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無限極獲正能量獎,這一點都不「正能量」

光明網 發佈 2020-01-08T19:02:38+00:00

作者:朱昌俊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陝西分公司因虛假宣傳、違規直銷被罰沒590萬後,無限極憑藉「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抵制誇大、虛假宣傳」系列活動,在2019年的年末獲評「健康產業正能量獎」。

作者:朱昌俊

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陝西分公司因虛假宣傳、違規直銷被罰沒590萬後,無限極憑藉「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抵制誇大、虛假宣傳」系列活動,在2019年的年末獲評「健康產業正能量獎」。

針對該獎項,主辦方負責人向媒體更正稱,「此次並非頒獎,僅為正能量事件推舉,推舉標準為對營養健康行業發展有正面影響的事件。」「無限極曾於6月舉辦的規範經營宣傳活動,的確符合該推舉標準,因此被推舉為2019年營養健康行業的十大正能量事件。」

雖然在引發輿論關注後,主辦方極力澄清這不是頒獎,而是正能量事件推舉,但換一種說法,並不代表就可以掩蓋事件的本質。正能量的概念,在不同的語境下或有不同的理解,但再怎麼多元化解讀,到底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恐怕是不容混淆的。

那麼,無限極真的配得上「正能量」嗎?我們可以看下過去一年內,與無限極相關的幾個新聞。首先是2019年1月,陝西商洛田女士曾反映其3歲女兒疑因無限極產品導致心肌損害。此後,無限極承認對經銷商誇大虛假宣傳查處不力,並推十條整改措施;同月,海南市場監管局約談告誡12家直銷企業,其中包括無限極;5月,無限極陝西分公司又因虛假宣傳、違規直銷等三項違法行為,被原西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以590萬餘元罰金——僅5個月內,就三次因為虛假宣傳而被要求整改、處罰,這用「負能量」纏身來形容不算為過吧?

暫不論無限極對於之前的「負能量」到底整改得如何,如果一個企業在犯錯後,僅因為表態將「改錯」,就可以完成由「負」到「正」的身份切換,成為正能量榜樣,這樣的「正能量」是否過於廉價?這讓那些長期遵紀守法的企業情何以堪?

按照該主辦方公布的評價榜單設置及申報條件,「健康公信力品牌(誠信企業)」需在報紙、網絡、電視等各方面匯總負面信息低於總體傳播3%,消費者信賴指數90%以上。而把時間拉得更長則可以發現,近三年來,無限極及其銷售人員至少涉及2起死亡糾紛案,其中一起案例,法院曾認定無限極經銷商誇大產品效果,無限極未能對其銷售人員嚴加管理。顯然,至少過去幾年的無限極都很難匹配一個正常社會對於「正能量」的理解。

如此悖逆整個社會「正能量」共識的「推舉」活動,其最值得警惕之處,還不僅僅是鬧出了「強行凹造型用力過猛」的笑話,而是背後的邏輯。一家企業的「正能量」幾何,到底是誰最有評價權?如果任意機構都可以代替公眾為「正能量」加冕,對企業的形象作出定性,這樣的評獎生態、評價體系,又何以真正倒逼企業重視消費者權益?

每到年底,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各種評獎、評選就幾乎是滿天飛。每個評獎機構和活動主辦方,或都有自己的評選標準,公眾也無力去探究每一個評選的公正性,但是,一旦機構的標準凌駕於社會「標準」之上,或是與社會主流價值相背離,最後大機率將鬧出笑話,不僅效果會適得其反,加劇被評獎企業的形象危機,也無異於是對評選機構公信力的「賤賣」。

不管怎樣,總有一些獎是不能亂頒的,任何一家嚴肅的評獎機構都得首先找准社會的「底線」;同時,也總有一些獎是不能亂領的,任何一家有著自知之明的企業,都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公眾形象。從鴻茅藥酒到無限極,教訓已然深刻,希望這樣的「黑色幽默」來年能夠真正少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