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樣的膽囊結石需要切膽囊?北大醫生這次全說清楚了

好大夫在線 發佈 2020-01-08T02:58:18+00:00

結石一旦出現症狀,多表現為:1.右上腹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常為陣發性絞痛,可伴有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2. 一般按壓右上腹可出現壓痛,有時還能摸到腫大的膽囊;本文配圖來自123rf.com.cn3. 化驗檢查會發現血象升高、肝功能可能輕微異常;4. 影像檢查如超聲波或CT等,可以

膽結石分好多種,平時大家常說的「膽結石」是指膽囊結石,即膽囊內的結石所引起的疾病。

在中國,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大約為10%左右,也就是每10個人中大約就有1個人患有結石。

目前還沒有預防結石發生的有效方法,但是通過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可以減少或減緩結石發展的。

為什麼會形成膽結石?

膽囊結石的成因非常複雜,各種原因引起的膽汁成分變化都可能引髮結石。

目前已知與膽結石形成相關的因素包括:

1. 年齡因素

膽囊結石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2. 性別差異

研究顯示男女發病之比約為1∶2,即女性更容易患膽結石,可能與性激素差異相關;

3. 肥胖因素

肥胖是膽囊膽固醇結石發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肥胖人發病率為正常體重人群的3倍;

4. 飲食因素

飲食習慣是影響膽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進食低纖維、高熱卡食物者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其中,飲食因素是最容易得到控制的,因此醫生常會建議膽石症患者「少食油膩食物」,不僅可以減緩結石發生、發展,還可以有效減少脂肪食物對膽囊的刺激,可以降低膽囊炎發生的機率。

膽結石有哪些表現?

其實大多數膽囊結石的患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即所謂的「無症狀膽囊結石」,多為體檢時影像檢查發現。

結石一旦出現症狀,多表現為:

1. 右上腹(右側肋緣下)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常為陣發性絞痛,可伴有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

2. 一般按壓右上腹(即膽囊的位置)可出現壓痛,有時還能摸到腫大的膽囊;

3. 化驗檢查會發現血象升高、肝功能可能輕微異常;

4. 影像檢查如超聲波或CT等,可以發現膽囊腫大、膽囊壁模糊或增厚,膽囊內有結石等,即可確診急性膽囊炎。

很多急性膽囊炎患者發作時伴便秘、腹脹等表現,有時通便治療後腹痛也會好轉,給確診帶來一定的干擾,此時主要依靠血像變化和超聲波等影像學改變確診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患者症狀輕微,常表現為與進食相關的右上腹不適,有時夜間也會發作,一般血象升高不明顯,影像檢查可以發現膽囊壁略厚或模糊,膽囊內有結石等徵象。

發現膽囊結石,該怎麼辦?

膽囊結石的發生率非常高,但大多數沒有任何症狀的患者是不需要特殊治療的。

膽結石的治療方式包括飲食控制、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幾類,具體應採取何方式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

1. 飲食控制,定期複查!

首先,無症狀膽囊結石可以不做任何治療,很多人終生帶結石,並不引發症狀。

對血脂高或脂肪性食物攝入過多的人,可以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少食油膩、多運動,有時結石可能逐漸縮小。

但這部分患者需要定期做超聲波檢查(每年一次即可,體檢時會常規做),觀察結石大小、膽囊大小和囊壁變化。

如果複查過程中發現膽囊萎縮或囊壁增厚,此時不能除外發生膽囊癌的可能,需要行手術切除膽囊。

還有一種情況,在患者因其它疾病需要進行上腹部手術(如胃切除術、肝臟部分切除術等)時,一般醫生會建議同時切除有結石的膽囊(即使是無症狀的)。

這是因為:手術干擾後患者膽囊炎的發生率會增加,而且經過手術操作後一旦發作膽囊炎,會增加膽囊切除手術的難度和風險。

2. 藥物溶石,危及生命?

藥物治療膽結石,是針對那些經常感到右上腹不適的慢性膽囊炎患者而言。

這些患者在沒下定決心切除膽囊之前,可以通過口服消炎利膽類藥物暫時控制症狀;也可以口服熊去氧膽酸等藥物,通過調整膽汁酸成分達到穩定結石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並不主張對膽囊結石採取「溶石」甚至碎石等治療。

因為變小的膽囊結石更容易下行進入膽總管里,而膽總管結石的風險要遠高於膽囊結石,治療也更複雜。

因此不要誤信那些所謂「溶石」或「排石」治療的宣傳。

3. 保膽取石,可不可以?

在門診上,病人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是否可以保膽取石?」

保膽取石與開腹膽囊切除術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由於其有很高的復發率而在20世紀末被逐漸淘汰,目前在國外基本沒有這種手術。

研究顯示約10%-40%的患者在保膽取石術後5年內復髮結石,因此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膽結石確實需要手術治療的話,膽囊切除術是最佳的選擇。

隨著醫學的進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得到廣泛應用,手術安全性大大提高,且膽囊功能並非人體必須,切除後絕大多數患者可以良好適應。

因此只要手術指征明確,手術切除膽囊是安全可行的。

什麼情況下需要切除膽囊?

前面說過,膽囊結石並不一定需要切除膽囊,但對於合併有膽囊炎(出現臨床症狀或影像學發現炎症表現)的膽石症應該接受膽囊切除。

膽囊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原則上都應手術切除膽囊。

隨著微創手術的普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取代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成為治療膽囊炎的首選術式。

由於急性膽囊炎發作時膽囊周圍腫大、粘連存在,解剖層次不清晰,增加了腹腔鏡手術的難度和手術風險。

因此,目前大多不主張在急性期行膽囊切除術,而採取保守治療的方法渡過急性炎症期,待炎症完全消退後(約在急性發作後2個月左右)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當然,在有經驗的外科醫生那裡,急性期也可以有選擇地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但相應的手術風險會明顯提高。

一些慢性膽囊炎或急性發作期過後的膽結石患者,由於臨床表現不嚴重,就抱著僥倖心理不願切除膽囊。

殊不知這樣做,相當於在自己身上埋下一枚「定時炸彈」,反覆發作的膽囊炎本身就增加了膽囊癌的發生率,癌變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急劇增加。

另一方面,老年人急性膽囊炎的死亡率和治療難度均大大增加,本來很好治療的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對於有症狀的膽囊結石(尤其是反覆發作急性膽囊炎的)、影像學顯示膽囊壁增厚的、伴膽囊萎縮的膽囊結石患者,選擇適當時機接受膽囊切除術是明智的。

膽囊切除後要注意什麼

膽囊的功能是儲存、濃縮和排出膽汁,幫助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切除膽囊後上述功能肯定會受影響,主要表現在大量進食脂肪類食物後會腹瀉。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體會使膽管擴張來部分代償膽囊功能,一般2~3個月後就能夠正常消化吸收食物。

因此膽囊切除術後要注意低脂飲食,少食油膩、肥肉、蛋黃等食物,不要暴飲暴食,養成良好的用餐規律。

總結:

膽囊結石很常見,

出現症狀才手術;

保膽取石不可取,

溶石碎石需謹慎;

急性發作盡力保,

腔鏡切膽是首選;

膽囊切除不可怕,

少吃油膩是關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