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之死三大嫌疑人猜測:曹操脫不了干係,孫權可能性最小

流雲天下 發佈 2020-01-09T04:23:52+00:00

第一個嫌疑人:曹操曹操有殺孫策的動機,當時雖然官渡之戰還沒正式打響,但是曹操和袁紹雙方已經短兵相接,大軍也已經部署完畢,但是曹操的後方有兩大隱患,一個是荊州的劉表,另外一個就是江東的孫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衣帶詔事件泄密,當事人除了左將軍劉備之外,其餘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等人被曹操誅殺;二是剛剛平定了江東六郡正當大展宏圖的孫策遇刺身亡;三是決定北方歸屬的官渡之戰爆發,結果實力處於劣勢的曹操大敗袁紹。

孫策之死深刻影響了漢末三國的歷史走向,其他的不說,當時孫策年僅26歲,如果他不是遇刺身亡的話,即使影響不了官渡之戰的結局,但有他執掌江東,或許在曹操平定北方南下荊州之前,江東的實力和地盤會進一步擴大,劉備很可能會率先出局。

孫策之死疑點頗多,比如:第一,孫策臨時起意外出狩獵,知道的人應該不多,何以偏偏許貢三門客卻能得知並提前埋伏?第二,三人說是韓當部下,那麼他們的軍服從何而來?第三,孫策再怎麼自恃勇武,身邊也不可能沒有一個侍衛跟隨吧,偏偏三刺客行刺時孫策單身一人,那些侍衛去哪了?

可以這麼說孫策很可能是死於一場內外勾結之下精心策劃的暗殺,那麼是誰策劃了謀殺孫策?今天就來猜測一下孫策之死的三大嫌疑人:曹操脫不了干係,孫權可能性最小。

第一個嫌疑人:曹操

曹操有殺孫策的動機,當時雖然官渡之戰還沒正式打響,但是曹操和袁紹雙方已經短兵相接,大軍也已經部署完畢,但是曹操的後方有兩大隱患,一個是荊州的劉表,另外一個就是江東的孫策。

《三國志-孫策傳》記載: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安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

孫策此人極富進攻性,曹操主力和袁紹對峙、後方空虛,如果此時孫策真的偷襲許都的話(雖然從戰術層面來說可能性不太大,但是就怕萬一),曹操顧此失彼很可能會吃一個大虧,所以為了穩定後方曹操確實有殺孫策之心。

《三國志》記載: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不少人往往以此來證明郭嘉謀略之出色,但這也太神了吧?可能的原因在於曹操有殺孫策之心,具體負責此事的就是郭嘉,因為進展順利,所以郭嘉才會言之鑿鑿的說孫策必死於匹夫之手。

所以,孫策之死和曹操應該是脫不了關係的。

第二個嫌疑人:陳登

陳登是徐州地頭蛇,199年呂布敗亡後曹操委任陳登為廣陵太守,徐州廣陵郡和揚州丹陽郡隔江相望,孫策有北上之心,陳登有吞滅江南之志,雙方為此大打出手,199年孫策兩次跨江攻取廣陵都被陳登擊退。

除此之外,陳登和孫策有舊怨:陳登的族叔陳瑀曾和孫策一同討伐袁術,結果兩人窩裡斗,孫策「大破瑀,獲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江表傳》記載:策前西征,登陰復遣間使,以印綬與嚴白虎餘黨,圖為後害,以報瑀見破之辱。

孫盛《異同雜語》:孫策雖威行江外,略有六郡,然黃祖乘其上流,陳登間其心腹,且深險強宗,未盡歸復。

「陳登間其心腹」也就是說孫策身邊有心腹之人被陳登收買,既然是孫策心腹,當然知道孫策出行的時間和路線,預先安排刺客也就不在話下了,所以陳登的嫌疑也不小。

第三個嫌疑人:孫權

本著「誰受益誰的嫌疑最大」的原則,似乎孫權的嫌疑不小,其實他的嫌疑反倒是最小的,因為孫權當時年僅19歲,在軍中根基很淺,包括老將程普、韓當、黃蓋和周瑜、呂范、朱治、董襲、蔣欽、陳武等人無一不是孫策的擁護者,策劃這樣一場謀殺總會露出蛛絲馬跡,對孫權來說風險太大,而且從孫策死前放心的將江東託付於孫權之手來看,江東上下也不認為孫權和孫策之死有關係。

孫策之死江東一定有內應提供情報,但這個人卻不會是孫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