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都城史話·東漢卷》之21:少年即位的漢和帝和竇氏專權

野叟雜談 發佈 2020-01-08T01:49:04+00:00

漢和帝劉肇是漢章帝的第四子,建初七年被立為太子,章和二年漢章帝去世後,漢和帝即位,年僅十歲。漢明帝勃然大怒,罷免了竇穆等所有竇氏家族的人,下令除了竇融可以留在京師洛陽以外,其他人都趕回原籍。

漢和帝劉肇是漢章帝的第四子,建初七年(82年)被立為太子,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去世後,漢和帝即位,年僅十歲。十歲的小皇帝顯然無法處理朝政,遂尊漢章帝竇皇后為太后,由太后臨朝聽政,從而開啟了東漢外戚專權的局面。

史書雖然稱竇太后「有才色」,但畢竟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才幹。漢章帝去世後,竇太后被推到政治舞台的核心,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娘家人來統治江山。竇太后出自河西望族,王莽末年竇融割據河西地區,當隗囂政權被消滅以後,竇融主動獻出河西之地,因而受到了光武帝劉秀的器重,被任命為大司空。光武帝還通過聯姻的方式來安撫竇融,竇融的兒子竇穆娶了內黃公主,竇融之侄竇固娶了涅陽公主,竇穆的兒子竇勛還娶了東海恭王的女兒沘(bǐ)陽公主。在光武帝的功臣集團中,竇氏家族的榮耀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的。但是竇融晚年對宗族疏於管教,違法亂紀的事情時常發生,為此漢明帝還專門下詔責讓竇融。但竇穆等人依然倚仗權勢,請託州郡,干亂政事。漢明帝勃然大怒,罷免了竇穆等所有竇氏家族的人,下令除了竇融可以留在京師洛陽以外,其他人都趕回原籍。不過竇穆等人剛上路不久,才走到位於洛陽西側新安縣的漢函谷關,漢明帝就赦免了他們。竇融也很快就在憂懼之中去世了。竇融去世後,竇穆等人絲毫不知悔改,反而說了很多牢騷話。這些話傳到漢明帝那裡以後,漢明帝沒有再原諒他們,最終竇穆和兒子竇宣在平陵縣的獄中死去,竇勛也死於洛陽的監獄之中。竇氏家族很快就從飛黃騰達走向了衰敗。

不過,在竇氏家族的這次危機之中,竇固卻得以倖免。竇固本人比較謙遜,而且也的確有卓越的才幹。漢明帝即位後,竇固先後被任命為中郎將、奉車都尉,在對北匈奴的戰爭中立下了卓越的戰功。在東漢奪取西域控制權的過程中,竇固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就此,竇氏家族開始第二次崛起。漢章帝即位以後,涅陽公主被尊為長公主,竇固也官拜九卿。而且因為竇固熟悉邊事,一旦遇到一些邊防事宜,漢章帝就與竇固商議。

竇氏家族的真正崛起,則要從竇勛的女兒被選入宮開始。建初二年(77年),竇勛的兩個女兒被選入宮。第二年,竇勛的長女被立為皇后,次女也被封為貴人。到建初七年(82年)竇勛被平反,追封為安成思侯。竇皇后很善於宮廷鬥爭。宋貴人所生的皇子劉慶被立為太子,竇皇后誣陷宋貴人「挾邪媚道」,結果宋貴人自殺,劉慶也被廢黜為清河王。不過,竇皇后始終沒有生育,她把梁貴人所生的劉肇收為養子,還逼死了梁貴人姐妹。此後,「宮房惵(dié,恐懼)息,後愛日隆」。(《後漢書》第416頁)

