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環翠區:公益項目 為智障青年撐起一片愛的藍天

閃電新聞 發佈 2020-01-08T18:13:43+00:00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智障青年,被大家稱為 「 蝸牛」,他們渴望融入社會,實現生命的價值,但常常因為找不到一條適合自己生活、工作的路,只能呆在家裡,像一隻「蝸牛」一樣,走不出自我的世界。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智障青年,被大家稱為 「 蝸牛」,他們渴望融入社會,實現生命的價值,但常常因為找不到一條適合自己生活、工作的路,只能呆在家裡,像一隻「蝸牛」一樣,走不出自我的世界。為幫助智障青年實現就業夢想,自食其力,服務社會,威海市白手杖公益服務中心推出「艾護蝸牛」智障青年就業培訓服務項目,並獲評2019年度威海市環翠區「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寒冬時節,走進石磨艾坊,一群青年正在熱火朝天地工作著。因為天生智障,他們的動作沒有常人那麼麻利,但干起活兒來格外認真賣力。先把好的艾葉挑揀出來,之後用石磨磨艾絨,再用專用工具搗碎,最後用篩子篩出來的就是初加工產品。整套工藝流程不算複雜,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操作,他們動作熟練,分工有序,每個人都享受著勞動的快樂。

姜新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這些智障青年都很喜歡他,有的還親切地稱他「姜爸爸」。姜新視力也有殘疾,曾走過一段坎坷的人生路,所以他對殘疾朋友的生活狀態感同身受,於是想要幫助、帶領更多殘疾朋友走出自我、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成立白手杖公益服務中心後,姜新接觸到了很多智障青年的家長,他們特別希望孩子能找到一條出路、一個就業崗位,於是2018年10月,他成立了這個石磨艾坊。威海市白手杖公益服務中心主任姜新告訴記者,「一個殘疾人真正在社會上想立足,他必須要付出,他必須要服務這個社會,當他真正地融入社會、人們承認他之後,他才是真正是一個成熟起來的,所以我一直想自己建一個用小石磨磨艾葉、做艾絨這麼一個項目。」

一年來,這些青年依靠自己的勞動,製作了一系列特色艾絨製品,得到了社會和市場的認可,每人月平均收入能有500元。在志願者的影響下,他們還學會了相互關愛、相互幫助,擁有了積極面對生活的陽光心態。殘障青年 李想說,「我覺得做這個工作也不累,我覺得非常好,和同事們在一起,還有工資,工作掙的工資給我姥姥買鞋、給我妹妹上大學。」「他們帶給家庭最大的驚喜就是他們自身發生的改變。我想很多家長他們從內心感激我們,就是我們讓他們的孩子活得有尊嚴。」威海市白手杖公益服務中心主任姜新說。

不僅如此,中心還開展了一系列志願活動,姜新帶領青年們把艾葉雞蛋送給環衛工人,把艾草香囊送給福利院的腦癱兒童,把溫暖和關愛送給社區老人,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未來,他們肩負著向更多智障青年推廣石磨艾絨製作技能的重任,用團隊的力量改變更多智障青年的生存狀態。

環翠台 謝冬梅

閃電新聞記者 陶曉東 報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