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市博物館之《龍虎山戰國崖墓群出土文物展》

攝影師於兵 發佈 2020-01-08T23:19:38+00:00

鷹潭市博物館位於鷹潭市湖西路四號,又名「中國道教文物收藏館」。成立於1984年,2000年8月市政府報請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國道教協會同意建立新館。


鷹潭市博物館位於鷹潭市湖西路四號,又名「中國道教文物收藏館」。成立於1984年,2000年8月市政府報請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國道教協會同意建立新館。

博物館共設置有四個展廳,一展廳《龍虎山戰國崖墓群出土文物展》;二展廳《中國道教精品展》;三展廳《角山商代窯址出土文物展》;四展廳為臨時展廳。

《龍虎山戰國崖墓群出土文物展》 以鷹潭龍虎山戰國崖墓群出土文物為主要展覽對象,集中展示了古越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器具。

懸棺葬,又名崖葬,崖墓,它是古代世界的一種極其特殊喪葬方式。這種奇特的葬俗,是將棺木置於懸崖絕壁之上,其置棺方法,或是利用天然洞穴,或用人工開鑿洞穴,或是鑿孔安樁,還有的是利用兩個臨近的斷崖之間架設橫木,棺置於齊上,形成懸棺。龍虎山懸棺喪葬的年代,其上限為春秋戰國時期,成為懸棺之源。

展廳由華夏仙都,洞天福地,歷史文獻,塵封瑰寶,千古吊棺之謎等組成。

江西龍虎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級風景區, 也是華夏道教第一山。

代表春秋戰國時期陶器工藝的最高水平的席紡篩紋「印紋硬陶罐」。

羊獸圖形陶罐

1979年,江西省博物館考古隊和貴溪縣文物陳列室對仙水岩崖墓群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聯合發掘工作。在這次發掘中,共清理了18處鷹岩墓,發掘了棺木37具,較完好的人骨架16副。出土了陶器、原始的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紡織品、紡織具、樂器等220件。這些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珍貴文物。

龍虎山崖墓出土兩把十三弦桐木古琴(圖中),這是迄今中國所見最早的弦樂器。目前長達1.70米,琴首魚尾各有13孔相對。底部由音箱版,以引起共鳴效應。

行懸棺葬的人們認為,人死後,靈魂仍在。因而把死者葬在絕壁高崖之中,就是讓死者儘快離開人間,變成鬼神,好造福於活著的人們。他們認為;人必有家,鬼也要有家,岩洞就是鬼的家;人必穿衣,鬼也要穿衣,故隨葬品「衣裘之多,文繡必繁」,人需要吃飯,鬼也要有酒有食。故隨葬品有大量日常器皿,這之中有溫酒的獸首提陶盉,飲酒用的青瓷杯,青瓷碟,木案等石器。

懸棺葬中出土的紡織器材

在懸棺葬中出土的紡織構件和紡織品中,有我國最早的斜織機和印花織物,這一發現將我國成熟的紡織機械史將其從東漢提前至戰國時期。專家們根據已發現的部件,初步繪出了一部斜織機草圖。這種可以手腳並用的斜織機械不僅大大提高了紡織效率,其織物的品質也更加精細。

由於龍虎山崖墓下臨深淵,地處絕壁,懸棺是怎樣安放上去的,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個謎,龍虎山崖墓也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產生了種種神話傳說:有人說這洞裡的東西,是神仙用金絲線吊上去的;也有的說這洞是裝的是無字天書、金銀財寶。當代考古學家郭沫若也發出了「船棺真箇在,遺蛻見崖看」的的感嘆,表示無法用科學解釋崖墓的遺憾。為了解開這個千古之謎,龍虎山管理局懸賞重金,卻至今沒有得到一個入情合理的解釋。

龍虎山崖墓群,為研究古越民族的族俗、經濟活動、文化特徵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同時對於研究東南亞地區懸棺葬的源流、傳播路線、民族遷徙和文化融合等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

《角山商代窯址出土文物展》 集中展出了2000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江西鷹潭角山商代窯址出土文物,文物類型齊全、數量眾多。  

角山窯址位於鷹潭市月湖區,童家鎮大塘徐家村北窯址,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角山窯址的年代為距今約4000年左右的夏商時代,它是迄今所見中國先秦時期最大的窯廠,性質為專業性陶器商品生產基地。

