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研究稱跑步可以將死亡風險降低27%,該怎樣為健康去跑步?

派隊體育 發佈 2020-01-08T20:43:46+00:00

近日微博熱搜反覆話題出現#一周跑一次步可減少早死風險#,再次將跑步是否有益於健康引起廣泛討論。多數人開始跑步的契機都是,認為跑步可以幫自己變得更健康。但實際上,總有質疑的聲音不斷發出,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跑步是導致受傷(如跑步膝、足底筋膜炎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微博熱搜反覆話題出現#一周跑一次步可減少早死風險#,再次將跑步是否有益於健康引起廣泛討論。

多數人開始跑步的契機都是,認為跑步可以幫自己變得更健康。但實際上,總有質疑的聲音不斷發出,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跑步是導致受傷(如跑步膝、足底筋膜炎等)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傳言說,跑步百利唯傷膝。跑步究竟是好是壞,我們業餘跑者應該怎樣跑步,就是我們要討論的內容。


01 跑步對健康是否真有益處

通過查找大量資料,發現跑步不但能健身還能健腦,比如:

當我們跑步時,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和「內啡肽」等神經遞質,可以讓我們變得更開心,且能起到天然止痛藥的作用;

此外,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 20% 的全科醫生會在治療抑鬱症時,推薦跑步作為替代藥品進行輔助治療;

2014年,美國貝勒醫學院的 Grace Hsiao-Wei Lo 博士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無論年齡大小,只要進行有規律地跑步,都不會增加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反而還會減少發生膝蓋疼痛的幾率;

《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一份刊載於世界第五大學術期刊《SAGE Jornals》上的研究報告指出,普通人只要長期堅持每次跑步15分鐘以上,記憶力會有顯著提高,而且可以預防老年痴呆;

哈特福德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馬拉松運動員的跑步習慣讓他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

美國心臟病專家在2017年的研究成果中顯示,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研究對象54人中多數跑過上百場馬拉松比賽,且平均壽命81歲。跑步,降低了跑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並延長了他們的生命大約三到六年。


02 跑步,存在那些風險

上述數據和實驗無一不在證明——跑步,絕對是一項對人體有益的運動。

我們必須承認跑步有很多好處,但也不能否認的是,只要是運動就會有受傷的風險,不管是業餘跑者還是專業的長跑運動員。國內也曾做過關於跑步傷病的統計,2016年初,愛燃燒聯合虎撲跑步、上海跑步者發起了一份問卷調查,有來自34個省市、10725個跑者參與此項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5.7%的跑者表示自己沒有任何傷病。這個比例並不意外,放眼全球,跑步受傷比例依然高達80%以上。《哈佛大學報》的一項統計數據也表明:每天跑步人群的受傷比例竟然高達80%-85%。

——跑步主要受傷原因

一般來說,跑者受傷的傷害通常可以分為兩類:訓練錯誤和過度使用。

當你過快地增加里程、強度、速度或是沒有給身體足夠休息時間的時候,很容易發生訓練錯誤(包括跑姿錯誤、力量訓練錯誤等等)。

過度使用可通過數據發現,在跑步愛好者群體中,約有50%-70%的跑步損傷表現為過度使用性損傷。跑步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損傷問題,主要原因就是過度使用,即:跑步過多、休息過少、跑姿偏差,從而導致運動負荷超出了關節的適應能力。

——跑步一定會受傷嗎

據統計,跑步確實是田徑項目中受傷比例最高的運動。

但這是否意味著,只要跑步就一定會受傷?如果跑步不容易受傷,那為什麼有些專業的長跑運動員卻總愛受傷呢?

國外運動網站 Athletes』 Performance 的物理治療師 Sue Falsone 說:「只做單一運動且過量的時候,受傷的幾率也會隨之升高。」

對於那些專業的長跑運動員而言,雖然從表面上看,相較於大眾跑者,他們的力量更強、體能更好、跑姿更標準、訓練方法也更科學。但由於他們平時面臨的比賽任務繁重,訓練量及訓練強度都遠非一般跑者所能承受和想像,因此他們身體所面臨的負荷和壓力也就更大,訓練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如果被忽視,都會增加受傷幾率。

更何況就算是專業的長跑運動員,由於自身身體條件、能力、訓練情況等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會存在力量弱(特別是核心力量)、技術有問題、訓練不科學(熱身、拉伸不夠,恢復不足等)的情況,這些原因都有容易導致受傷。

其實,許多優秀運動員經常受到傷病困擾,並不是因為訓練不科學,也不是因為後勤和醫療保障不夠,從某種程度上可理解為,這是運動訓練到達人體極限導致的必然結果。


03 如何降低跑步受傷

總的來說,與短跑、跳躍等爆發性項目,以及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項目相比,長跑並不屬於損傷較多的運動,出現的損傷也相對較輕。長跑中的大部分損傷是慢性疲勞積累的結果,也就是運動後微細結構的損傷不斷積累,最終形成慢性損傷。

想要減少損傷,既要控制訓練負荷造成潛在風險,又要通過訓練來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預防傷病的能力,兩方面都缺一不可。

事實上,優秀的長跑運動員所追求的是全面的身體能力,而並非單純的跑得快和跑得多。因為全面的身體能力才是跑得更快、更多、更健康和更持久的基礎。

以馬拉松運動員為例:理想的跑者能力金字塔應該是,馬拉松的專項耐力在頂端,中間是各種跑步技術,底端則是關節的靈活性、穩定性和核心控制。對於跑者而言,除了專項的耐力和跑步技術以外,我們也應該專注於提高我們關節的靈活、穩定和核心的控制,以防止受傷,而這些又往往是跑者們最容易忽視的部分。

良好的關節靈活性可以幫助跑者更好的掌握跑步技術、降低受傷風險以及提高運動表現力。很多運動傷害其實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訓練和熱身予以避免,而加強柔軟度的訓練,就是減少運動傷害的重要方式之一。頂尖的運動員都會非常注意自己的柔軟度,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提升柔軟度可以有效減少運動中出現的傷病。

國內女子馬拉松第一人李芷萱在每次訓練完之後,主教練李國強教授都會幫她拉伸20~30分鐘,以幫助李芷萱快速恢復、降低受傷的可能。

核心控制的關鍵在於力量和穩定性,他們的作用在於讓跑者跑得更穩、更快、更省力,更不容易受傷。二十多年前,你很難發現有頂級的跑者花精力在訓練他們的腹部肌肉上,而今天,它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們的教練反覆向我們灌輸核心肌群的重要性。」跨欄世界冠軍 Lolo Johnes說,「我們一直堅持這方面的訓練。」這是因為,如果你沒有強健的核心肌群-腹部、下背部和臀部的肌肉,你就不可能跑出你最好的成績。

除了拉伸,還需要強化力量,特別是針對跑步運動的專項力量,跑者所需要的專項力量有別於健美的舉重力量。力量訓練的主要作用是,可以為跑者在衝刺、長時間地維持最有效的跑步動作,提供必需的穩定性、動力和耐力。

大量大強度的訓練也是一把雙刃劍,必須堅持系統科學的訓練方法。我們之前曾反覆強調:正確地跑步不會讓你受傷,錯誤地跑步才會增加受傷機率。總之,認清自己的特點、堅持系統科學的訓練、循序漸進、不要貿然挑戰極限,傷病才會越跑越少,不會越跑越多。

如果你想知道具體的做法,那就是:打下良好的體能基礎、重視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加強核心控制、用正確的動作模式進行跑姿強化和力量訓練。

最後,希望所有愛跑步的人都能夠一直輕鬆、無傷的跑下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