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大道走進今天琶洲 現實題材話劇《工業大道》海珠區首演

大洋網 發佈 2020-01-09T06:14:30+00:00

《工業大道》在海珠區小海燕劇場首演。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攝大洋網訊 「許多名牌在這裡製造,冰箱、籃球、球鞋、電飯煲……只要你想要的都能找到。爸爸媽媽是工人,我們都很驕傲。」昨晚,首部反映廣州工業化進程的現實題材話劇《工業大道》在海珠區首演。

《工業大道》在海珠區小海燕劇場首演。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攝

大洋網訊 「許多名牌在這裡製造,冰箱、籃球、球鞋、電飯煲……只要你想要的都能找到。爸爸媽媽是工人,我們都很驕傲。」昨晚,首部反映廣州工業化進程的現實題材話劇《工業大道》在海珠區首演。

工業大道引領中國產業變遷

動聽的旋律響起,淡淡的回憶泛開。上世紀50年代築夢起航,撐起廣州「工業半邊天」。上世紀90年代轟鳴的機器變得寂靜,不斷崛起的商住區鱗次櫛比。曾經擁有無數威水史的廣東「矽谷」,而今在大灣區書寫數字經濟的絢麗華章!這條位於廣州海珠區西北呈南北走向的主幹道,有個實實在在、響響噹噹的名字——工業大道,以工業為名。

工業大道的故事如同一場魔術——在近百年的時間裡,它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曾經匯集著最前沿的技術、滴灌過最滾燙的汗水,一直引領著廣州產業的變遷。

是什麼樣一種力量,讓工業大道幾經變遷幾度繁榮,依然屹立於中國南方,以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的鮮明註腳。1月8日晚,由中共海珠區委宣傳部和海珠區文廣旅體局共同創作的話劇《工業大道》在海珠區小海燕劇場首演成功。海珠區各行業群眾代表,以及工業大道沿線企業退休人員、居民代表600餘人觀看了首演。

從「全國第一」到「創意新秀」

「在這部話劇中,我找回了曾經的自己,回味起和工友們同甘共苦、攻堅克難的情誼,一下子把時間拉回到了那個爭創全國第一的崢嶸歲月。」話劇《工業大道》演出剛結束,劇場內掌聲雷鳴,廣州重型機械廠退休職工陳叔飽含熱淚發出感慨。

1952年開始廣州「河南」郊區被作為廣州市重要的工業基地加以建設。廣州造紙廠、廣州重型機器廠、廣州造船廠等30多家大中型工業企業陸續在此紮根。

在往後數十年時間裡,這條5.5公里長的工業大道處於其鼎盛時期,生產出了萬寶牌電冰箱、虎頭牌電池、五羊自行車等當時風靡全國的產品,廣州第一艘萬噸巨輪、中國第一台離心機、世界上第一件鈦制潛水服等也成為工業大道的「代表作」。

因城市發展、產業升級、環境污染、經營不善等問題,工業大道沿線的廠房面臨搬遷。以廣州氣體廠、廣州第十一橡膠廠、廣州鍋爐廠等為代表的舊廠房逐漸被住宅小區取代。2011年1月,曾全國聞名的「南國紙城」廣州造紙廠基本完成環保搬遷工作,結束了其在工業大道的70餘年曆程,也為工業大道曾經的工業輝煌畫下了句號。

科技創新園區進駐工業大道

老城區實現新活力,核心關鍵還是靠產業。近年來,海珠堅持破立並舉,通過「破」把老城區的空間騰出來,通過「立」把新活力的產業導進來,以創新集聚推動城市「逆生長」。

保利1918、BIG大幹圍藝術園區、海尚明珠智慧園和O2PARK等一批科技創新園區在工業大道遍地開花。僅2018年,海珠區億元稅收園區就有5家。其中,保利1918智能網聯產業園正是來自工業大道的「後浪」。截至2018年底,該園區產值就超過80億元,產值密度超過81000元/平方米。難能可貴的是,其正式開園是2018年9月,幾個月迅速成長為一匹「黑馬」。

讓城市留下記憶煥發新活力

本劇全篇充滿了濃郁的文學氣息,舞台表現飽含詩意。尤其老一代工人在工業大道的工廠里,用火一樣的熱情,鍛造出一個時代的輝煌,人生充滿著自豪;中年一代的工廠子弟,不再子承父業,在電商的大風口撈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風落時,卻少有真實的成就感;遠赴他鄉求學第三代人,在人生的黃金時期選擇回到這片熱土,踏入大灣區。他們童年從工業大道走進今天的琶洲,開始了人工智慧的工業夢想……這些情節,都給觀眾帶來了震撼。

「工業大道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光輝歷程,也是展示海珠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這次打造話劇《工業大道》是我們深挖海珠文化的縮影。」中共海珠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衛康)

關鍵字: