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帳號日均圈粉1萬+:BBC新聞是如何做到的?|德外視窗

德外5號 發佈 2020-01-08T01:14:53+00:00

根據CommonSense Media的一項調查顯示,54%的13-17歲的美國青年受眾從社交媒體上獲取新聞,41%的受眾表示他們從網絡上和印刷媒體上獲取新聞,37%的受眾表示他們從電視上獲取新聞。

來源:whatsnewinpublishing.com

作者:Faisal Kalim

編譯:王涵

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BBC新聞(BBC News)Instagram帳號的粉絲數從440萬增至1000萬,一舉成為Instagram全球最大的突發新聞帳號之一。

從2018年4月到2019年10月,BBC新聞平均每天在Instagram上增加超過1萬名新粉絲,最多一次在一天內增加了兩萬一千多名新粉絲。

BBC新聞的助理編輯Ciara Riordan說,定期、持續發布內容是一個關鍵因素。

BBC新聞不只是符號

BBC新聞社會新聞團隊從周一到周四每天創作兩個Instagram故事(Story,通常只有幾秒):第一個是每日關鍵新聞,主要內容包括對一天重要度排名前三的新聞內容的總結;另一個故事通常是當天最有趣的新聞內容,比如可能是關於英國脫歐的講解內容,或者關於氣候變化是如何影響南極洲帝企鵝的生活。除此之外,該團隊每天還會發布6條額外推送, 既有視頻內容又有圖片內容。

Riordan向Facebook新聞計劃欄目透露:「通過測試,我們發現一天中內容推送的時間,並不能夠影響粉絲和內容觀看量的增加。我們發現,雖然大多數新聞都發生在工作日內,但是周末卻讓我們擁有很多的受眾。我們的受眾會分配更多時間,來觀看我們製作的視頻類內容,並瀏覽我們的Instagram故事內容,並會通過」向後滑動「這樣的手勢自主選擇自己要看的內容。此外,他們還會在BBC新聞的簡介頁面中,通過點擊相關連結觀看其他故事內容。

BBC新聞的社會內容團隊還表示,受眾喜歡觀看他們的Instagram故事。因此,每周五團隊都會發布一條新的關於新聞的知識小測試,來檢測受眾對一周新聞的了解程度。不少讀者都對這個小測試內容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Riordan還表示:「我們會儘可能多地藉助評論區與受眾進行互動,讓受眾能夠感受到BBC新聞不只是一個帳號和標誌,它背後實際上是活生生的人。」我們會傾聽受眾的意見,以此採取進一步行動為品牌賦值,比如最簡單的就是點讚和回復留言。」

圖註:以問答形式吸引用眾參與(來源:Instagram)

目前BBC新聞的Instagram帳號的主要受眾年齡集中在18-34歲之間,要比BBC新聞網頁端的受眾年輕很多。受眾來源前五名為美國、印度、英國、奈及利亞和巴西。

彭博社:周末要發視頻

2018年,彭博社(Bloomberg)Instagram帳號的關注用戶數量增長391%,達到150萬人。彭博社專門為周末特別策劃了視頻節目,這一視頻戰略可謂功不可沒。前彭博社資深社會板塊編輯Kevin Young表示:「周末用戶擁有更多的個人時間,視頻是吸引他們觀看的重要形式。」

圖註:彭博社官方Instagram帳號

經研究,彭博社官方Instagram帳號視頻內容的觀看量增長最快,其中,擁有最高觀看量的視頻片段來自周末的推送。彭博社官方Instagram帳號在周末推出了「五大故事」系列,篩選出每周最受歡迎的10篇文章,該系列文章的平均點擊率能達到25%。

Young表示,他們還在Instagram上用投票的形式製作簡單的問答題,吸引關注者通過滑動螢幕的簡單操作,來跳轉到網站首頁尋找問題答案。

經濟學人:

小測試和投票是提升轉化率的良方

擁有450萬Instagram用戶的經濟學人,計劃從2020年4月起追加在該平台的文章推送數量。去年9月至今,《經濟學人》每周進行約50次內容推送,而去年3月份的推送頻率還是每周4次。

Instagram 故事中的「每周薦讀」板塊是眾多新點子之一。該板塊每周日會以圖片、圖解、表格、音頻和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當周《經濟學人》雜誌上的6篇優秀文章,通過這一舉措,近半年該帳號吸引了超過100萬的新增用戶。去年十月,《經濟學人》Instagram帳號的月推薦量首次超過了領英。

註:經濟學人Instagram帳號粉絲增長情況(來源:經濟學人)

對於《經濟學人》雜誌來說,小測試也是他們愛用而且是經常會用的形式。經濟學人Instagram編輯Rial Jones對此表示:「每周製作關於新聞性的小問答,這個行為我們已經堅持很多年了,事實證明,這個形式是我們引流效果最佳的方式之一。」

此外,很多出版商會經常使用Instagram的多重調查(multi-poll)功能。Rial Jones指出,「該功能讓我們擺脫了雙向選擇的限制,用戶參與度實現有效提升。 」

據SocialBakers報導,《經濟學人》最高互動量的帖子擁有12.9萬點讚量,這條推送的內容是票選搞笑野生動物攝影獎獲獎作品。

圖註:《經濟學人》Instagram帳號上互動點讚量第一的內容(來源:Instagram)

Instagram:

媒體接觸數字原生民的有效途徑

各大世界級出版機構對Instagram的不斷投入,讓我們意識到Instagram或者說社交媒體確實是當前媒體宣傳的重要方式之一。對出版方來說加強他們的Instagram帳號管理十分必要,因為這是他們接觸數字原生用戶的有效方式。根據Common Sense Media的一項調查顯示,54%的13-17歲的美國青年受眾從社交媒體上獲取新聞,41%的受眾表示他們從網絡上和印刷媒體上獲取新聞,37%的受眾表示他們從電視上獲取新聞。

另據一項Piper Jaffray 的調查發現,Instagram已經成為了現在青年人手機上一款幾乎標配的社交軟體,84%的美國青年表示他們每月至少使用一次該軟體。此外,有近64%的青年人表示「看到圖片和視頻形式所展示的新聞內容,能夠讓他們更好地了解重要的新聞事件」,僅有36%的青年人表示他們傾向於閱讀或收聽新聞內容。

註:美國年輕受眾的新聞消費習慣調查(來源:Common Sense Media)

觸及這些年輕受眾是《經濟學人》的目標。故事編輯Lucy Rohr表示,「我們的社交策略就是將《經濟學人》的新聞報導呈現給廣大的年輕讀者,否則我們很難接觸到他們。」

對於中國媒體來說我們的陣地更多的是在微博、微信平台上,這些平台上聚集著眾多的年輕受眾群體,是觸及年輕受眾的最佳渠道。雖然平台不同但運作理念是相通的,借鑑這些世界級媒體機構的Instagram運作策略不失為一種提高社交媒體運作能力的妙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