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先別要求孩子考一個好大學,這4樣東西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家長社區 發佈 2020-01-08T19:52:55+00:00

俞敏洪,眾所周知,他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但是在家庭里,他的角色是一位父親。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講述了俞敏洪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我本人就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所以也有很多的體會。根據我自己個人經歷,當父母其實很難當,但是其實又很好當。

俞敏洪,眾所周知,他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但是在家庭里,他的角色是一位父親。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講述了俞敏洪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


我本人就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所以也有很多的體會。根據我自己個人經歷,當父母其實很難當,但是其實又很好當。


我覺得當父母要以下講4個要點:


面對孩子成長,要保持心平氣和和正能量的狀態


我回憶我自己,父母都是農民,但把我培養到北大。培育孩子的成功,其實跟知識水平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也發現不少家庭條件特別好,父母文化水平很高,但把孩子培養得亂七八糟。


面對孩子的成長,一定要永遠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保持給孩子正能量的狀態。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但是真的做起來不那麼容易。


現在所有的父母和老師們琢磨一下,自己平時講話多少是正能量的,多少是負能量的?!我發現百分之七八十的父母說話一直都是負能量的、抱怨的口氣。


我們在孩子面前不自覺的評價社會不好的東西,習慣於把自己在社會中間的失落,所得到的不公平轉化成怨氣再散發出來,負面態度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孩子看世界也是負面的。



比如說孩子考試回來考了70分,父母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怎麼這麼笨,怎麼只考了70分?你的孩子考到了95分,孩子回來說,「媽媽,我今天考了第二名,前面還有第一名。」


你有可能說,「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到第一名。」你覺得這句話是鼓勵?其實是特別充滿負能量的話,其實孩子從內心希望得到你百分之百的肯定,你的讚揚,希望得到你說考第二名真不容易,你太完美了,不一定非要第一名。


結果你卻說,「下次一定要考第一名。」這樣孩子就充滿壓力了,你對他傳遞的是對他的失望。到最後,慢慢積累起各種各樣的負能量。畏首畏尾的情緒,面對困難不願意去克服,能拖拉儘可能拖拉。


我和我愛人的教育理念不同,我身上是充滿正能量的人,孩子跟我在一塊我比較心平氣和,分數考得再差都會願意跟我來交流,因為他知道我不會對他們謾罵。


但是他們的媽媽不行,一定是各種嚴厲的要求:「怎麼40分鐘還沒有把作業寫完呢,怎麼這麼慢呢?趕快把這20個單詞默完,不默完不能睡覺。」


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有的時候會適得其反,孩子的逆反情緒、逆反心理會更多。當父母的情緒被孩子可預料的時候,被孩子接受的時候,父母才是合格的。



要給孩子設立一些行為規矩規範,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要從小到大為孩子制定永遠不可違背的規矩,你這個規矩是合情合理通人性的,如果不合情合理他們就會反對。


什麼樣的規矩是「規矩」呢?


比如,從小到大,我母親都有一個對我要求的「規矩」,就是每天早上去上學以前,要把地給掃乾淨,把床上的被子給疊起來,沒有商量餘地的,不做好就不要去上學,我就只能做。


所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的每一天,這件事情就沒有變過,沒變過的結果就是我養成了非常好的習慣。


不要忘了,這樣的一個習慣,背後延續了另外一個未來對孩子的成功來說極其重要的能力,就是有條不紊的能力,而有條不紊實際上是一個人能做成事情很重要的能力環節。


再比如,我兒子大了,上網比較多,而且他們學校要求全部用電腦寫作業,這樣一來,我發現如果他上網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就給他定一個「規矩」:


第一,可以上網;


第二,上網的時間要控制,除了上網用電腦做作業以外,剩下來上網看其它信息、查東西等的時間不準超過一個小時;


第三,由於打遊戲很容易上癮,所以原則上嚴禁用電腦打遊戲。每個禮拜都可以打一次遊戲,我給他買了用電視機接上的動態立體遊戲,他可以把同學們帶過來玩遊戲,但是電腦不能玩;


第四,他有自己的書房,但任何時候房門都不用關上,我隨時進去都能看到他,而且他的書桌不能背對門。我不是要窺探他的隱私,而是因為在這個年齡必須監督他,因為有些網上的東西是不能看的。


我兒子知道這個「規矩」是不能違背的,對我說:「我要把門鎖上了,你能拿我怎麼辦?」我說:「那還不簡單嗎?一腳就踹進去了嘛!」


當發現這個「規矩」,是他完全不能破,破了以後會有嚴重後果的時候,他會一直遵守。


當然,規矩定得要合理,我覺得我的規矩定的對現在的兒子來說是合理的。他在看網上的視頻時,有時候我也會停下來,問幹什麼呢,爸爸跟你一起看看嘛;但是倒過來,如果走過去說,你怎麼又在看視頻了?你的家庭作業還沒有做完呢?還有沒有自覺啊?你說,孩子後面是什麼反應?那一定是崩潰性反應,但是我們的很多父母就是這樣對孩子說話的。


