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如何賦能業務?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0-01-08T19:43:49+00:00

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新年了,很多同學在做工作規劃,有很多公司都提出要求,要「數據分析賦能業務/賦能銷售/賦能運營」……到底啥玩意是賦能,咋個賦能法???往往領導又丟回一句「你要多想想啊」——讓人著實無奈。今天我們系統解答一下。

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

新年了,很多同學在做工作規劃,有很多公司都提出要求,要「數據分析賦能業務/賦能銷售/賦能運營」……到底啥玩意是賦能,咋個賦能法???往往領導又丟回一句「你要多想想啊」——讓人著實無奈。今天我們系統解答一下。

前方劇透警報:因為大量用了電視劇《亮劍》的梗,所以忘記的同學們可以去複習下(特別是打平安縣城那段,第14集),反正也快放假了,權當消遣。

賦能的直觀含義

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

這就是最直觀的賦能。沒有義大利炮能不能打縣城?能,當然能,李團長手下上萬人馬呢。可沒有義大利炮,打城門口很累,要死很多人。戰士們扛著梯子沖了那麼多次都沖不下來。有了義大利炮,「咣!」一下就搞掂了,就損失一個老婆,這個投入產出比顯著提升。

賦能的直觀含義,就是增強業務能力,提高業務效率。注意:賦能是用更高級的手段解決戰鬥,不是替代,更不是「你行你上啊」。如果李團長喊的是「二營長,你他娘的帶人給我沖!」這就不是賦能,而是找人替代自己的工作了。

賦能的常見類型

最直觀的做法我們看到了,給二營長一門義大利炮。這叫工具式賦能,通過提供高效率的工具,增強隊伍戰鬥力。可實際上,能賦能的地方非常多,比如:

  1. 炮彈:二營長只有17發炮彈,估計打完縣城炮就用光了。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炮彈,資源式賦能
  2. 洋碼子:義大利炮上全是洋碼子,二營長看不懂,打炮只會貼著臉直射。我們可以提供操作手冊,最好有個教官親自教一下,知識式賦能
  3. 炮車:二營長連輛吉普車都沒有,炮全靠人來拉。我們可以提供一輛吉普車,幫他把炮拉上戰場,服務式賦能

你會發現,只要我們沒有替二營長扛著梯子,喊著:沖啊,殺啊往門樓上沖(這是替代)。其他幹的所有工作,工具、服務、知識、資源,都是在賦能。所以賦能範圍是很廣泛的。

賦能的首要問題

有的同學就會問了:既然賦能範圍這麼廣,為啥我想不到?

因為你既不是李團長,也不是二營長,也不是山本大佐。你的位置和電視劇里的總指揮一樣:前線都打成一鍋粥了,你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哪裡在打,誰在打,打啥,打的咋樣了,完全不知道。當然沒法賦能啊。

想賦能業務,就得理解業務。賦能關鍵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深入一線,理解你的賦能對象。具體來說,包括理解:

  1. 對象:誰是我的賦能對象?
  2. 流程:他在做什麼?分為幾步做?得什麼結果?
  3. 現狀:做了多少? 達到結果沒有?卡在哪一步?
  4. 痛點:哪些地方是不滿意的?
  5. 需求:想改善哪些問題?

賦能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當然是理解業務

套在電視劇里,如果你是總指揮,看到如下電報:

  1. 對象:李雲龍這個混小子
  2. 流程: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打縣城!
  3. 現狀:三個方向已得手,唯一卡在城樓,攻不進去
  4. 痛點:城樓太高,敵人火力太猛,步兵沖不上去
  5. 需求:需要重火力摧毀敵方防禦

是不是你也知道該怎麼賦能了。你會馬上查,最近的炮兵在什麼位置,馬上安排調火力支援。只要知道清晰的信息,那人人都是用兵如神。數據分析在賦能中的作用,首先體現在:用指標體系清晰量化情況,基於數據診斷問題

這裡要特彆強調對象的問題。不同人需要的賦能手段是不一樣的,越是上層的領導,越需要總覽全局的工具,才能看清形式,靈活調配資源。越是基層執行,越需要簡單、直接、可複製的武器,直接套用在流程中。所以即使是同一個數據分析的結果,給上層和基層看,展現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第二步:明確賦能問題

然而,怕就怕「清晰」倆字。實際上,業務能清晰講明問題的少之又少。更多時候,前方的人只會喊:難做啊難做,幫忙啊幫忙,具體敵我啥情況,鬼講的清楚。

即使講的清楚,也要特別小心業務方直接提出來的需求,很有可能是個偽需求,或者很低效率的需求。畢竟大部分業務一遇到問題,最直接想到的就是找公司要資源,特別是打折!

