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駕崩後,嘉慶皇帝為什麼再也不能恢復大清帝國的盛世

憶城千年行 發佈 2020-01-08T20:17:44+00:00

讓我們從以下一組數字進入19世紀初的大清帝國。1800年,帝國人口達到3億,法國人口2744萬,英國人口1500萬左右。1800年,帝國GDP占世界的35%,歐洲占28%,美國占0.8%對中國人來說,這組數據很容易引爆內中的興奮點,如果當時的人也能「有幸」目睹,心情想必更甚。


讓我們從以下一組數字進入19世紀初的大清帝國。

1800年,帝國人口達到3億,法國人口2744萬,英國人口1500萬左右。

1800年,帝國GDP占世界的35%,歐洲占28%,美國占0.8%

對中國人來說,這組數據很容易引爆內中的興奮點,如果當時的人也能「有幸」目睹,心情想必更甚。他們會更加堅定的相信,先帝爺(乾隆)雖於上年駕崩,但帝國的強盛依舊能夠持續,天朝上國的輝煌無人能敵。

龐大的數字總是能讓人們失去精確的判斷力,幸好有一個事實為我們可能發熱的頭腦潑了一盆冷水。那就是白蓮教起義。

經過6年的不斷鎮壓,白蓮教起義才被打壓下去,但此時朝廷已花掉軍費2億兩,這筆錢相當於4年的財政收入。等於嘉慶以帝國信用的方式,向百姓預支了4年的賦稅。

對最高領袖來說,這類事件或許不能馬上觸動他敏感的神經,但一件事情的發生,讓他猛醒——祖宗的盛景實際上已經遠去。

1803年閏2月20日,嘉慶從圓明園返回皇宮。此時,原內務府雇員,現失業者陳德,仗著臉熟,帶著15歲的大兒子陳祿兒大搖大擺地走進紫禁城,潛伏在神武門旁順貞門外西廂房的山牆後。

當嘉慶的鑾輿進入順貞門時,陳德開始了他的刺殺行動,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捉拿。

事後嘉慶知曉,這原本是不應發生的一件悲劇。陳德背後並沒有反清的秘密恐怖組織,他之所以刺殺嘉慶,無非是生活困頓,活著沒意思,想圖個痛快的死法。

這是個案,但顯然不是孤立的。像陳德這樣的失業者乃或生活困難者又何止一人,其背後必然隱沒著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清帝國已無可避免地走上了衰敗之路。而作為這個世紀的開端,1800年,註定成為全面衰退的前夜。

嘉慶皇帝雖然有心復振帝國的榮光,也深知問題的根結所在,他曾作詩罵那些庸碌無為、貪贓枉法的庸吏和貪官:

「滿朝文武著錦袍,閭閻與聯無分毫;一杯美酒千人血,數碗肥羹萬姓膏。人淚落時天淚落,笑聲高處哭聲高;牛羊付與豺狼牧,負盡皇恩為爾曹。」

但是可惜,身處當日的帝國,他不可避免地還是跳不出虛假的景象,以為一切的問題都是暫時的,天朝上國的光輝會永遠普照自己與億兆子民。誰讓他是中國的皇帝!

或許通過簡單的對比,我們對於東去的帝國背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會比本文開篇所敘的那些「令人驚嘆」的數字更具衝擊力。

1800年,在帝國最富庶的江南,尤其是現在的上海,最普遍的紡車依舊是從元代就有的一手三紗紡車,通過技術進步,動力也從手搖改為腳踏,熟練工每天操作10小時,可產紗8兩。

1800年,英國的棉紡業已有300座以捲軸紡紗機為產生工具的紡織廠。這種紡紗機無需人工操作,以水力為動力,不僅產量是中國紡車的數十倍,而且紡出的紗堅韌而結實。

與中國式紡車幾百年都是一個模樣不同的是,英國的紡紗機更新換代極快,同年,由童工出身的塞繆爾·克隆普頓發明,性能遠超捲軸紡紗機的走錠精紡機被600家工廠裝備。

1800年,英國年產煤1500萬噸,而中國方面,直到1936年,這個數字才達到400萬噸。

何以出現如此懸殊的差距?一種可能的解釋或許能解開我們的疑問:工業需求的缺乏導致中國煤炭工業的滯後。事實上,此時的帝國依舊是一個「農業的系統」。

1800年,英國擁有蒸汽機321台、5210匹馬力,25年後,這個數字猛增到1.5萬台,37.5萬匹馬力;1844年,英國鐵路已經長達2235英里。帝國方面更無法比擬。

我們似乎不應該因為這種遺憾事情的存在,就肆意指責帝國的首腦。但是有一點,嘉慶帝應該背負起應有的責任。

當他有機會接觸西方人,就應該向他的先祖康熙一樣,去了解並積極的學習那些的確先進也的確有用的「奇巧淫技」。但是他學錯了榜樣,以乾隆的方式與英國使臣阿美士德爭執於禮儀問題,以致貽笑大方。

帝國能夠自圖振作的時間委實不多, 1800年,距鴉片戰爭只有四十年。在那之後,是接踵而來的150年的苦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