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關心的35個產後護理的問題/禁忌,一文帶你全解析

母嬰放大鏡 發佈 2020-01-08T02:05:44+00:00

坐月子在我國是一項久遠的習俗,最早記載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注重產後第一餐新媽媽分娩後體內激素水平大大下降,身體過度耗氣失血,陰血驟虛,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襲。

坐月子在我國是一項久遠的習俗,最早記載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坐月子仍然意義重大。

從分娩完成到產婦肌體和生殖器官復原,一般需要6~8周。醫學上將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和產後期,民間俗稱坐月子。坐月子意味著產婦要坐臥在床。一要充分休息,調養身體,使生殖器官和肌體儘快康復;二要獲取均衡的營養,補足分娩的消耗,並滿足哺乳之需。

坐好月子關係女性一生,月子是體質的重要轉折點。小編今天就為新手媽媽們總結了月子裡35件注意事項,一定要學習呦。

一、產後24小時自我護理

順產後24小時

從產房出來那一刻起,產婦就開始坐「月子」了,這個月子過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產婦以後的身體健康。如果留下什麼後遺症,就會很麻煩。所以,新媽媽及其家屬們,提前了解產後保養和護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產後第一天很關鍵,我們就從第一天講起。

1.注重產後第一餐

新媽媽分娩後體內激素水平大大下降,身體過度耗氣失血,陰血驟虛,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襲。因此依照個人體質,「產後第一餐」的飲食調養非常重要。

產後第一餐應選擇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食物。糖水煮荷包蛋、蛋花湯、藕粉等都是最佳的選擇。等到第二天的時候,產婦的經過了休息,精力慢慢恢復,但是還是需要飲食的幫助才能讓身體恢復得更好。產後第二天就可以吃一些細軟的食物,普通的飯菜也可以吃了。

2.觀察出血量

產後出血是產婦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不管再疲乏、再虛弱,觀察自己的出血量可是新媽媽最重要的功課。

目前,在我國導致產婦死亡的第一原因仍是產後出血,產婦在分娩後兩小時內最容易發生產後出血,產後2小時出血400毫升,24小時內出血500毫升都可診斷為產後出血。產婦出血過多可導致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甚至死亡。所以分娩後仍需在產房內觀察。

此時要注意子宮收縮乏力也會引起產後出血。

因此,產婦在上廁所時應注意把衛生護墊等收集起來,不要丟棄,如出血量較多,或陰道排出組織都應及時告知醫生。

3.定時量體溫

產後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只是頭痛腦熱而等閒視之。新媽媽在產後一定要養成定時量體溫的好習慣,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就要當心。

產婦在剛生過孩子的24小時內,由於過度疲勞,可能會發燒到38℃,但這以後,體溫都應該恢復正常。如有發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置。個別新媽媽乳脹可能發燒,但隨奶汁排出,體溫將會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後仍不退燒,就可能是別的原因。

因此,新媽媽要注意觀察自己的體溫,多喝水,注意攝入營養,如果高燒連續不退就得趕緊找醫生了。

4.坐一坐,走一走

很多新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這樣其實並不好。

順產婦,產後6~8小時,可嘗試坐起來,不宜一直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不僅不利於體力恢復,還容易降低排尿敏感度。這樣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引起尿瀦留,並可能導致血栓形成。因此,如果分娩順利,產後可根據體力恢復情況,適當活動。

  • 產後24小時,就可以隨意活動了,但要避免久站、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
  • 產後8周,可逐漸恢復正常工作。
  • 產後嘗試做做輕緩的體操,這有助於形體恢復。

5.爭取時間休息

分娩過程耗盡了產婦的體力,第一天最重要的是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新媽媽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孩子換尿布,孩子一哭鬧,新媽媽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新媽媽應爭取時間休息。

6.產後儘快排大小便

順產產婦應多喝水,儘快排第一次小便。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幫助膀胱功能的恢復,憋尿時間太長,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後出血。

7.初乳不可浪費

一般來說,新媽媽產後第一天有少量粘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新生兒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應儘可能地給新生兒餵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這是所有奶粉無法替代的。

哺乳的行為可刺激大腦,大腦發出信號增加乳汁的分泌,必須要儘早哺乳,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新媽媽也可多吃一些增加乳汁分泌的食物,如花生煲豬蹄、魚湯。