這種真假難辨、稀里糊塗的場面,又是數據分析大放光彩的時候。所以在討論具體咋賦能之前,我們得先討論清楚:到底賦能要解決什麼問題。

我們可以用兩個方式轉化問題:

  • 第一,從需求出發,推導可行解決範圍,落實到一個具體問題上。
  • 第二,從痛點出發,先找到需求背後的真實痛點,再找解決痛點的方案。

第三步:篩選方法

面對一個問題,往往有好多賦能方法可以用。

  1. 工具:上義大利炮;
  2. 知識:挖地道挖過去;
  3. 資源:多調兵支援;
  4. 服務:幫助運兵。

數據分析又能發揮大作用了:利用數據篩選方法,選擇更有效的方法

這裡有三種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現實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總指揮,受崗位、部門、等級的限制,人們不能無限制的調動資源,因此可用的手段往往是有限的。不過這對於數據分析師來說,反而是個利好:我們篩選方法的範圍不是無限廣,而是在有限的選項內做選擇。

第四步:落地方法

落地方法這一步,得看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再具體執行,比如:

  1. 工具:上義大利炮(從哪裡,用什麼型號炮,調動多少,調到哪裡);
  2. 知識:挖地道挖過去(具體如何挖,挖成什麼樣,操作手冊、教官有沒有到位);
  3. 資源:多調兵支援(從哪裡掉,調誰,調多少,調取哪裡);
  4. 服務:幫助運兵(從哪裡運,用多少車,配多少糧)。

這裡大部分是具體的業務操作,和數據關係不大。作為數據分析,能做的是:監控進度,保障按計劃執行,在執行掉鏈子的時候提示問題

第五步:復盤經驗

賦能、賦能,說的好聽,最後賦成了沒有,賦成啥樣,要拿數據說話做檢驗。不用說,這又是數據分析老本行工作。

小結下:所謂數據分析賦能業務,可以做的是:

  • 一量化現狀,為賦能打下基礎;
  • 二梳理問題,為賦能方向指路;
  • 三篩選方法,為賦能優化效率;
  • 四監控進度,為賦能保駕護航;
  • 五總結經驗,為賦能積累成果。

很多同學看了會大呼:陳老師,你說的我都懂呀。不就是事先搭數據報表,事中做監控,事後做專題分析嗎?我明明都有做呀!為啥沒人感覺被我賦能了?

數據賦能的特殊問題?

問的好,這個問題,請允許我引用李團長的名言來回答:

學習?學習個屁!

業務方肯好好看數據的都是稀有動物!

15年前我們說數據賦能業務,大部分談的是如何給領導做儀錶盤,給業務員做跟進工具,做推薦算法、做響應算法提高外呼成功率,因為那個時代企業數據建設普遍落後。真的是沒數據可用,所以需要做大量基礎建設。

現在說數據賦能,大部分談的是如何讓業務方重視、尊重、科學利用數據。我們看到的企業實際情況,是驕兵悍將不屑於看數據,蝦兵蟹將學也學不會。最後數據報表不是沒人看,就是淪為「證明老子很牛逼」的工具。完全沒有派上應有的用處。

這種場景咋辦?當然是得想辦法積極投身到和業務的溝通中去。平時多做科普(比如多多轉發陳老師文章)讓大家知道數據到底是幹啥的,有啥用,能咋樣用。在遇到項目的時候爭取參與機會,從基礎做起,不斷提高業務方使用率,不斷積累在業務上助力經驗。

想做好數據賦能,只會跑報表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綜合能力,能梳理清楚問題,能說服業務方理解、使用數據工具,這裡又有大量的技巧。大家有興趣,我們從:如何寫出業務方願意看、搶著看、越看越想看的報告說起

#專欄作家#

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學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諮詢顧問,在網際網路,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