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判斷寶寶發育好不好?這5點告訴你答案

兒科醫生王東記 發佈 2020-01-08T18:15:22+00:00

每個父母都非常關注寶寶的身體的健康,也比較在意寶寶的發育情況,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發育得很好,甚至超常發育,各種各樣的比較也層出不窮。作為父母,你知道如何判斷孩子發育的好不好嗎?

每個父母都非常關注寶寶的身體的健康,也比較在意寶寶的發育情況,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發育得很好,甚至超常發育,各種各樣的比較也層出不窮。作為父母,你知道如何判斷孩子發育的好不好嗎?

大運動是一切發育的基礎

大運動發育是指寶寶的姿勢維持和寶寶移動能力,是指身體用胳膊、腿、腳或全身做出的較大動作,如翻身、爬行、行走、跳躍等,都屬於大運動發育。大運動的良好發育對寶寶的健康生長發育是非常重要,不僅可以促進寶寶精細動作的發育,也有利於寶寶的體質健康,有助於寶寶正面情緒性格的形成。然而,寶寶的大運動發育有一定的自然規律,如果家長不了解這一規律,一些不當的養育和引導,反而會阻礙寶寶的正常發育。大運動是其他四個指標的基礎,大運動不好,就會拖累其他方面的發展。

精細運動是腦發育的重要內容

精細動作是指寶寶的抓握和手眼協調能力,包括「張開手」、「看手」、「抓腳」等。反映兒童對物體和情景精細的感知運動調節。正所謂「心靈手巧」,如果寶寶達不到同一年齡段寶寶精細運動發育水平,那麼,也會影響寶寶跟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壓力。手腳的神經是最多的,所以建議家長多鼓勵寶寶接觸不同材質的物品。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四個月後,會逐漸從無意識的動作轉變為有意識的動作,動作的方向和角度都會有所調整。寶寶的運動軌跡一般是從上到下、從近到遠、從粗到細。寶寶會先動頭,再動胳膊,動腳腕之前也會先學會動大腿。

語言能力是智能發展的基礎

語言的發展在嬰幼兒認知和社會性發生髮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語言能力是智能水平的主要標誌之一,也是智能發展的基礎。通常來說,寶寶說話的早晚是與父母的教育、關注分不開的。

近年來,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和語言障礙的發生率很高,2-3.5歲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比例約為13.5-17.5%;4-7歲兒童語言障礙比例為7.4-9.4%;雖然大約一半的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在學齡前趕上了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但仍然有一半的兒童在語言理解或/或表達方面存在困難,這可能影響今後寶寶的閱讀、寫作、學術和社交技能。

1-3歲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幼兒早期發育干預將顯著減少短期和長期不良影響。建議家長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多與其進行語言交流,可通過遊戲、講故事、讀兒歌、看圖畫書等方式,跟兒童邊說邊玩。另外,要培養寶寶說話的自信心,耐心傾聽,多表揚和鼓勵說話,激發孩子說話的慾望,讓孩子學會輕鬆說話。

認知能力是綜合性的能力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對事物的構成、性狀與其他事物的關係、發展動力、發展方向和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認知能力的強弱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新生兒從出生起就具有認知世界的生理基礎,因此從新生兒階段開始的認知能力訓練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嬰兒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是未來學習能力的良好基礎。感知、記憶、注意力、思維和想像等能力都被認為是認知能力。不同階段寶寶的認知能力不同,當然寶寶越小,認知能力會越差,所以家長們必須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

交際能力能促進個性發展

社交能力是孩子需要從小到大、日積月累形成的能力。幼兒的社交能力是基於社會化發展所展現出來的不同水平,是幼兒在交往活動中對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現出的態度、言語和行為反應。嬰幼兒自我意識萌發前都是「被動社交」,16個月左右產生認識自我和反省自我的能力,接著能意識到別人在叫自己,才開始了社交能力的發展。而3歲前嬰幼兒的情緒和情感發展水平,可以為未來的社交能力奠定基礎。

幼兒社會交往能力,是正在成長中兒童的一種精神需要和實現個體社會化的重要途徑,良好的社會交往可以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