8.產婦多汗應注意清潔

產後出汗量多,睡眠和初醒時更多,有時可浸濕內衣,常在數日內自行好轉,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並非體虛表現。

產婦應勤換內衣內褲和床單,居室要通風,如果不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內,產婦在空氣污濁的室內會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剖腹產後24小時

10.要少用止痛藥物

剖腹產術後麻醉藥的作用逐漸消失,腹部傷口的痛覺開始恢復,一般在術後數小時,傷口開始劇烈疼痛。為了能夠很好休息,使身體儘快復原,可請醫生在手術當天或當夜給用一些止痛藥物。

在此之後,對疼痛多做一些忍耐,最好不要再使用藥物止痛,以免影響腸蠕動功能的恢復。一般來講,傷口的疼痛在3天後便會自行消失。

11.術後應該多翻身

麻醉藥物可抑制腸蠕動,引起不同程度的腸脹氣,因而發生腹脹。因此,產後宜多做翻身動作,促進麻痹的腸肌蠕動功能及早恢復,使腸道內的氣體儘快排出。

12.臥床宜取半臥位

剖腹產術後的產婦身體恢復較慢,不能與陰道自然分娩者一樣,在產後24小時後就可起床活動。因此,剖腹產者容易發生惡露不易排出的情況,但如果採取半臥位,配合多翻身,那麼就會促使惡露排出,避免惡露淤積在子宮腔內,引起感染而影響子宮復位,也利於子宮切口的癒合。

13.產後注意排尿

為了手術方便,通常在剖腹產術前要放置導尿管。術後24~48小時,麻醉藥物的影響消失,膀胱肌肉才又恢復排尿功能,這時可以拔掉導尿管,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降低導尿管保留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細菌感染的危險性。

14保持陰部及腹部切口清潔

術後2周內,避免腹部切口沾濕,全身的清潔宜採用擦浴,在此之後可以淋浴,但惡露未排凈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每天沖洗外陰1~2次,注意不要讓髒水進入陰道;如果傷口發生紅、腫、熱、痛,不可自己隨意擠壓敷貼,應該及時就醫,以免傷口感染遷延不愈。

15.儘早下床活動

只要體力允許,產後應該儘量早下床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量。這樣,不僅可增加腸蠕動的功能,促進子宮復位,而且還可避免發生腸粘連、血栓性靜脈炎。

16不要進食脹氣食物

剖腹產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可恢復,待胃腸功能恢復後,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腸道氣體排通後,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麵、餛飩等,然後再轉為普通飲食。

二、產後護理

◎產後日常護理

17、產後不宜馬上熟睡

經過分娩的過程,產婦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力。因此,當新生兒出生後,新媽媽就會大鬆一口氣,緊接著疲勞就會襲來,很想痛痛快快地睡一覺。

但醫生主張,產後不宜立即熟睡,應先閉目養神,半坐臥,用手掌從上腹部向臍部按揉,在臍部停留,旋轉按揉片刻,再按揉小腹,時間比臍部稍長。如此反覆十餘次,可有利於惡露下行,避免或減輕產後腹痛和產後出血,幫助子宮儘快恢復。閉目數小時後就可熟睡。

18、產後第一次大小便

由於生理方面的原因,產婦在產後第一次排尿不像常人那樣容易,有的產婦不習慣在床上排尿,容易造成精神緊張,解不下小便。專家提醒產婦要重視產後第一次解小便,避免引起小便不暢甚至尿瀦留。

最好的方法是產後6~8小時主動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意方解。排尿時可儘量放鬆,最好在床上解尿,因為這時產婦要完全臥床休息。當然,無特殊情況也可以起床或入廁排尿。有的人只要用手按一按小腹部下方或使用溫水敷小腹就會有尿意。

大多數產婦經過這樣的輔助措施是可以順利地進行第一次排尿的,以後會更順利。新媽媽生完寶寶後,第一次大便也很重要的。

產婦應該多喝水,多喝稀飯,多吃帶湯水的麵條,不要吃容易導致上火的食物,以防便秘的發生。特別是對於做過會陰側切手術的產婦,本來就使不上勁,再加上便秘,結果十分痛苦,甚至影響傷口癒合。

◎產後傷口護理

19、順產產後的傷口護理

分娩時,胎兒壓迫會陰部以及醫生在助產時的操作常常會使新媽媽的陰部發生充血和水腫,有的還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撕裂或留下會陰側切的傷口。伴隨著產後惡露的排出,這些傷口很容易引起生殖系統的感染,所以新媽媽們一定要加強陰部的清洗和護理。

在醫院,一般會有護士幫助新媽媽清潔外陰,新媽媽們也可以自己增加清潔的次數,而且回家之後也要每天清洗。在清洗的時候要用溫水,並且按從前往後的順序進行。鹼性肥皂不要使用,因為陰部弱酸性滅菌環境很容易被肥皂破壞。

順產的新媽媽們經過分娩的疼痛之後,還要面對自己身體的種種變化,包括傷口。陰部組織在自然生產過程中會造成一些破壞和改變,但通常會在產後自行癒合。

如果是因為生產過程進展得太快或者用力不當所導致的陰道或會陰撕裂,新媽媽可以藉助外科修補手術加快其復原的時間。有時候為了避免發生較大範圍的會陰撕裂,產科醫生會以會陰側切的方式來幫助胎兒順利生產,一般傷口會在3~4個星期後完全癒合。

20、剖腹產產後傷口護理

大約在手術刀口結疤2~3周後,剖腹產疤痕才開始增生,增生期大約要持續3~6個月左右,纖維組織增生才逐漸停止,疤痕也逐漸變平變軟,顏色呈暗褐色。這時疤痕會出現痛癢,尤以刺癢最為明顯,特別時在大量出汗或天氣變化時,常常感到刺癢得想要抓破疤痕。所以,剖腹產護理時要特別注意:

1. 傷口要勤換藥,保持傷口和周圍清潔乾爽。

2. 傷口要勤換藥,保持傷口和周圍清潔乾爽。

3. 保護好手術後刀口的刀痂,過早揭痂會把尚停留在修復階段的表皮細胞帶走,甚至撕脫真皮組織,刺激傷口出現刺癢。

4. 休息時最好採取側臥微屈體位,以減少腹壁張力。

5. 可在醫生指導下,塗抹一些外用藥,如膚輕鬆、去炎松等。

6. 隨時保持疤痕處清潔,及時擦去汗液,不要用熱水燙洗。

7. 拆線後,要避免劇烈運動、身體過度伸展或側屈。

8. 適當改善飲食,多吃水果、雞蛋、瘦肉、肉皮等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富含胺基酸的食物。切忌吃辣椒、蔥、蒜等刺激性食物。

21、產後乳房護理

哺育新生兒是母愛的體現,母乳餵養是新生兒的最佳方式。凡是身體健康的產婦,都應以母乳餵養自己的孩子。

有不少產婦,孩子生下後便拒絕哺乳,代之以人工餵養,為的就是保持乳房的原有形態。請不必擔心,只要保養得法,乳房不會下垂。哺乳期間應注意以下幾點:

22、產後要早吸吮。

分娩後30分鐘,母嬰裸體皮膚接觸並讓新生兒吸吮30分鐘以上。早吸吮有利於早分泌乳汁、多分泌乳汁,也有利於乳房的健康和子宮的收縮。大多數婦女在產後第二天就可從乳頭臍出少許乳汁,叫做初乳,以後由於哺乳的關係,乳汁的分泌量日見增多。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正確的餵奶方式,一般常用坐式、側臥式、環抱式等。正確的餵奶姿勢有利於防止乳頭疾病的發生。根據新生兒需要隨時哺乳。每次餵奶後應將乳汁排空。

  • 哺乳時不要讓孩子過度牽拉乳頭,每次哺乳後,用手輕輕托起乳房按摩10分鐘。
  • 每日至少用溫水洗浴乳房兩次,這樣不僅有利於乳房的清潔衛生,而且能增加懸韌帶的彈性,從而防止乳房下垂。
  • 乳罩選戴鬆緊合適,令其發揮最佳提托效果。
  • 哺乳期不要過長。孩子滿10個月,即應斷奶。
  • 注意新生兒口腔衛生,如有乳頭破損,要停止餵奶並及時治療。
  • 哺乳期婦女應注意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增強全身抵抗力,減少乳腺炎的發生。一旦發現乳腺炎要及時去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 堅持做伏地挺身等擴胸運動,促使胸肌肉發達有力,增強對乳房的支撐作用。

24、產後惡露正確處理

產後,產婦的陰道會流出類似經期的血,但量稍微多一點,此即所謂「惡露」。子宮收縮會幫助惡露排出。

惡露的排出量受幾個因素的影響,例如由較長時間的臥姿改變成為立姿,則惡露流出量增加,所以許多產婦經過一夜的休息後,早上發現惡露量增加許多。如果惡露一直持續流出,或者再出現紅色惡露的現象,即表示子宮復舊不全,或者是發生感染的現象,一旦子宮受到感染,則排出來的惡露會有惡臭味。

一般而言,產後2~3周子宮頸便完全閉合,屆時惡露也即將停止。如果產後3~4周惡露仍然持續著,那麼有待進一步檢查其原因的必要。

一般惡露處理的方法如下:

1) 將脫脂棉或棉紗剪成5厘米大小,煮沸消毒後浸泡在2%的硼酸水或來蘇液體,或浸泡在稀釋1000倍的消毒皂液中即可。隨之將消毒過的脫脂棉裝進容器中,以便隨時使用。脫脂棉或棉紗煮沸時間只需5分鐘即可。

2) 更換脫脂棉時(排便、排尿後),一定要先洗過手。擦拭便尿時,要由外陰部向肛門方向。如果反之,會使肛門部的雜菌帶進分娩時留下的外陰部傷口中,進而引起感染,不可用同一塊消毒棉紗擦兩次,每擦一次更換一塊。

3) 消毒後要墊上新的布巾和脫脂棉,藥布應墊在最上面,不然的話,棉屑會沾在外陰部上。隨後纏上工字帶或月經帶。

產後個人衛生

25.產後注意外陰清潔

產後務必注意外陰清潔,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產後3周內,子宮要排除惡露,陰道、子宮頸、外陰及子宮內創面尚未癒合,外陰及肛門周圍常有血跡穢濁,產婦稍不注意衛生,就會發生創面感染,引起生殖器炎症。

產後須用消毒紙墊外陰,一般商店賣的消毒紙消毒不徹底,最好再用高壓鍋蒸10分鐘。產婦勤換內褲,勤洗滌,每日宜用溫開水或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淋洗外陰。產婦不能穿化纖織物的內褲,因不吸水,不透風,使外陰部潮濕,刺激皮膚,引起外陰瘙癢等。

一旦外陰發生紅、腫、痛、癢的症狀,可選用中藥水淋洗。配方:苦參20克,土茯苓30克,野菊花20克,用水洗凈,煎水去渣或淋洗或坐浴。

26.產後洗澡注意事項

產婦分娩後代謝旺盛,汗腺分泌十分活躍,大量代謝的廢物留於皮膚表面,影響哺乳時的衛生,也影響產婦的情緒。因此,產後做好個人衛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產婦,3日後體力恢復,可開始淋浴。會陰有傷口以及剖腹產者腹部有傷口的產婦,產後1周內不宜洗澡,待拆線後再洗澡,但可擦澡。

產婦洗澡時應注意:

  • 洗澡水不要過熱(34℃〜35℃),以防全身、皮膚血管過度充血,造成頭部供血不足而頭暈。
  • 洗澡或擦身(澡)時,室溫不要太低或過高。夏季一般室溫就可以,冬天以26℃較為合適。
  • 洗澡最好採取淋浴,不要盆浴。因為盆浴時,污水容易流入陰道,導致感染。沒有淋浴條件的,可用臉盆裝水往身上邊澆邊洗。如用溫開水坐浴,最好在5000毫升水中加入1克高錳酸鉀,達到滅菌的作用。
  • 洗完澡後應立即擦乾,以免著涼。
  • 產後前幾日洗澡,最好有人陪伴,以免發生暈厥。淋浴時不要空腹,以防發生低血糖。
  • 不宜洗澡的產婦,可採用擦澡方式解決衛生問題,但平時要勤換會陰墊和內衣內褲。

