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準有效地搭建文章的邏輯框架

寫作教練peter 發佈 2020-01-08T01:06:44+00:00

作者/皮特老師很多新手在寫文時,通常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根本不提前寫好邏輯框架和找好素材。他們有經驗,有方法,會先確定好主題,然後再搭建整體框架,其次再尋找對應的案例和理論做支撐。


作者/皮特老師

很多新手在寫文時,通常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根本不提前寫好邏輯框架和找好素材。這樣做會導致以下幾個問題。

(1)寫著寫著思路就斷掉了,然後就不知道從哪繼續寫下去。

(2)容易寫跑題,有的甚至是離自己的核心觀點十萬八千里。

(3)邏輯嚴重不清晰,一度會出現混亂的情況,難有說服力。

但作為老的寫作者,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有經驗,有方法,會先確定好主題,然後再搭建整體框架,其次再尋找對應的案例和理論做支撐。

這樣做好前期準備,寫起來就完全不一樣,你文章的觀點更明確,邏輯會更清晰,論證更精彩,完成的速度自然也更快。

這樣你的文章寫出來之後,才有吸引力和說服力,讀者的滿意度會更高。

因此,對於任何一個寫作者,都要學會搭建文章的邏輯框架。

01 確定核心觀點

萬事開頭難,難在哪呢?在於確定核心觀點,也就是主題。

一篇文章一旦主題確定下來,就有了寫作的方向。這時候,你再根據主題搭建框架,就清晰多了。但如果主題確定不下來,那麼就很難構思邏輯。

那如何來確定核心觀點呢?

其實,不難,這個核心觀點就是我們對發生的一些事件,去尋找一個我們認為對讀者有益、有幫助的知識點。

比如,之前在看吳軍的《格局》一書,拿一本書的內容來深入探討「格局」。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就極其想寫「格局」這個選題。

正好這一段時間吳軍的這本新書在熱賣,各平台都在主推,想借勢來寫一下這個話題。自然會有更多讀者來閱讀、學習、理解,甚至是轉發。

有了這樣的事件和熱點關鍵詞做銜接,寫出來就更有傳播力一些。反之,你單純寫「格局」這個話題,如果沒有切到一定的事件做基礎,作為新媒體文章,吸引力自然低很多。

談到「格局」一詞,大家都知道大格局有諸多體現和好處,但我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作為核心立意。於是列出了三個方向:生意做多大,格局就有多大;格局決定布局,布局決定結局;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3個跡象。

經過自己的一番深入思考後,直接寫大格局的好處,可能沒辦法觸動到讀者。其中的原因就是,這是一種順向思維,符合讀者思考的慣性。

於是,我就換了一種思路,切到了格局大的跡象上來,確定了標題「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3個跡象」。

從這個主題出發,我腦中就有很多想法了,也冒出了不少的關鍵詞,寫起來自然簡單多了。

對於新手來講,著手一篇文章,先要確定這篇文章的主題,有了主題就算有了方向。

寫文方向就像一盞燈塔,指引著你往哪寫,寫什麼,寫成什麼樣。

一篇文章什麼最重要?當然是立意。

古人講: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這句話就是突出立意的重要性。立意就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當你讀到一篇文章的立意時,就感覺到這個作者的價值觀和生命層次。

因此,寫文時必須先確定立意,再開始搭建整體框架和尋找素材,這樣你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02 搭建文章骨架

我們在翻閱一本書時,通常先去找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找到了這個,然後就開始找跟這個核心思想相關的關鍵詞了。

是的,搭建文章的骨架,其實就是在思考這些關鍵詞,以及把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關係理清楚。

比如,讀《第五項修煉》這本書,我們發現了這本書的主旨是討論團隊核心學習能力的,然後會找關鍵詞,也就是要達成此需要具備的能力。

經過梳理之後,總結為五項能力: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深度匯談和系統思考。

此時,再可以細分,自我超越和共同願景屬於激發熱情和希望,心智模式和深度匯談屬於開展反思性交流,系統思考屬於理解複雜事物。

如果你要寫讀完這本書的心得復盤,框架一下子就出來了,分為三大模塊、五項能力,文章的骨架就極其明顯。然後,你根據這個框架來寫,全文邏輯極其清晰。

因此,搭建文章的骨架實則就是,圍繞核心觀點理清相關的論證關鍵詞,把一個核心觀點進行細化拆分,拆分成多個部分來做細化論述。

比如,我寫《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3個跡象》這篇文章,在搭建框架時,就思考與格局跡象相關的核心關鍵詞,仔細思考過後,劃分為三個模塊:人生格局、命運格局、心智格局。

理清楚這三個模塊後,就開始做細化的延展,分為這三個部分:人生格局:主動拓展人生方向;命運格局:盡人事,仍需聽天命;心智格局:仰望天空,腳踏實地。

搭建文章的骨架,是需要進行系統思考的,也傾向於複雜性思考了。關於文章骨架的關鍵詞思考,給大家分享三個重要的思考方向。

拆分:把核心觀點拆分成幾個部分論述?

