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來臨 關節痛脹伴晨僵,祛邪莫忘脾腎陽

光明網 發佈 2020-01-08T18:58:27+00:00

醫 案 安姨 女 63歲 關節痛1年+63歲的安姨平時身體倍兒棒,每天早上都會到公園晨練,但是近1年來反覆出現膝蓋、手指腳趾關節腫脹,早上起來還覺得整個關節硬邦邦的,剛開始也沒怎麼在意,起床活動或者自己揉揉就好一點,但是1年前開始,關節腫脹加重,有時痛得根本睡不著,買了一些藥膏貼

醫 案 安姨 女 63歲 關節痛1年+

63歲的安姨平時身體倍兒棒,每天早上都會到公園晨練,但是近1年來反覆出現膝蓋、手指腳趾關節腫脹,早上起來還覺得整個關節硬邦邦的,剛開始也沒怎麼在意,起床活動或者自己揉揉就好一點,但是1年前開始,關節腫脹加重,有時痛得根本睡不著,買了一些藥膏貼一貼,也不見好轉,且胃口越來越差,大便不成形,口淡淡的,還特別怕冷,也不敢出去跳廣場舞了,就診於某三甲醫院,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服用了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改善並不明顯,病情反反覆復。前不久,在公園裡偶遇老同學,得知德叔治療關節痛有一招,於是來找德叔求治。

德叔解謎 脾腎陽氣不足,風寒濕乘虛而入

安姨的這種關節痛,中醫稱為「痹證」,德叔認為其症狀反反覆復的根本原因是脾腎的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抵抗外邪、驅逐外邪的能力就會明顯下降,加上受到了風寒濕邪的侵襲。因此,在早上起床,身體的陽氣還沒有被調動起來的時候,症狀最明顯。此外,遇到天氣變冷、下雨天,外邪侵襲,也會導致復發或加重。脾胃作為運化水谷的臟腑,脾陽虛則會胃口不好,口淡,大便爛;腎陽虛會出現膝關節或腰部酸軟乏力的症狀。治療上,德叔標本兼治,在祛風勝濕,散寒通絡的基礎上,加以溫補脾腎,不僅症狀能迅速緩解,補足陽氣,還能恢復抵禦、祛除外邪的能力,服用7劑中藥後,安姨症狀明顯緩解,後來一直堅持門診調治,半年來都沒有復發。

預防保健 小寒寒濕盛,適量運動配合艾灸

小寒是一年中的倒數第二個節氣,但嶺南地區,仍處於暖冬,早晚溫差較大,晨起寒濕盛,像安姨這樣有關節病的病人以及其他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人,這是最難熬的節氣了。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最佳運動時間,是在上午11點以後到下午3~4點之前,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練八段錦等,天氣寒冷時,傍晚及夜間運動應在室內進行。平時睡前用中藥泡腳,可以達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

具體方法如下:用艾葉30克、花椒10克、淫羊藿30克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30~40分鐘,取藥汁倒入泡腳盆中,待溫時(水溫45℃左右為宜)開始泡腳,每天10~15分鐘,1周4~5次。

德叔養生藥膳房

巴戟天蓯蓉燉雞

材料:母雞半隻,巴戟天20克,肉蓯蓉20克,沙參20克,紅棗3-4枚(去核),精鹽適量。

功效:溫補腎陽,散寒除濕。

烹製方法:將各物洗凈,雞肉切塊,放入沸水中焯水,再將上述食材一起放入燉盅中,加適量清水1250毫升(約5碗水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燉2小時,放入適量精鹽調味即可,此為2~3人量。(記者陳映平 通訊員 沈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