製的《中國新高考評價體系》(以下簡稱《高考評價》)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已於近日出版發行,這也是教育部層面首次發布關於高考的評價體系內容,來回答高考「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等考

圖片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芥末堆 1月8日 阿飛醬 報導

昨日,教育部官網發文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研製的《中國新高考評價體系》(以下簡稱《高考評價》)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已於近日出版發行,這也是教育部層面首次發布關於高考的評價體系內容,來回答高考「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等考試本源性問題。

在國務院推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步入第7年之際,《高考評價》將成為引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特別是新高考改革、命題和教學等多維改革的重要參考。

為此,芥末堆梳理了《高考評價》的核心內容、以及《中國考試》雜誌2019年第12期專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來探討高等院校和高中學校等方面將受到的影響。

評價體系不是考綱,為高校人才選拔和國家課標服務

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對《高考評價》的重要性做出闡釋。稱該體系將影響高考內容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等。它是「一體兩面」的科學評價體系,也是命題評價的準繩和量尺。

具體內容上,《高考評價》主要圍繞「一核」「四層」「四翼」展開,分別解釋「為什麼考」「考什麼」和「怎麼考」三個問題。

圖片來源:微言教育

「一核」指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高考評價》里解釋稱,它是素質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

圖片來源:李勇

「四層」為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

在《中國考試》2019年12期的《高考評價體系的基本內涵與主要特徵》(以下簡稱《內涵與特徵》)一文中,作者李勇分析道,「高考評價體系提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4個維度的考查內容,突破了以往僅從知識和能力2個維度考查的理念」

圖片來源:李勇

其中,「核心價值」的內核包括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世界觀和方法論、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3個一級指標;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等10個二級指標。

「學科素養」包括「學習掌握、實踐探索、思維方法」3個一級指標和9個二級指標。

「關鍵能力」則包括知識獲取能力群、實際操作能力群、思維認知能力群。

「必備知識」是由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技術和基本原理組成的基本知識體系。

「四翼」是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

李勇提到,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的考查要求,一方面體現了高校對人才選拔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作用上來看,既是高考評價體系的有效考查,也能對高考試題質量達成有效評價。

另外,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也提到,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不是考試大綱,也不是界定考試範圍的規範性文件。高考評價體系是綜合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而形成的考試評價理論框架。

作為招考制度改革的一環,推動新高考實施進度

高考評價體系研製者於涵、鄭益慧等人在《高考評價體系的實踐功能探析》一文中表示,「高考評價體系將發揮改革推進器的作用,推動高考內容改革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向縱深發展。」

換言之,高考評價體系將作為考試招生制度的其中一環,實現「招—考—教—學」全流程各個環節無縫銜接和良性互動。

圖片來源:芥末堆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另外,《高考評價》也將推動部分還未進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踏上改革快車道。

按照《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原本的計劃,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

圖片來源:芥末堆根據各省市新高考方案整理

但實際上,除了2014年9月首批試點的上海和浙江,2017年的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等省市如期推進改革外,原計劃的進度在2018年迎來了停滯。

第三批原定2018年推進改革的19個省市里,只有遼寧、廣東、河北、湖南、江蘇、湖北和重慶8個省市,於2019年4月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影響高校自主招生和高中教學環節

教育部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高考評價體系將高中課程改革新理念高校人才選拔新要求融入高考命題。因此,《高考評價》也將對高校和高中課程改革產生新影響。

某高校招生辦負責人阿明(化名)向芥末堆表示,「《高考評價》的內容很寬泛,對我們來說不是太明確的指導。但未來在學校的自主招生中,可能會參考它的方向,來做考查和賦分。」但阿明同時強調,因為普通高校的自主招生權限並不大,因此《高考評價》對這類高校的影響會比較有限。

而對高中課程和教學上的影響,阿明也持觀望態度。他認為,《高考評價》對高中教學提出了很多分數之外的要求,但大多還是落在指引層面。如何落地執行,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阿明也認為,從教學方式來說,除了部分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區,《高考評價》里對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的強調,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地區也會對此感到吃力。

某教育研究院研究員陳川則預計,《高考評價》對教學環節不會有太大影響,「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也說了,高考評價體系並不是考試大綱,也不是界定考試範圍的規範性文件。」因此,陳川認為,比起教學環節,評價體系可能會對高考命題有更明顯的影響。

2019年11月底12月初,山東、海南等省市曾舉行適應性考試,試題主要就是依據高考評價體系的指標來命制。有人也表示,這意味著,從2020年開始,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各省命制的試卷,都將全面對標高考評價體系。

作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環,《高考評價》將作為「指揮棒」,推動教育改革下,素質教育、教育公平和教育現代化的朝前發展。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曾在GET2018夏季教育科技大會論壇表示,「開弓沒有回頭箭,絕不會因為試點中出現一些磨合性問題就走回頭路,這項改革(考試招生制度)將在越來越大範圍內穩步前行。」

由此看來,從1995年開始素質教育改革、2013年著手部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到現如今公布高考評價體系,以新高考為主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未來會更加深入快速的推動。而目前改革處於原地踏步的省市,下一階段即將要面臨的任務,也許就是忍住陣痛潛心推進改革進度了。

芥末堆註: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的阿明和陳川為化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