27.產後洗頭注意事項

產後7天以後基本恢復就可以洗頭了,產後不能洗頭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大量出汗,加之產後汗液增多,會使頭皮及頭髮變得很髒,並有不良氣味。

根據研究表明,產婦通過洗頭、梳頭,可去掉產婦頭髮中的灰塵、污物,保持衛生清潔,避免引起細菌感染;可刺激頭皮及頭皮上運行的經絡,使產婦的心情舒暢;可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增加頭髮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避免脫髮、髮絲斷裂或分叉,使頭髮更密、更亮。

產後產婦只要健康情況允許,就可以洗頭,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洗頭時可用指腹按摩頭皮,洗完後立即用吹風機吹乾,避免受冷氣吹襲。

2) 洗頭時的水溫要適宜,不要過涼,最好保持在37℃左右。

3) 一般來講產後頭髮較油,也容易掉頭髮,不要使用太刺激的洗髮用品。

4) 洗完頭後及時把頭髮擦乾,再用干毛巾包一下,避免濕頭髮揮發時帶走大量的熱量,使頭皮血管在受到冷刺激後驟然收縮,引起頭痛。

5) 洗完頭後,在頭髮未乾時不要結辮,也不可馬上睡覺,避免濕邪侵入體內,引起頭痛和脖子痛。

6) 不要去美容院洗頭,那裡往往冷氣較強,而且美容師也不一定立即給產婦吹乾頭髮,容易發生受涼。

28.產後保持臉部清潔

產後皮膚保養,最重要的是洗臉。早晨洗臉,只要將夜間面部分泌的雜質清除乾淨即可,可以使用香皂洗。在手上揉出泡沫後,輕輕抹在臉上按摩。對於皮脂分泌較多的T形部位,尤其要注意仔細清洗。

晚上洗臉時,要將洗面奶和香皂配合起來使用。因為白天堆積在皮膚上的灰塵會堵塞毛孔,為了讓皮膚在晚上充分休息,可以採用這種雙重洗臉的方式。

產後,皮膚敏感要避免使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洗面用品。應選擇適合自己皮膚的香皂,用溫水多洗幾次,將肥皂水充分洗凈,最後再用涼水清洗。

29.產後保持口腔清潔

臨床上經常可見產婦在月子裡不刷牙,認為刷牙會使牙酸痛,鬆動,甚至會使牙脫落,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反而帶來壞處。產後坐月子期間,進食富含維生素、高糖、高蛋白的營養食物,尤其是各種糕點和滋補品。

它們都是含糖量很高的食品,如果吃後不刷牙,這些食物殘渣長時間地停留在牙縫間和牙齒的點隙,溝凹內,發酵、產酸後,促使牙釉質脫礦(脫磷、脫鈣),牙質軟化,口腔內的條件致病菌趁虛而入,導致牙齦炎,牙周炎和多發性齲齒的發生。

為了產婦的健康,產後不但應該刷牙,而且必須加強口腔護理和保健,具體方法為:餐後用漱口水漱口,早、晚用為了產婦的健康,產後不但應該刷牙,而且必須加強口腔護理和保健,具體方法為:餐後用漱口水漱口,早、晚用溫水刷牙。

另外,還可用些清潔、消毒作用較好的含漱,在漱口或刷牙後含漱。每次15毫升左右,含1~2分鐘,每日1~5次。含漱後15~30分鐘內再漱口或飲食,以充分發揮藥液的清潔、消炎作用。

30.產後要經常梳頭

梳頭可刺激頭皮,促進局部皮膚血液循環,防止脫髮。產婦不要用新梳子梳頭,因為新梳子的刺比較尖,不小心會刺痛頭皮。最好用牛角梳,可起到保健的作用。梳頭時要慢慢地梳,邊梳邊按摩,不要等到頭髮很亂,甚至打結了才梳,這樣容易損傷頭髮和頭皮。最好在產前把頭髮剪短,更便於梳理。

產褥期要適當活動

31產後不宜長時間仰臥

經過妊娠和分娩後,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韌帶變得鬆弛,子宮的位置可隨體位的變化而變化,如果產後常仰臥,可使子宮後位,從而導致產婦腰膝酸痛、腰骶部墜脹等不適。因此,為使子宮保持正常位置,產婦最好不要長時間仰臥。

