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人還是「妖」,史上究竟有沒有空城計

風裡雨里線上等你 發佈 2020-01-08T17:49:35+00:00

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樣一種形象,如果說的人多了,就有可能從「假象」變成「真想」。說三國,必然要說諸葛亮,說諸葛亮必然會讓人聯想到他那聞名於世的空城計。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是許多人追捧的對象,可謂是魅力四射,粉絲如雲。


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樣一種形象,如果說的人多了,就有可能從「假象」變成「真想」。說三國,必然要說諸葛亮,說諸葛亮必然會讓人聯想到他那聞名於世的空城計。

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是許多人追捧的對象,可謂是魅力四射,粉絲如雲。當時有一位郭沖先生,大約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感覺大家對諸葛亮的崇拜還不夠,於是「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其中第三件事就是空城計。這五件事,都被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駁回。駁空城計的證據是:諸葛亮屯兵陽平的時候,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節宛城,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在陽平戰場,哪來的什麼空城計?

不過這個故事實在太好聽了,於是《三國演義》便大講特講,三國戲也大演特演,所謂「失空斬」(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歷史就是久演不衰的折子戲。但這個故事不是事實,也不合邏輯。

第一,司馬懿不敢進攻,無非是害怕城中有埋伏。那麼,派一支偵察兵進去看看,行不行?


第二,司馬懿「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距離應該不算太遠,那麼,派一個神箭手把諸葛亮射下城樓,來他個「擒賊先擒王」,行不行?


第三,按照郭沖的說法,當時司馬懿的軍隊有二十萬人,諸葛亮只有一萬人;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當時司馬懿的軍隊有十五萬人,諸葛亮只有二千五百人。總之敵眾我寡。那麼圍他三天,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於掉頭就走呢?所以裴松之作注時,就斷定郭沖所言不實。裴松之說:「就如沖言,宣帝(司馬懿)既舉二十萬眾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設防持重,何至便走乎?」


所以,空城計是靠不住的。其他如火燒新野,草抽借箭,也都是無中生有。火燒博望是有的,但那把火是劉備所放(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淳等追之,為伏兵所破),沒聽說有諸葛亮什麼事。

借東風就更可笑了。諸葛亮「沐浴戒齋,身披道衣,跣足散發」,登壇祭風,簡直就是裝神弄鬼,所以魯迅先生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裡說的「妖」不是妖精或者妖怪,是「妖人」,即巫師或神漢一類。


諸葛亮當然不是「妖人」。不但不是「妖人」,還是「帥哥」。陳壽的《上(諸葛亮集)表》說他「身高八尺,容貌偉岸」。漢代的八尺相當於現在的五尺五寸,也就是一米八四。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年齡則是二十六歲。二十六歲的年齡,一米八四的個子,而且容貌偉岸,大家可以想想是什麼形象。至少,不可能是一身道袍,一臉長須的。羽扇綸巾大概是事實,因為那是當時的和尚,也就不是諸葛亮的專利。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說的是周瑜,不是諸葛亮。就算有「借東風」這事,也該周瑜去「借」(民間傳說便有說周瑜借東風的),要不然杜牧怎麼說「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其實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期間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孫劉的聯盟;他對劉備集團的主要貢獻,則是確立了聯吳抗曹,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並身體力行。實際上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未必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的軍事成就是有爭議的,他的軍事才能也不像後世傳說的那麼玄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