第一部分;陶說。陶器發明人,有女媧,神農氏,堯舜兩帝還有寧封子。寧封子被後人奉為「陶聖」「陶神」。

第二部分,得天獨厚的窯業基地。角山大窯廠處於狹長的童家河二級台地上,台地為衝擊型台地。其土質適宜制陶,不遠處還有高嶺土山,高嶺土大大增強陶皮的剛性。其台地前沿有一條古河道,保證其制陶用水,周邊丘陵起伏提供了燒窯的燃料松柴,通過古河道注入的信江,又為窯業生產,外銷提供了水運便利。

第三部分,八百紅紅火火年。夏商時代大窯廠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先秦時期最大最早的專業性制陶基地和貿易型的大窯廠,窯廠經營達800年之久。

角山窯場制窯工藝流程。

高嶺土是一種非金屬礦產,是一種以高嶺石族粘土礦物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細膩,又稱白雲土。因江西省景德鎮高嶺村而得名。

夏商時期飲酒之風盛行,商紂王因整日飲酒作樂而亡國,成語「酒池肉林」說的就是這段歷史背景。角山窯生產的各式酒器,正是滿足於當時社會市場的需求。

陶瓷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之所以被英文譯為-China。原始瓷應是首當其功,如果沒有它的出現,便沒有後來光怪陸離的瓷器,原始瓷器的造型勁健有力,顯示陽剛之美,質樸醇厚的泥土就是她的靈魂和血脈。

角山板栗山遺址出土的商代原始瓷。

角山板栗山遺址出土的商代印紋陶片。

角山窯址的歷史價值;中國先秦時期最大窯廠,中國早期瓷器重要燒制地點之一,中國首先使用高嶺土與普通粘土摻和原料的窯廠,中國燒造高端產品幾何印紋硬陶的重要窯廠,中國刻劃符號兒發現最多的地點。

神秘的刻劃符號兒

角山窯址出土的許多陶瓷器的口沿內外、手把上、器底部刻劃著多種多樣的刻劃符號,考古工作者已經整理出來的有2500多個,比全國其他商周遺址出土的刻劃符號總和還多,實屬罕見。專家們將這些符號初步劃分為:表數類、標識名號類、文字類、其他類,並對它們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考證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這些刻劃符號是當時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用汗水和心血澆鑄的,是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彌足珍貴的資料。

《精品展廳》紅色記憶-鷹潭革命歷跡展。鷹潭是一塊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土地革命時期,這裡爆發了威震贛東北的周坊暴動,在方誌敏,邵式平,黃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領導下,這裡成了贛東北的第二塊革命根據地。

紅軍用過的馬燈,手搖打火機等。

1933年農曆5月7日晚。文藝戰士在餘江縣畫橋楊家戲台演出方誌敏寫的《年關鬥爭》這齣戲。演出結束後,宣傳隊遭到了保安團圍攻,在突圍中犧牲七人,兩人負傷。8日早晨,保安團將扮演者農民團團長「張三'的演員壓到戲台示眾。白狗子們的槍托和棍棒像雨點般落在張三身上,張三就這樣被活活打死在戲台之上。

紅色風暴-周坊的怒吼。

周坊暴動,鷹潭首次農軍暴動。

周坊暴動發起人-邵忠(1898-1931)邵棠(1905-1929)。

方誌敏親自指揮的著名戰鬥-橫山大捷。1931年4月10日,方誌敏率領的紅十軍,分兩路從橫山徐家對面的山頭深山塢向徐家包抄過來。經過激烈的戰鬥,紅軍消滅了國民黨省保安團一個營,繳槍20多支,俘敵20餘人,大獲全勝。

贛東北的第二塊革命根據地。

贛東北紅軍主力與中央紅軍在上清會師。打通了中央蘇區與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聯絡道,對鞏固中央蘇區起了重要作用。

《中國道教精品展》 展示了道教的祭祀法器和道教徒日常生活用品,為後人了解道教提供了直接的材料。 

中國唯一的道教文物收藏館,收藏有天師鎮宅靈符和陽平治都功印 https://www.toutiao.com/i676910415615098931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