早晚可採取俯臥位,注意不要擠壓乳房,每次時間20~30分鐘,平時可採取側臥位,這種姿勢不但可以防止子宮後傾,還有利於惡露的排出。分娩後幾天起,早晚各做一次胸膝臥位,胸部與床緊貼,儘量抬高臀部,膝關節呈90度。

32、產後坐立有講究

分娩以後,因為身體的巨大變化,也因為日夜為寶寶操勞,許多產婦都感到肌肉酸痛、渾身疲乏。這個時候,保持正確的站、坐姿勢非常重要。

懷孕期間,體型的改變會改變身體的重心,減弱肌肉的力量,增加體重,使韌帶變得柔弱。生產以後,身體重心又驟然改變,這時就要重新調整自己以適應這種狀況。保持良好的姿態意味著身體各部分的平衡,當肌肉維持某項姿勢時,它所需要耗費的力量是適中的。

新媽媽站立時,體重均勻地分配在雙腳上,維持膝蓋的柔軟度,使它們不會因站直而僵硬。同時收縮腹部,並將臀部向內與向下縮,有助於矯正骨盆的姿勢。坐時,也要收縮腹部,挺胸抬頭,以保證適當的調整。

33、產後應早下床活動

民間有種說法,認為「坐月子」要整天臥床休息,其實這對產婦有害無益。產婦在經歷了分娩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感到很疲勞,因此要注意休息。

同時,產婦也要進行適當的活動。一個健康的產婦(包括做了小的手術如側切等),在產後24小時即可下床在室內活動,早下床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的癒合,有利於子宮收縮和惡露的排出,從而減少感染的機會;同時,還可促進腸蠕動,以及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復,使大小便通暢;此外,還可減少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機會,促進盆底肌肉、筋膜緊張度的恢復等。

我們提倡早期下床活動,指的是輕微的床邊活動及產後保健操等,並不是過早地進行體力勞動。在產後6周內,嚴禁提舉重物和較長時間的站立或蹲位。勞動過早、過重,得不到適當休息,不僅會延長全身康復的過程,還可能發生子宮脫垂。因此,產褥期既不能長期臥床,也不能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

34、產後第一次性生活的時間

產後,女性的身體處於非常敏感的狀態。與產前相比,陰道粘膜變薄變弱,會陰切開部位仍留有傷口,性生活不合理,很容易導致細菌感染或引發出血症狀。產後4周接受定期檢查時,最好向醫生諮詢這方面的知識。檢查時,子宮的恢復狀況;惡露的情形,會陰切開縫合部位的癒合狀況等都要一一查清。診斷結果表明一切恢復正常,則可以開始過性生活。剖腹產者應於產後三個月後開始性生活。特別注意,在還有惡露的情況下,要絕對禁止性生活。

◎做好產後檢查

整個懷孕過程所產生的生理變化,將於產後坐月子期間逐漸恢復,在孕婦保健手冊中,把產後檢查也列入整個懷孕過程就診的最後一次,就是要提醒產婦們產後檢查的重要性。

生產後6周至2個月內就可返院回診,最好是挑選沒有陰道出血的時候進行產後檢查。

35、產後檢查的主要內容

病史詢問

  • 關於是否哺餵母乳、月經重新開始來潮、異常惡露或陰道出血、外陰搔癢與白帶、排便習慣等。

內診

  • 檢視傷口癒合情形、子宮頸口是否外翻、子宮復原的程度等。
  • 產前沒有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者可以順道採樣,否則很可能又拖了好幾年都不去看婦產科。
  • 臨床上常見的問題包括陰道感染、子宮頸糜爛、子宮復原不良、子宮後屈、子宮或卵巢腫瘤、痔瘡等。如果在懷孕期間發現過相關病變、併發症,亦應一併加以追蹤處理。

了解寶寶情況

  • 寶寶睡眠情況,大小便次數及狀況,臍部是否乾燥等。

諮詢與衛生教育

  • 最好平時就記下臨時想到的疑問,就診時請教醫護人員。

來源:羅立華《月子要燉補:月子護理與營養全書》中國人口出版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