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罷工已創25年最長紀錄,本周事態或繼續升級:馬克龍的養老金改革究竟為何阻力重重?

每日經濟新聞 發佈 2020-01-08T02:08:01+00:00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研究員、中國歐洲學會法國研究會副秘書長彭姝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馬克龍提出的《法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綱領》是近20餘年來少見的大力度改革方案,「過去歷任政府主要以調參數的方式溫和地改,這次直接瞄準了制度結構」。

每經記者:唐如鈺 每經編輯:肖芮冬

1月6日,由法國養老金制度改革引發的法國全國性罷工進入第二個月,同時也進入至關重要的一周。本周法國政府與各大工會間的新一輪談判將開啟。

這場被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強調將讓退休制度更透明、更公平也更具備財政可持續性的養老金體系改革,觸碰了法國政治改革的雷區,也牽動著社會各界的神經。雖然,法國當局一直強調旨在更加公平和緩解因養老金體系而日益加重的財政赤字。但最新的民調顯示,大多數法國人仍支持抗議運動。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研究員、中國歐洲學會法國研究會副秘書長彭姝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馬克龍提出的《法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綱領》是近20餘年來少見的大力度改革方案,「過去歷任政府主要以調參數的方式溫和地改,這次直接瞄準了制度結構」。

此外,亦有分析人士指出,無論談判結果如何,法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大方向都是不可逆的,「當下的法國需要這樣的動作,以緩解日益嚴重的養老金虧空和財政赤字」。

亮「手術刀」的改革

彭姝禕向記者強調,與90年代之後法國歷任政府溫和的「修修補補」相比,本次馬克龍改革直接「劍指」養老金「多軌制度」,旨在解決二戰以來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給國家財政「鬆綁」。

具體而言,本次改革主要包括逐步取消現行的42個特殊退休制,建立全民統一退休制(設按工資指數和工作年限計算的退休權利積分制),維持62歲的法定退休年齡,但同時確立64歲為「均衡年齡」,預備逐步過渡,以保障退休金來源和制度的可持續,並逐漸與歐盟接軌等舉措。

與全球大部分國家採取的基礎養老保險「雙軌制」不同,法國施行的是「多軌制」。雖然,現行制度多達42種,但總體而言仍可歸為四大類:第一是覆蓋私有部門薪金雇員的「總制度」;第二是覆蓋農業主和農業工人的農業制度;第三是覆蓋自由職業者和自僱傭者的「非工非農制度」;最後則是以覆蓋公有部門和准公有部門為主的「特殊制度」(註:「特殊制度」下又有不同的行業制度)。

四大種類制度之間的待遇不同,尤其是「特殊制度」和其他相比存在著繳費年限較少、退休年齡偏低、待遇水平較高等福利特權。例如20世紀,海事、鐵路交通、能源電力系統的工人,因其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惡劣而享有提前退休的權利;同樣芭蕾舞演員因職業的特殊性也被允許在40歲左右開始領退休金。此外,教師、芭蕾舞演員等職業均可以職業生涯最後6個月的工資來計算最終養老金水平。

「特殊制度」的設立是為保護與保障艱苦行業工作者的福利和晚年生活,這是政府政策公平的體現。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殊制度多設立於二戰前後,當下的科技技術相較於從前大部分艱苦行業早已不再艱苦,而一部分「特殊群體」正在成為「特權群體」。

此番「奶酪」被動後,在工會的組織下,法國掀起了這場25年以來歷時最長、近百萬人規模的全國大罷工。

除逐漸取消「多軌制」外,此次改革的另一大核心即是要設立全民統一按工資指數和工作年限計算的退休權利積分制度。由於該舉措是針對所有法國民眾的,因此也引發了更多的擔憂——一方面,工會擔心這會使人們工作更長時間,領取更少的養老金;另一方面,律師、醫生、飛行員等群體則擔心自己所在行業的退休儲備金還可能被「掠奪」(註:法國各自行業設有退休機構繳納分攤金,從業者退休後從自己所屬行業機構領取退休金。為了保證向統一的單一退休體制過渡,改革方案預計要從各種現存退休體制收取與各個體制剩下要支付的退休金相當的儲備金。)

如此,馬克龍政府的改革計劃也引起了「特殊制度」之外民眾的不滿。據法國諮詢公司Elabe最新一份民調,三分之二的法國人反對「基準」年齡措施,53%的受訪者支持繼續罷工。此外,43%的受訪者認為,政府要對當前危機負責。國際市場調研公司Ifop的另一份民調則顯示,55%的法國人不希望政府改革到底,當下支持罷工的比率比反對罷工的高。

與此同時,雖然馬克龍政府一直強調旨在推行更公平的政策,讓更多人受惠。但一位名叫Chloe的小學教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其當下薪資收入較低、難以儲蓄,只能靠現行「特殊制度」按計算退休前6個月的薪資優勢得到豐厚的退休金,若改革新政實施,其未來的退休金將大幅縮水。

有分析人士即指出,「這是一次必要但不完美的改革計劃」。彭姝禕則預計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馬克龍政府會與工會達成一系列的妥協,並出台相應的補充、過渡政策,以及採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闆法」等,「事實上一些妥協已經在達成,比如將飛行員、芭蕾舞演員例外」。

「迫在眉睫」,不得不改?