漢章帝去世後,竇皇后被尊為竇太后,臨朝聽政。整個竇氏家族的權勢達到了頂峰,竇太后的兄弟也都飛黃騰達。早在漢章帝還在世的時候,竇太后兄長竇憲的權勢已經是炙手可熱。竇氏被立為皇后,竇憲就很快由郎官升任侍中、虎賁中郎將,他的弟弟竇篤也被任命為黃門侍郎。一時之間,連諸侯王、公主以及陰氏、馬氏等外戚,也都對他們兄弟敬畏三分。竇憲看中了沁水公主在洛陽附近的一處莊園,以非常低的價格購買,沁水公主不敢招惹他們,只能忍氣吞聲。

有一天,漢章帝外出路過這片莊園,問到了這片莊園,竇憲一時語塞,無以應答,同時也暗中呵禁左右不准回答。後來,漢章帝了解到此事經過,勃然大怒,把竇憲召來,嚴厲地進行訓斥。漢章帝說:「你膽敢強奪公主的田園,還試圖欺上瞞下,當年趙高指鹿為馬也沒你這麼囂張!仔細想想簡直令人不寒而慄,長此以往,還不知道你竇憲要做出什麼事情來!以前永平年間,先帝經常讓陰黨﹑陰博、鄧疊三人相互糾察,所以皇親國戚都不敢違法亂紀。即便如此,先帝還經常斥責他們,認為他們的田宅太過奢侈。如今你連公主家的田園都敢侵奪,更何況普通百姓呢?你以為你是什麼?我要處置你,就如同拋棄孤雛腐鼠一般!」竇憲頓時嚇得磕頭請罪。竇皇后也立即脫去皇后的服飾向漢章帝謝罪,並一再為竇憲求情。漢章帝怒氣漸消之後,命他把園田歸還公主。這次雖然沒有治竇憲的罪,但此後漢章帝對他再不授予重權。

章和二年(88年)竇太后臨朝後,把哥哥竇憲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布誥命;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的侍衛;弟弟竇景、竇瓌(guī)均任中常將,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這樣,竇氏兄弟便都處在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從而掌握了國家政治的中樞。

當時的太尉鄧彪是個性情謙和的人,竇憲就把他尊為太傅,名義上是由鄧彪來處理政府的日常事務。不過有什麼事情,竇憲總是先讓鄧彪按照自己的想法上書提建議,然後竇憲再去說服太后。鄧彪深知其中的厲害關係,也願意與竇憲一起演好這齣雙簧。

竇憲性情狷急,睚眥必報。先前在永平年間,韓紆負責審理竇憲父親竇勛的案件,竇憲就指使門客殺掉了韓紆的兒子,把首級拿到竇勛墓前祭祀。

漢章帝去世以後,齊殤王的兒子都鄉侯劉暢前來洛陽奔喪。劉暢是一個品行不端的人,他和步兵校尉鄧疊關係密切,後來就通過鄧疊的母親結識了太后。大概劉暢也是一個很能討女人歡心的人,太后竟然看上了他,他能經常出入宮禁。但是竇憲卻看不過去了,他怕劉暢受到太后寵幸以後會對自己的專權構成威脅,就派遣刺客將劉暢刺殺於屯衛之中。太后怪罪下來,竇憲就歸罪於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並讓侍御史和青州刺史對劉剛等人進行拷問。不久事情敗露,竇太后大怒,就把竇憲禁閉到皇宮之中。

竇憲一看,這下婁子捅大了,害怕太后一怒之下把他殺了替情郎報仇,就主動提出將功贖罪,於是就有了對北匈奴的再次征討。當時東漢國力強盛,而北匈奴則四分五裂。竇憲的這次北征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永元元年(89年),車騎將軍竇憲、征西將軍耿秉領軍出擊北匈奴。六月,大破北匈奴,斬首二十餘萬人,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次年五月,竇憲再遣耿夔出居延塞(今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東),圍北單于於金微山(阿爾泰山),大破之,俘其母閼氏(yānzhī)及名王以下四千餘人,出塞五千里。北匈奴主力被迫西遷,北單于逃亡不知所在。