再一個當定好規矩以後,夫妻兩個一定要一致,不一致的話是很容易被孩子利用的。


孩子從一歲開始,就知道如何利用父母之間的不同,來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這是生物性所決定的,更別說小學和初中的孩子,太容易通過察言觀色來怎麼樣,有的孩子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還會挑起父母之間的不和。


在讀書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再壞也壞不到哪裡


有人問我,你從小到大為什麼能夠喜歡學習呢?是天生喜歡學習嗎?這不是天生的。我們村上小孩沒有一個考上大學的,就我考上了,原因什麼呢?因為我從小喜歡讀書。


大家都問你父母都不認字,為什麼你喜歡讀書呢?跟我母親對我的期望有關係。我三四歲的時候,我母親說你長大以後要當個先生。在我母親心目中,當農民太辛苦了,她希望我這樣生活——變成一個白面書生,不用干農活,還能拿上公糧,當時就是這麼一個概念。


我母親自己不認字,為了讓我當先生,只有一個概念,那就是你就要讀書。所以,從小到大我母親從來不給我買任何玩具。當時我母親養五頭豬,賣的錢歸自己家裡所有,零花錢用在我身上的只有一項——買書看。


我四五歲時給我買連環漫畫,五歲以後已經認識了五六百個中文字,已經自己開始讀小兒書了,我到六年級就可以讀《水滸傳》了,家教的影響就在這兒。



儘管我父母沒用他們讀書的行為來影響我,但是我讀書的時候他們每一次都鼓勵我。只要我開始讀書,家務事就可以全部放到一邊去了。


我為了躲避家務事,就會假裝讀書,我一假裝讀書,就真的讀進去了。所以,你會發現,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如果說合理的話,並且給予鼓勵,這個孩子很大一部分會沿著要求成長。


所以,你就明白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多大。像我母親,我四歲時就說希望我當一位先生,她就創造了一個隨時隨地讀書的環境。


我給公司的女性員工定了一個要求,生了孩子以後,必須堅持每天讓孩子讀書,並且喜歡上書,不少人照做了。因為我發現,孩子只要從小到大是在讀書的環境中間長大的,這個孩子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就這麼簡單,所以讀書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從小一天到晚就是吃好的東西,要什麼給什麼,爺爺奶奶拎著孩子到處亂逛,亂買零嘴,這樣長大的孩子,長大了也好不到哪裡去。



父母對孩子傳遞情商和逆商,比傳遞任何東西都重要


大家稍微想一下,大學畢業以後進了社會,學習能力儘管依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抗打擊能力!這就是逆商,是一個你能夠面對失敗毫不在意,並且面對某種有風險的或者需要突破的事情,你也敢於去嘗試的一種心態。


我這樣的心態,可以從我高考考三年看出來。這個心態我覺得非常好,我能看到自己的進步,這個很了不起。


其實我的命挺不好的,第一年因為當時中國整體上英語水平比較差,所以大專錄取分數定在了40分,但是我考了33分,第二年大專錄取分數線提高到60分,但是我考了55分,總是差那麼幾分。這樣很痛苦,但我還是去考第三年,因為我認為在農村待下去一輩子就完蛋了。


其次,我覺得我看到了我的進步,33分、55分,第三年就是77分,77分無論如何就能進大專了。我當時目標就是進大專,把農村戶口轉成城鎮戶口,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小小的理想,但是沒想到第三年英語分數出來,我考了95分,所以我就進入北大了。



你有受挫折能力,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話,你就會走到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高度。


今天為止我站在這兒,我認為儘管我搞不了頂尖的科技創新,因為這個真的需要頂尖的智商,但是在人文社科方面和語文方面我用努力補上來了。補上後,情商和逆商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你有逆商時,你會發現人生當中出現的很多困境、痛苦、失敗,甚至是在為你未來一個更大的目標在做準備。


讓我們的孩子們有這樣的胸懷不太容易,但是我們大人是應該有這樣胸懷的。一旦有這樣的胸懷,就不會太在意你孩子的成績是班裡第一名、第二名,上的大學是北大還是南大,還是東大的。


因為孩子的命運是由多層因素組成的。你就會關注到,你的孩子有沒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擊,打擊以後還能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你的孩子有沒有情商,跟人打交道是不是特別流暢,做人做得非常到位,贏得周圍朋友的信任,這種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我的逆商能力加上情商能力,再加上我通過自己勤奮彌補的智商的不足,最後做成了我今天的一些事業。


在座的父母,你對孩子傳遞情商和逆商,比傳遞任何東西都要重要,先不要要求孩子考一個好大學,不要讓他出國,這些東西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情商和逆商這樣的本領傳遞出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