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與和平的陰影面

海綿地 發佈 2020-01-08T20:23:19+00:00

勝利與和平一直在被我們所稱頌,但從歷史的長河看,有時候和平的代價卻是長期的落後和被欺壓,而勝利也不一定意味著繁榮與穩定。我把勝利與和平所帶來的的負面結果稱為陰影面。

勝利與和平一直在被我們所稱頌,但從歷史的長河看,有時候和平的代價卻是長期的落後和被欺壓,而勝利也不一定意味著繁榮與穩定。我把勝利與和平所帶來的的負面結果稱為陰影面。

(歡迎討論並留下寶貴見解)

一、勝利下的陰影


說到羅馬,我們都知道的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可見當時羅馬的基礎建設之強大。但你不知道是,羅馬建立與公元前510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了。

羅馬的國家制度很先進,她既沒有採用希臘的市民民主,也沒有施行斯巴達人的軍事獨裁,她採用了雙執政官和參議院制度,由參議院決定國家的大小事務。參議院由富人階層和普通市民階層共同組建,但時代局限性在於,表決權不一致。儘管如此,這項制度已十分先進,所有人都為國家感到驕傲,因為他制定了法律,保護每一名市民不受專治的侵犯,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正式的法律審判,沒有罪證,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先進的國家制度,完善的法律和驕傲的人民,帶來的必然是繁榮的發展和國土的擴張。一場戰爭接著一場戰爭,一次勝利接著一次勝利。到公元前120年,羅馬已占領了地中海沿岸所有國家,將地中海變成了「Mare Nostrum」,即:「我們的海!」


戰爭的紅利首先是戰利品。由於參議院話語權掌握在富人階層手中,大量的戰俘轉化為奴隸為富人階層勞動或出售。而作為戰場主力的普通人民卻兩手空空,同時由於被迫連續出征,無數人在戰爭中受傷、殘廢。戰爭結束返鄉後,田園荒蕪或債台高築。由於戰爭接連獲勝,奴隸充裕,大莊園運營成本越來越低,而普通人民無法出售自己產品,土地被大地主廉價收購,且無處出賣勞動力,生活困苦不堪。

普通民眾和富人階層對立越來越嚴重,最後在被處死3000多名抗議者後,羅馬參議院分裂成兩派,就像歷史學家薩盧斯特記載的:「一切都變成了兩派,共和國在兩派之間走向沒落。」

這就是勝利的陰影面。

二、和平下的陰影


鄭和下西洋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被稱為人歷史上最早的大規模海上探險,至今仍被我們稱頌。鄭和最遠到達過紅海,離地中海只差一個蘇伊士運河。從此中國開始了長達400年的閉關鎖國

中國閉關鎖國的理由就當時來看,也並無錯誤,「為了防止倭寇的襲擾」。倭患,是當時明朝沿海地區的頭等難題,也成就了俞大猷、戚繼光的顯赫聲名。

中國市場就當時而言也足夠大,完全當得起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人民生活平穩、安定。雖然也經歷了明清兩朝的更替,但是和之前的1000年一樣,日子還是一樣過,只不過皇帝換了一撥又一撥。

但此時的西方呢?

14世紀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17世紀到18世紀的啟蒙運動,18世紀到20世紀的工業革命。人民在覺醒,制度在創新,科技在進步,而中國在和平的懷抱中,已被這個世界遠遠的甩在身後。


其實,中間有幾次我們是有機會跟上這個時代的,但是和平的溫柔鄉麻痹了我們的神經。正像1793年,乾隆皇帝給英國國王的致函中表露的:「爾雖遠隔重洋,卻以謙卑之心,求學我只文明,並派遣特使呈上信函,表爾對我天朝有敬仰之意,誠願得我之文化,然我國之風俗與爾截然不同,難以移植貴國享用... ...朕對貴國物品無有需要。我天朝物產充裕,在國土以內並無匱乏之憂。無必要以我之物從蠻荒之國交換貴國物品。」就這樣,東方的雄獅再次閉上了眼睛。而50年後,英國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一段長達100年的屈辱史就此展開。

這就是和平的陰影面

三、有時候人亦如此

羅馬在一次次勝利中走向沒落,明清在和平中走向屈辱,人亦如此。


有多少大學生考入名牌大學後沉溺遊戲不能自拔,有多少年輕人抱著不錯的收入準備安享晚年。而今天的時代要比以前變化更快,中興公司的突然死亡,華為目前仍面臨生死危機,2019年小米這家中國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也喊出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口號。國有企業在持續深化改革,部分地區公務員已取消編制。處在這個湍流的時代,河中沒有一塊石子是安全的,我們不應被一次勝利沖昏頭腦,也不應躺在成功的溫柔鄉中,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求知慾和好奇心,儘管你腰纏萬貫,我們仍需為生存而戰。

如果今天你被公司解僱了,你還能靠什麼維持現在的生活呢?而解僱你,可能只在老闆一念之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