聲勢浩大的反對浪潮和膠著的談判之下,法國政府對於改革的態度卻並未鬆動。2019年12月31日,馬克龍在新年前夕的傳統講話中表示,他希望政府能儘快與工會就改革達成妥協,但前提是不違背部長們制定的原則。1月7日,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亦公開表示,他對法國實行全民養老金制度的原則是「堅定的」,同時對實現這一目標所涉及的方法持開放態度。

對於法國強硬的態度,彭姝禕表示,雖然對養老金制度「動刀」是馬克龍競選時許下的承諾,但也是一場已不得不為之的改革。

一直以來法國作為高社會福利國家,其養老金制度有鮮明的收入調節與財富再分配功能,在防止老年貧困方面有突出作用,並能較好地保障社會公正。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顯示,2018年法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貧困率為4%,遠低於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12%。此外,法國養老金替代率較高,有統計表明,法國社會養老金對收入替代率約在70%左右,而這一數據在經濟發展更健康的英國和德國則分別為53%和46%。

因此,也被許多人調侃為最幸福的退休制度。但這樣的「幸福」是以持續加重政府財政負擔為代價。

彭姝禕就指出,現行的法國養老金制度具備高依賴、高替代、高赤字的特點。一方面,法國社會高度依賴「現收現付」的公共養老金制度(即第一支柱)——有統計表明,2005年公共養老金占法國民眾個人養老總收入的87%,這一數據在同期的德國為70%,英國則不足50%。另一方面則是高依賴、高替代率也為法國養老金體系和政府財政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尤其是在歐洲社會人口結構失衡以及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的衝擊之下,法國養老金體系顯得尤其脆弱,法定養老金陷入長期收不抵支的困境,靠政府財政「買單」。

2018年.法國養老金支出已占GDP比重高達13.8%,遠高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7.5%的平均水平;同時,也讓法國本就嚴重的財政赤字雪上加霜。2018年12月菲利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便表示,預計法國2019年預算赤字將為GDP的3.2%左右,超過歐盟規定的3%上限。

2014年法國退休指導委員會發布的《法國退休金的發展與前景》中就指出,除非對養老金進行持續改革,否則即便是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即失業率顯著下降、經濟顯著增長),現行的養老金體制最多也只能維持15年。

歐盟則屢次點名批評法國,並且明確要求法國對財政赤字大戶——養老金制度進行結構性改革。德國媒體《西部日報》更曾毫不留情地諷刺道:法國的養老金制度總體上是慷慨的,但問題是法國是否負擔得起?

如此,馬克龍此時大刀闊斧斬向陳舊的法國養老金體系,既是履行其競選承諾,也是在進行一場已迫在眉睫的改革。

政治「雷區」,艱難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馬克龍已經對稅收、勞動法和福利制度做出了「不受歡迎」的改革。但事實證明,養老金改革是最具挑戰性的。

截至目前,這場全國性罷工已進入第36天,持續時間已超過1995年歷時一個月的「勞工騷擾」,25年前的那場罷工迫使當屆政府放棄了對國家退休和醫療體系的改革。

事實上,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受經濟持續低迷、在職人口與退休人口比例持續下降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法國養老金日漸陷入虧空嚴重,難以持續的窘境。歷任政府均想效仿英、美對養老金制度進行結構性改革,建立健全第二、三支柱,國家養老金體系更為均衡、合理,但效果均不理想。

彭姝禕就表示,「一直以來養老金均是法國改革的雷區,屬於一碰就炸的話題」。

90年代以來法國歷屆政府已對養老金制度進行過7輪改革。早在1995年,時任總理阿蘭·朱佩試圖把前任政府針對養老金制度的改革拓展到公共部門的「特殊制度」,但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反對浪潮後宣告失敗,也間接導致了改革者日後的下台。

此後,鑒於改革傷筋動骨,阻力巨大,難以推動,朱佩之後的政府均把改革的主調定為調整繳費率、退休年齡、待遇水平等技術參數,希望通過這些比較「溫和」的技術手段,達到使養老金制度可持續的目的。

此次,馬克龍政府頒布的新計劃除了要建立更加統一、透明的制度,減輕政府財政重擔外,也被視為在為第二、三支柱的發展爭取更多空間。「改革後,國家的責任減少,個人的責任增加,也會促使法國民眾為退休做更多的規劃。」彭姝禕說道。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