關聯:要理清楚關鍵詞之間的關聯,是並列、遞進、對比,還是轉折?

說服:列出的關鍵詞是否充分具體,且小標題的打磨是否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再拿《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3個跡象》這篇文章舉例,首先我思考要拆分成幾個部分論述?經過仔細思考後,拆分成三個部分:人生格局、命運格局、心智格局。

再理清楚這三個關鍵詞之間的關聯,仔細分析之後,是並列關係,又帶有一部分的遞進。最後,再思考這三個部分論述得是否充分,並且來打磨小標題的吸引力和價值感。

如果你打磨文章骨架時,擁有這樣的思考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一篇文章的邏輯關係和結構脈絡,形成極其清晰有說服力的思路。

經常這樣訓練自己寫文,還能促進你全局性的思考問題方式。時間一長,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系統思考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03 填充整體血肉

一篇文章有了靈魂和骨架之後,還需要做什麼呢?

那就要填充血肉了,血肉包括充分的案例、詳實的數據、紮實的理論等。如果文章發在公眾平台,血肉還包括圖片和視頻。

只有把這些血肉填充到骨架裡面,一篇文章才真正豐滿、立體起來,才讓讀者讀起來有感覺。

在這些血肉裡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案例,你可以全方位、多渠道來搜索精準素材。比如,常用的渠道有微信、微博、頭條、百度、知乎,還有書籍、視頻等。

但你要確保的是使用的每個案例,都要跟你的結論之間有嚴謹的因果和邏輯關係,而不是隨便找些案例進行填充。唯有如此,讀者才會覺得文章有價值感和說服力,不然他會隨時有可能從你的文章中離開。

有一個事實必須得告訴你,尋找適合且精準的案例,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要知道要找的是什麼素材;其次,要正確地理解尋找到的素材;再者,要通過多渠道來進行搜索。最後,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

比如,我在寫《吳軍:你的見識,決定你的高度》時,舉到一個「火車之父」史蒂芬孫的案例,從一個礦工成長為「火車之父」。使用這個案例是來說明「教育改變見識,見識改變命運」這個觀點。

這是我在通讀吳軍「矽谷來信」專欄搜索到的案例,當然,這是自己的閱讀積累,然後通過搜索便能得到。

又如,我在這篇文章中談到了命和運的關係,舉到了那些中大獎的人最後又把財產敗光的例子。

在裡面我談到了,在美國幾乎所有中了大獎的人,在十年內都會把幾千萬到上億的財產敗光,吳曉波在《大敗局》一書中總結的中國早期的股市冒險家們也都是如此。

使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命和運的關係,作為充分的案例和紮實的理論基礎。我是這樣來做總結的:人生不能只靠運氣好,還得要認識命的重要性,要信命和認命。

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認命則是不超越命運給你劃的線。

要相信命運,不要對自己的過去過於自信;要對命運有敬畏心,相信自己不會一輩子都是壞運氣。要發大願,多行善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相信通過奮鬥可以擁有更好的命運。

可能很多人一開始沒法理解到這個程度,這就需要個人的生活經歷、經驗和對於生命的領悟力。只有理解到了這個程度,才能精準地把它表達出來。

因此,你會發現血肉部分能夠支撐起文章的整個骨架,讓它徹底豐滿、立體起來。然後,通過你一步步的演繹和闡述,讓讀者能跟著你的思路不斷往前走,往下閱讀。

同時,也在不斷解決他心中的疑問,引發他內心強烈的共鳴。看完之後,拍著大腿說:「寫得真好。」這樣你寫文的目的就真正達到了。

當你想要書寫一篇文章時,就要按著這樣的思路來走。先確定文章的核心觀點,然後根據核心觀點搭建文章的骨架,最後再填充整體血肉。經過這三步之後,你的文章才能算是真正完整起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