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的8項核心修煉,做到一半你就成功了

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 發佈 2020-01-08T19:22:35+00:00

我之所以將之稱為「修煉」,是因為領導力並非可以輕易學成。領導力是長期、艱苦的修煉,而非讀幾本書、參加幾場培訓就能獲得。領導力是修煉,這也是領導力大師們的共識。



我之所以將之稱為「修煉」,是因為領導力並非可以輕易學成。領導力是長期、艱苦的修煉,而非讀幾本書、參加幾場培訓就能獲得。領導力是修煉,這也是領導力大師們的共識。


1、密切聯繫群眾


伯恩斯在其名著《領導力》的扉頁上,引用了毛澤東的一段話:「要聯繫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願發起……這裡有兩條原則:一條是群眾實際上的需要,而不是我們腦子裡幻想出來的需要;另一條是群眾自願的需要,由群眾自己下決心,而不是由我們代替群眾下決心。」


伯恩斯對領導力的一大貢獻,是把領導者與追隨者的關係,作為研究領導力的主線。伯恩斯之後的西方領導力大師,也都注意到了密切聯繫群眾的重要性。


首先,領導者要認識到:領導力是一種關係。


庫澤斯說:「領導力是一種關係。如果人們對領導者有更正面的感受,他們就更可能發揮出更高水準的績效。」


因此,領導者要儘量使群眾喜歡自己:


領導者經常要做出其他人不同意和不喜歡的決定,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非得以「讓人不喜歡的方式」來做這樣的決策,或採取樣的行動。


我們可以注意「做」的方式,使得到了最後,在從「不喜歡」到「喜歡」的尺度上,他們仍然喜歡作為領導者的我們。我們以能夠「讓他們喜歡我們的方式」去做。


其次,密切聯繫群眾,還要求領導者要能夠從群眾那裡聽到真話。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曼弗雷德·弗里斯和中國歷史學家許倬雲,都不約而同地建議領導者身邊,要有莎士比亞劇作《李爾王》中「小丑」的角色。


弗里斯說:「當然,這是理想化的說法,並不太現實;因為小丑的戲份,往往持續不到劇終。但是,如果能有一個核心圈子,或一個人際網絡,作為測試現實的回音壁,告訴高管們事物的本來面目,那肯定不錯。」


弗里斯建議,企業高管們可以聘請領導力教練來承擔這個角色。


領導者與其等待其他人來告訴自己真話,不如主動去尋求真話。因此,對於領導者來說,提問比傾聽更重要。


吉姆·柯林斯發現:那些帶領自己的組織實現了「從平庸到卓越」飛躍的「第五級領導者」,他們真正的技能是「問正確的問題」。因為你在問許多問題的時候,也獲得許多真知灼見。我們注意到第五級領導者問許多問題,他們是非常蘇格拉底式的。


密切聯繫群眾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建立「共享願景」。


庫澤斯指出:「領導力是關於「共享的理想」,不只是關於領導者的願景和價值觀,而是集體的。領導者代表一群人或者有著一套原則的一項事業,而非只是代表自己。」


2、講故事


「講故事」,在領導力中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講故事是領導者的主要工具。而領導者在講故事上,有兩個主要挑戰:


第一、創作出能夠吸引人們注意力的故事。如果故事過於熟悉,只會消失在人們已經擁有的故事中。

第二、領導者講述的故事,要在他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中得到體現。


講故事的一個關鍵,是要讓聽眾建立認同、產生共鳴,或者用加德納的話說:


「故事中要有一面鏡子,使得聽眾可以與之認同。比爾·柯林頓是我聽過的最好演講者。他身處在有數千人的房間中,卻能給人一種他知道每個人的感覺。如果他說了一些話使得某些人不自在,他能馬上感覺到,立即調整自己的故事,使人們能夠重新產生共鳴。」


在加德納的啟發下,蒂奇總結了三種重要的領導力故事模型:

1.「我是誰」的故事,像甘地那樣的人,對自己的人生有個敘事。

2.「我們是誰」的故事,是關於我們如何團結在一起,如果是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

