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有兩句話爭議很大,讀懂之後,才會了解其中的大智慧

小播讀書 發佈 2020-01-08T02:23:32+00:00

在莊子第四篇的《人間世》中,莊子還說:「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意思是說,注重內心修養的人,不受喜怒哀樂的情緒波動影響,知道有些事情無可奈何,就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這才是德的最高境界。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我們今天繼續分享莊子的道家思想。

在莊子的第三篇《養生主》中,莊子提出了一種頗受爭議的思想,莊子說:「吾生也有崖,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意思是說,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隨無限的知識,一定會很疲憊。

在莊子第四篇的《人間世》中,莊子還說:「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意思是說,注重內心修養的人,不受喜怒哀樂的情緒波動影響,知道有些事情無可奈何,就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這才是德的最高境界。

這兩篇中的兩句話,很多人認為莊子的道家思想消極避世、不思進取,但真的是這樣嗎?莊子是不主張求知上進嗎?當然不是!不然莊子怎麼會留下《莊子》一書,以及數萬字箴言給後人。其實,這兩句話,讀懂之後,才發現它體現了道家思想的兩種智慧:一個是「知己」,一個是「知彼」,為什麼這麼說呢?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有一句名言,他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這是蘇格拉底自己謙虛嗎?當然不是,其實這體現了蘇格拉底對絕對真理的一種懷疑態度,同時,其實也正是體現了蘇格拉底對自我的一種認識,我們所知道的,其實非常少,俗話說「你知道的越多,你就會發現你越無知」,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知識是無限的,我們的認知是有限的,不要妄自尊大,不要過度自信,這其實才是莊子和蘇格拉底給我們的警示。

所以,理解了這層意思,我們再看莊子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就很好理解了,莊子當然不是讓我們認命,或者說聽天由命,而是告訴我們,我們的能力和認知是有邊界的,我們能控制的事情其實很少,所以在我們能力所無法企及的時候,我們要選舉接受現實,這顯然是一種比消極更高級的智慧。

莊子還講了幾個故事來闡述這種智慧,其中有一個最為著名,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螳臂當車」。故事很簡單,說的是螳螂自不量力,以為自己的本領多高強。看到車輪過來了,還奮力舉起手臂去擋車輪,其結果可想而知了。這是一種勇敢嗎?當然不是,是無知。勇敢和頑強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對自身的力量有足夠的認識,這樣才不會像螳螂一樣不自量力,試圖是擋車。

所以,我們再更進一步,其實莊子這種「安之若命」的思想,還體現了兩種智慧。

第一個智慧是:自知。

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思是說:能了解別人是一種智慧,能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高明。能夠戰勝別人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才是真正強者。在我們古代同樣經典的《孫子兵法》中,也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能正確認識外在,和正確的認識自我同樣重要。同樣,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蘇格拉底也將「認識你自己」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要認識世界,首先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很多人忽視了這一點。

第二個智慧是:順其自然,或者說「知彼」。

在《莊子》第四篇的「人間世」中,莊子也通過幾個故事闡述了這種思想,一個是關於「養虎人」一個是關於「愛馬者」。

莊子說,養老虎的人不會給老虎餵活的動物給它吃,因為他們怕老虎殺生時發怒。他們也不敢給老虎吃整個死掉的動物,因為他們怕老虎在撕咬的時候發怒。養虎人一般都會觀察老虎飢餓的時候,懂得它的喜怒情緒變化,能順從老虎的性情,將肉撕成小塊給老虎吃,才能不會被老虎傷害。

另外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養馬的人,每天把自己的馬養的很好,裝馬糞,倒馬尿。有一天他看到馬身上有蚊蟲叮咬,於是他拍了一下,但馬收到了驚嚇,咬斷了勒口,掙脫了籠頭,毀壞的胸帶,還傷害了養馬人。其實養馬的人本意是好的,幫馬拍打蚊蟲,但結果適得其反,被馬傷害了。

如果說螳臂擋車的故事讓我們「知己」,不要不自量力;那麼養虎人和愛馬者的故事就告訴我們要「知彼」,懂得順勢而為,和不同的人相處,尊重他們的秉性。就像孫子說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而在「知彼」的時候,我們要意識到,很多外在的事情我們是很難改變的,就像老虎的性情一樣,我們只能順從它,才能馴養它。老虎其實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所以莊子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我們能認識到,外在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只有順勢而為,才能真正做到「安之若命」。

今天,我們通過莊子在《養生主》和《人間世》兩篇中,兩句非常有爭議的話,來闡述了道家思想的真正智慧,一個是要有正確的自我認識,一個是要懂得順勢而為,這是兩種非常重要的人生智慧。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話,我覺得非常有認同,大概意思是說:一個人要真正獲得成功,必須要經歷兩次失敗,一次是無知,一次是膨脹。很多人看似聰明的人,都是掉在了沒有正確認識自我的坑裡,不管是「無知」,還是「膨脹」,其實背後都是一種沒有正確認識自我的表現,而這種智慧,其實2000多年前的古人,早就給了我們。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