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願者:關愛留守兒童 一封家書寄深情

華山網 發佈 2020-01-08T21:01:50+00:00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按照中國傳統,過年和團圓分不開,人們對新年的期待不僅為了辭舊迎新,更是為了與家人團圓歡聚,而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們——留守兒童,同樣是孩子,父母卻在遠方,同樣是花朵,卻因父母不在身邊,缺少了親情的澆灌。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按照中國傳統,過年和團圓分不開,人們對新年的期待不僅為了辭舊迎新,更是為了與家人團圓歡聚,而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們——留守兒童,同樣是孩子,父母卻在遠方,同樣是花朵,卻因父母不在身邊,缺少了親情的澆灌。他們新年最大的願望莫過於有父母的陪伴,而這個簡單的心愿卻並不一定能夠實現,7日上午,來自西安培華學院的幾名大學生志願者,用他們的方式,為臨渭區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孩子們帶來了溫暖。

記者:有沒有做夢或者夢到過想像過爸爸媽媽?

楊雨情:沒有。

記者:家裡有沒有他們的照片?

楊雨情:有一兩張。

記者:那你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兒?

楊雨情:不知道。

眼前這個可愛的小女孩是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學生楊雨情,她從不到一年級開始就跟弟弟一起在這裡上學,一轉眼,今年她上六年級,弟弟讀三年級。而在這五年的時間裡,她跟弟弟再也沒有見過爸爸媽媽,在她的記憶里,父母的樣子很模糊,以至於楊雨情和這裡的大多數的孩子一樣,早已對父母沒有了概念。

記者:有沒有幻想過爸爸媽媽來看你們?

楊雨情:沒有。

記者:那你每天生活都是怎麼過的在學校?

楊雨情:在這裡有張老師陪我們,所以我不需要他們。

記者:快過年了,你同學都跟爸爸媽媽一起,你也不會想他們嗎?

楊雨情:沒有,我有我奶奶。

這是來自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一個孩子的心聲,在她的眼裡,仿佛除了口中唯一的家人「奶奶」和「張老師」,再沒有其他人會在意他們。所以在她們看來在年關將至的日子裡,跟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他們殊不知,在20公里外的臨渭區,有一群挂念著他們的朋友已經悄然來到了他們身邊。

精彩的魔術表演讓孩子們大開眼界,也讓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熱鬧了起來。給孩子們表演魔術的是家住臨渭區的賈博濤,是一名西安培華學院大三的學生。

今天他召集了幾名校友一同來到了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看望這裡的孩子,他們有的用自己的獎學金給孩子們帶來了學習、生活用品,還有的利用各自的專業特長,自籌設備,為孩子們拍攝了漂亮、帥氣的寫真照。給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記者:這些哥哥姐姐是不是會經常來跟你們玩?

楊雨情:是,經常來跟我們玩。

記者:那你喜歡他們嗎?

楊雨情:喜歡

記者:為什麼?

楊雨情:他們可以像爸爸媽媽一樣陪我們,但是我的爸爸媽媽不會。

賈博濤:因為我當時在渭南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個渭南志願者服務隊,參加暖冬行的時候,我就是志願者代表去走訪留守兒童之後,就對我深有感觸,在我進入大學之後,就想呼籲更多的大學生,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這些孩子。

「一封家書」,是賈博濤和同學們策劃的一個命題,讓這裡的孩子給外出打工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寫一封信。孩子們紛紛開始在信紙上,寫下了對家人的思念。而記者看到更多的,則是孩子們寫給自己的一封信,雖然從信上看不出他們對親情的渴望,卻讓人看到了孩子的無比堅強的一面,這也讓前來的大學生們感觸頗深。

臘林濤:我覺得小朋友應該跟我小時候的童年是一樣的,結果來了之後,他寫給家人的信裡邊能夠流露出他對爸爸媽媽的一種思念,我自己都是特別心酸的,包括看到他們的學習環境,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們需要我們這些愛心人士、在校學生,需要社會上的一些關懷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幫助。

記者看到一位孩子在書信中寫下的一段文字「願,生活明朗,萬物可愛,人間值得,未來可期!」,也正是有許多像賈博濤這樣的愛心志願者,在用實際行動,共舉社會之力,關愛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讓他們的未來真正可期。

賈博濤:因為我也是一個大學生往社會青年轉變的一個過程,我想從一個大學生志願者身份往社會志願者身份的轉變,去把公益事業做的更長更久。

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負責人 張芳玲:他跟我聯繫後非常感動,我說這麼多年大學都應該畢業了吧,他還記著這的孩子,今天他們用他們的獎學金給孩子們買了禮物,在新年到來之前,還給孩子拍張照片,給孩子留個成長的紀念,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題材,我也代表孩子們對培華學院的大學生表示感謝。

《東秦百姓》記者:南鑫 雷潔瓊

編輯:李輝

初審:郭晶

終審:高紅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