3.「我們向何處去」的故事,就像「我們要穿過那條河流」或者「我們要翻過那座高山」。


3、當好老師


曾經長期擔任《財富》世界500強公司美敦力CEO的喬治,從商界退休之後成為哈佛商學院教授。他說,領導和教練緊密相連。CEO總是要教導周圍的人,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領導者……主要不是自己當領導者,而是培養其他人當領導者。


蒂奇把「教練的作用」又推上了一個高度:領導者要打造教練型組織,在這樣的組織中,不僅每個人都在學,而且每個人都在教。


他曾經應傑克·韋爾奇的邀請,擔任通用電氣培訓中心的負責人。他認為,韋爾奇的成功,就是把通用電氣打造成為教練型組織,而韋爾奇的繼任者傑夫·伊梅爾特也在這樣做。而且,伊梅爾特不是「單向教導」,也就是說,領導者既是老師,又是學生。這不僅是說領導者先學再教,更是說領導者以教來學。


在史丹福大學,馬奇被稱為「教授的教授」。作為名師的他,對領導者如何當老師,有很好的建議:


老師應盡力創造一個讓學生學習的環境,經理人應該創造一個讓員工和其他經理人學習的環境。經理人還應有這樣的信念(儘管對於經理人來說很難):成功是來自他們學生的成功,而不是他們自己的。


當老師的一個重要工作,也是提問。


馬奇說,「要常常問那些連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問題,用問題來做一些自己其實不一定相信的推測。我這樣看待我的工作:不是告訴人們正確的答案是什麼,而是提醒他們,他們此刻擁有的答案,不是全部的答案。」


4、從失敗中學習


領導者必須善於從失敗中學習,他們把失敗作為鍛造自己領導力的熔爐。受本尼斯的啟發,比爾·喬治強調失敗的熔爐作用。


喬治說:「許多人經歷的一個熔爐,是生命中的艱難時光,那成為一個關鍵時刻。我在哈佛商學院讓學生寫下他們的熔爐,幾乎沒有例外,他們都有意義重大的熔爐,塑造了他們的人生和領導力。」


歷史學家許倬雲則進一步強調,領導者還要從他人的失敗中學習:


請允許我這麼說:「成功,是眾多理性的和非理性因素的總和。你可能只有一次機會成功,但是有一千次失敗的機會。成功十分罕見,並且各自不同,而失敗更加普遍,更有規律可循。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學習歷史上的領導力,那麼我們最好研究失敗。比起研究成功,它們能教給我們更多更好的經驗教訓。


5、反思


反思也是一項重要的領導力修煉。只有反思,才能產生頓悟。庫澤斯強調每天抽時間進行反思:


你可以重新規劃你的時間,也許是這裡15分鐘,那裡15分鐘,你用學習者的方式來使用這些時間。


也就是說,你抽身而出,進行反思:「我想要這個結果,我用這個方法做了,我做得如何?取得我想要的結果了嗎?哪些結果好?哪些結果不好?我可以怎樣做得不同?讓我再試試」。


哈佛商學院教授小約瑟夫·巴達拉克則認為有兩種反思:


一種是庫澤斯所說「向後看」的反思;


還有一種「向前看」的反思,也有在某個情形當中進行的反思,向前看你需要做出的決策、需要做的事情。


這樣的反思,更多是考慮你在意什麼、你的價值觀是什麼,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跟單純向後看來理解自己是兩回事。向前看,希望能夠塑造自己,按特定的方式行為舉止,依照特定的價值觀生活,做出特定的承諾。


6、深思


海菲茲的主要著作的主題,就是「沒有容易答案的領導力」。對領導者來說,面對難題,沒有容易的答案,領導者需要反覆深思。


深思,首先要求區分管理和領導的不同,也就是海菲茲所說的「技術性問題」和「適應性問題」的不同,馬奇所說的「疏通管道」和「書寫詩歌」的不同。對問題的答案,也應該是深思的結果。因此,願景需要立足於現實。


對於大師們來說,深思的方式和重點各有不同:


對彼得·聖吉來說,深思主要是學習型組織的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對弗里斯來說,深思則不僅僅是用系統的觀點看待事物,還包括深入領導者的內心舞台,思考內心的非理性因素;


對許倬雲來說,深思則是要有歷史感,歷史感會帶來遠見,領導者需要有對未來10~20年的預見;


對成中英來說,深思則首先是區分道的陰、陽兩個層面;