有了這次輝煌的戰功,竇憲被封為大將軍、武陽侯。以前,大將軍的地位在三公之下。如今,如日中天的竇憲已經不能滿足於這樣的地位了。那些個公卿大臣們非常識趣地向朝廷提出建議,大將軍的班次地位應該在太傅之下,三公之上。大將軍的屬官中,長史、司馬的級別都是中二千石,兩名從事中郎的級別也提升到六百石。竇固、竇篤、竇景、竇瓌等兄弟四人,也都大興土木,修建了豪華的府邸。

竇憲平定匈奴,威名大盛。於是以耿夔、任尚為爪牙,以鄧疊、郭璜為心腹。當時的著名學者班固、傅毅,都被他羅致到幕府中,負責處理文章政務。這些人把攬朝政,占據要津。一時刺史、守、令等官多出其門。尚書僕射郅(zhì)壽、樂恢因為違忤竇憲之意,相繼自殺。滿朝文武無不震懾,紛紛迎合奉承於竇憲。竇篤進位特進,竇景升任執金吾,竇瓌升任光祿卿,兄弟當朝,貴重顯赫,權傾天下。而竇景尤為驕縱,他的門客也都仰仗他的勢力為非作歹。他們侵凌平民,強奪財貨,篡取罪人,搶掠婦女,搞得京都洛陽商賈閉塞,如避寇讎。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蟬,忍氣吞聲,不敢舉奏。司徒袁安見天子年幼,外戚專權,深為憂慮,言及國家大事,往往嗚咽流淚。無奈當時竇氏勢力太大,父子兄弟並居高位,充滿朝廷。除上面提到的以外,尚有竇憲的叔父竇霸為城門校尉,竇褒為將作大匠,竇嘉為少尉,任侍中、將、大夫、郎吏等職的還有十餘人。

不過事情從來都是物極必反的。竇憲自以為對大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愈加飛揚跋扈。永元四年(92年),他的黨羽鄧疊、鄧磊、郭舉、郭璜互相勾結,有的還出入後宮,得幸太后,甚至圖謀不軌。而漢和帝這時已經長大,對於竇氏家族的專權跋扈心懷不滿,逐漸與竇氏有了矛盾。漢和帝在得知了他們的陰謀後,決定有所行動。但是漢和帝身處深宮,無法與外臣接觸,他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身邊的宦官了。漢和帝得知中常侍鉤盾令鄭眾謹敏而有心機,不依附於竇氏,於是便與鄭眾商議剷除竇氏外戚。不過考慮到竇憲帶兵駐紮在外,怕他興兵為亂,漢和帝和鄭眾定下計謀後並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不久以後,適逢竇憲和鄧疊班師回洛陽,漢和帝為了迷惑竇憲,下詔讓大鴻臚持節到郊外迎接,並按等級賞賜軍中將士。等到竇憲離開軍中進城之後,漢和帝親臨北宮,下令將士們保衛南宮和北宮,同時關閉城門,逮捕了鄧疊、鄧磊、郭舉、郭璜,下獄誅死。並派人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讓他和竇篤、竇景、竇瓌都回封地去。竇憲還懷著一絲僥倖,請求到長樂宮向太后辭行,想通過太后挽回敗局,無奈長樂宮已被禁軍封鎖,根本無法接近。他密派家人帶信入長樂宮,又被門外士兵搜出。最後,迫不得已的竇憲只好帶著妻室兒女離開了洛陽。紅極一時的竇氏家族轟然崩塌,迅速跌入谷底。竇憲、竇篤、竇景到封地後,都被迫自殺。他們兄弟之中只有平時比較注意約束自己的竇瓌得以倖免,被改封為羅侯,封國在湖南。其他受株連者也都免官還鄉。永元十年(98年),曾經受到竇氏陷害的梁氏家族被赦免回到洛陽,在回洛陽的途中經過了竇瓌的封地,竇瓌被梁家所逼而自殺。一直到鄧太后臨朝,竇氏家族才被赦免。 u��<�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