對巴達拉克來說,深思的一個關鍵是懂得:領導力面臨的抉擇,往往是在對與對之間的抉擇;


對《基業長青》的合著者傑里·波拉斯來說,深思則是作為「組織建築師」,思考如何打造基業長青的組織。


德魯克曾說「利潤對於公司而言,就像氧氣對於人。」你必須要有氧氣,但那不是你的目的,只是一個必要條件。這是領導者要深思的一個問題:我所在組織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7、認識自己


領導者還要深思的另一個問題是: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這是另一項重要的領導力修煉: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既是喬治所說的「理解自己的人生故事」,或者是弗里斯所說的「認識自己的內心舞台,也是聖吉所說的「學習型組織的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喬治談到自己的發現:「我們訪問了世界各地的125位傑出領導者,年齡從23歲到93歲都有。我們發現,不管年齡大小,界定這些領導者的是他們的人生故事對他們生活的影響。這也就決定了他們想成為哪一類的領導者,在哪裡找到領導和改變世界的激情」。


聽起來的確有點抽象,但重要的是它定義了領導者對自我的認知,比任何特質或特徵都更加重要。


弗里斯這樣說內心舞台:「內心舞台與這些問題有關:哪些事物激勵你?哪些事物對你很重要?你對哪些事物充滿激情?你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是如何感受的?你對你是如何影響他人的懂得多少?……


如果你想做一個卓有成效的領導者,那麼你對自己究竟是誰、你擅長做什麼以及不擅長什麼有所認知就很重要。


如果你不擅長某些事,也許你能採取些措施來改善,也許更好的策略是找個擅長此事的人來互補」。


聖吉強調,認識自己是一項沒有盡頭的修煉:在《第五項修煉》中,你能發現我們研究的一個基石是「自我超越」,五項修煉之一。

自我超越的一個關鍵,是個人願景。在你的人生中,需要持續不斷地問自己:什麼是我真正在意的?什麼又是真正重要的?


不是說你會得到一個最終答案,而是要始終在問這個問題。


8、成為自己


認識自己的下一步,就是成為自己。


成為自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自己想要成為、應該成為、可以成為的自己,是在認識自己之後展開的相應行動。


聖吉說:「你要花費你的一生,堅持不懈地問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並以此來調整人生的方向。」


因此,成為自己追尋的熱愛,而非眾人眼中的機會。正如柯林斯所說:「成就偉業是困難的,一路上會有很多艱辛,如果不是從熱愛開始,如果動力不是來自內心深處,一旦遇到艱難險阻,或者取得小小成功,你就容易停步不前。對我來說,熱愛就像是內在的小小永動機,永不停止。我為什麼要停止?我太熱愛它了,儘管確實很難。」


這也是馬奇所講授的來自《堂吉訶德》的領導力課程。堂吉訶德以「身份」,而非「結果」行事。


堂吉訶德不關心結果。他關心的是成為自己,成為一個嚴格的騎士。在某種意義上,這部小說中最重要的句子是「yo séquien soy」——我知道我是誰。因為他知道他是誰,所以他採取行動。


9、領導力的修煉,也正是人生的修煉


領導力大師們還有一項共識:領導力的修煉,也是人生的修煉。

喬治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培養領導力品質,「回報不僅是成為一個更好的領導人,而是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


馬奇指出:「領導力的基本問題和人生的基本問題,沒有什麼不同。」


來自印度的管理學者德巴希斯·查特吉告訴我們:如果說到目的,印度人的理解根本上是指人的發展——那是終極目的。因此,領導者的任務不僅是自己進行人生的修煉,還是帶領其他人進行人生的修煉。


查特吉說:引導人們找到他們的自我——找到他們在肉身之中作為精神存在的宏大意義,這是領導者的第一項任務。這也是我把領導力作為我的「專業」的原因。我認為這不是關於領導力,而是關於人生。


因此,組織領導力的中心問題其實是:如何創造一個組織,幫助自己和他人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我從這些大師身上獲益很多,他們啟發我寫出了《領導力十律》。領導力十律就是領導力的八項修煉,加上領導力的兩個核心:承擔責任和解決難題。


作者:劉瀾

來源:摘自《領導力的第一本書》/機械工業出版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